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诸多“第一”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张文晖)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目前,中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
诸多的“第一”,无论是对提升老百姓生活,还是助力经济发展,都有着影响深远的意义。
1950年,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辆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诞生于天津;1958年3月,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视——北京牌电视机诞生于天津,并于同年3月17日实地接收信号试验成功,不仅填补了中国电视机生产的空白,也丰富了民众的生活。
1958年7月20日,位于洛阳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门口,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出厂门,这标志着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拉机问世。在当时,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东方红拖拉机完成着全国60%以上机耕地的作业,开启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征途。
也是在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在上海宏音无线