首页>专题>复兴路上>实时新闻 实时新闻
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第一台机床...这辆列车带你穿越70年

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据了解,当时的生产条件十分艰苦,制作国徽的工具也非常简陋,基本上都是工人自己动手做的,甚至没有合适的尺子测量国徽,只能用工友的身高来测量。
在工厂设备简陋、工具落后、技术存在难题的情况下,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们反复研究试验,攻坚克难。没有炉子,工人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铝罐,自制铁罐代替;没有脱氧剂,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
1951年4月,工人们凭借精湛技艺,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成功铸造出十多枚不同型号的国徽,其中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为直径2米的大型国徽。

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由沈阳制造。于海洋 摄
新中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

地对空导弹。
1962年2月,由沈阳国营松陵机械厂(今航空工业沈飞)研制的新中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1号导弹0001枚总装完毕,并进行了静力试验达到合格。
1963年7月,红旗1号导弹完成第一次靶场试验,发射模型弹两发,弹道正常,考验了发动机、弹体强度和气动力性能,证明飞行正常。
为提升红旗1号导弹的性能,1964年,松陵机械厂第二设计室提出改型设计的方案,改型设计出了新型地对空导弹。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