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逐梦深蓝
海洋,烟波浩渺的水天世界,倾注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
历史告诉我们,强于天下者必强于海,弱于天下者必弱于海,海权是影响大国兴衰沉浮的重要因素。
从第一艘国产核潜艇下水,到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无一不说明中国重器必须自己打造,中国制造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海洋正为中国经济提供澎湃动力,创新发展的“蓝色中国梦”也正越来越近。中国,正在拥抱深蓝。
造核潜艇:活着干,死了算!
2019年4月23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活动在青岛举行,32艘战舰威武列阵,潜艇编队新型核潜艇亮相。
那一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所长吴有生凝神伫立在电视屏幕前,感慨万千。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后,他终于得见:祖国向海而兴,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正逐步变为现实。
1968年,吴有生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研究生毕业后服从分配到了位于无锡的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当时,我国舰艇研制工作迫切需要基础理论学科保驾护航,和前辈们有着同样爱国情愫的吴有生深深感到了新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的历史使命,二话没说一头扎进了舰艇抗爆试验研究中。
实验室地处太湖之滨的山坳里,吴有生和同事们吃住都在这里。似蒸笼般煎熬的江南夏夜和肆虐的蚊虫鼠蚁都不曾动摇他们拼命的劲头儿,头戴草帽,脚套雨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查阅资料、绘制图纸,汗水浸透了衣衫仍心无旁骛——那一刻,吴有生他们早已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中国人要造出自己的核潜艇。
核潜艇以核反应堆作为动力装置,是大国战略威慑力量的重要标志。上世纪中叶,中国人就有过强烈的造国产核潜艇的梦想。但那时候,我国尖端技术基础薄弱,只能寄希望苏联的技术援助,然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访华时傲慢地拒绝了:“核潜艇技术复杂,要求高、花钱多,你们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来研制?!?/p>
事后,毛主席作出指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于是,我国研制核潜艇的“09”工程诞生了。
“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弊粤Ω⒆灾鞔葱率俏庥猩獯舜油渡砜蒲兄掌鹁妥⒍ǖ牡缆?。在他的记忆中,从物质到知识,中国核潜艇的起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全靠四个字:自教自学。
科技自立之路,往往伴随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艰辛?;赝切┱樟林泄灾鞔葱碌墓馊儆朊蜗耄抟徊皇悄妥〖拍倭冻筛?。
“那个艰苦的年代,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和理论体系,所有集成起来才形成了我们的第一代核潜艇和第一代水面舰?!蔽庥猩辉敢夤嗵讣吧詈涂蒲猩系睦Э?,“那是时代印记,要说多么苦、多么不容易,大家都一样”。
和新中国筚路蓝缕70载砥砺前行一样,科研人员们的心血倾注在“锲而不舍、自强进取”几个字中。在太湖之滨的那个小山坳里,吴有生和同事们一遍遍做着船舶抗水下爆炸计算、研究和实验,他一次次往返于无锡和大西北戈壁滩,参加了一系列核效应实验。祖国的需要就是大家最大的动力,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年轻学者相互碰撞、启发,这样的氛围成了新中国核潜艇事业起步的摇篮。
“作为科技人员,一万年太久了,只争朝夕!”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这样忆当年。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院高级工程师高星斗后来回忆说,当时的工作很紧张,工程时间很紧,那时候大家的口号就是“活着干,死了算!”
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艇上零部件有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从1974年到1981年,我国陆续实现了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等节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使中国具备了二次核反击的能力,茫茫海疆成为阻隔外敌的海上长城。
大洋深处:中国不能做“旁观者”
2010年8月26日,科技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世界宣告我国“863”计划重大成果——中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3000级海试取得成功,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突破了3682米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至此,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可下五洋捉鳖”,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描绘的这一瑰丽梦想,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深海飘扬,终于成为现实。这背后,以吴有生为代表的一批战略科学家功不可没。
多年来,吴有生在专注于水弹性与声弹性力学研究的同时,一直不断拓展海洋装备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
1992年,为使海洋领域进入国家“863”计划,科技部组织了一个9人“海洋高技术研究论证专家组”,吴有生作为海洋装备领域成员提出“863”计划应启动前瞻性深海装备高技术研究,建议开展“深海工作站与载人深潜器”高技术研究,他还主持起草了翔实的论证材料。
“不能制海,必为海制?!币蛭厝饲彼餮兄朴凶偶叩募际趺偶?,在一些发达国家为利用深海油气资源展开一轮轮“探海行动”时,许多国家只能“望洋兴叹”,吴有生和他的同事们坚定地认为,中国不能就此做一名“旁观者”。
认准了方向,吴有生和船舶工业界的同仁们一直在坚持,并组织力量自主开展研究。2000年和2001年,他曾陪同徐秉汉院士两次向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汇报深海载人潜器技术及立项问题。
“宋健同志对我国的深海研究开发事业表示支持,他问:‘世界上载人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是多少?’我回答‘是日本的6500米’。宋健当即表示:‘那我们就搞7000米的!’”时至今日,当时的每一句话都刻在吴有生心头。
在科技部与原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2001年,“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终于列入“863”计划,并于2002年7月9日通过了合同评审。
7000米载人潜水器马上要开始研制了,谁来担任总设计师?吴有生想到了已退休的老同事徐芑南。于是,他一个越洋电话把徐芑南叫了回来,这才有了“蛟龙号”。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蔽夜呛Q蟠蠊?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在吴有生看来,当前,我国海上方向对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影响愈发凸显。作为一个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约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的海洋大国,捍卫国家领土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任务艰巨而又繁重。
深海探测开发:我要为国家服务至生命的终点
1984年10月,英国伦敦布鲁纳尔大学,博士论文答辩正在进行中。答辩委员会主席注意到,就在那本后来被英国水弹性力学的研究人员奉为“圣经”的博士论文扉页上,中国留学生吴有生写下了铿锵有力的一行字——“献给我的祖国”。
一毕业,吴有生带着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的6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加速度传感器,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回国的飞机?;毓?,他结合国内实际需要,再继续开展水弹性力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加以发展,使其始终处在世界前沿水平的同时,自己亦成长为中国船舶抗爆研究理论奠基人和国际三维水弹性力学领域的开拓者。
“我的一切都是国家和人民给的,这一生不停努力就是为让祖国强起来?!迸业募夜榛常馐俏庥猩屠弦槐部蒲Ъ疑砩瞎餐挠〖?。
出生于1942年的吴有生笑言自己是“戴着红领巾长在红旗下”,他从不多谈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总是感恩国家和人民的“馈赠”:中学念的是上海最好的高中,大学上的是刚刚建校不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到清华读研究生又接受了严格的训练?!拔蚁硎芰俗钣判愕慕逃试?,当然要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至生命的终点?!?/p>
“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起步较晚,要赶上别人不努力不行?!笔敝两袢眨暧夤畔〉奈庥猩廊还琶挥兄苣┑纳?,工作强度之大令人惊叹。
就在“蛟龙号”启动后不久,吴有生又投入更高层次的深海装备技术——“深??占湔尽钡娜娌呋图际豕ス刂?。
“这是因为拥有很强的深海作业能力已成新世纪海洋强国的战略取向?!蔽庥猩治鏊担腥思际跤胛奕思际跸嘟岷?,将是开发利用深海资源的必然发展方向。深??占湔镜亩ㄎ辉谟诩忍嵘詈W试椿肪程讲饽芰Γ衷銮可詈?⒂牍こ套饕的芰Γ砹松詈T厝思际跤胄畔⒓际?、智能技术高度融合的发展方向。这些研究工作将推动我国船舶、能源、动力机械、材料、水声、电子信息等多领域的科学和多门类的技术,“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将在未来深海资源探测和开发中占得先机。我们年轻的科学家们有能力推动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研究继续快步向前走,走到世界前列?!蔽庥猩判氖?。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
“今天的中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奔甘昀矗庥猩蚣せ虿斡肓艘桓龈鲋泄灾餮蟹?、全球领先的海洋装备接连入水,目睹了我国在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⒌裙丶际醴矫嫒〉弥卮蟪晒K尢?,大国重器,正在创新发展的大道上逐梦深蓝。
科研之路,一走就是一辈子。吴有生见证了新中国砥砺发展70年,从一穷二白的年月,到国力日盛的今天,“自力更生”“民族复兴”是中国人始终不变的坚持?!鞍?,就是要把我们的所学应用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行业中去,发挥最优的效用,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的有机结合和和谐统一?!彼绱思挠锖蟊?。
海洋重器中国制造
●“蛟龙号”,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目前最大下潜深度是7062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科考已走在世界前列。
●“天鲲号”,全球第一艘适应远洋作业的挖泥船,是国内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其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重型自航绞吸船的空白。
●“蓝鲸1号”,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被称为“流动的国土”。它可以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能够确保12级飓风下,开采过程依然平稳、安全。
●“深海勇士号”,是目前全世界同一级别深海下潜作业时间最长的潜水器,标志着中国深海技术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转变。
●“振华30”,中国自主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全回转起重船,排水量超过全世界所有现役航空母舰,是建设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不可缺少的神器。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吴有生 逐梦深蓝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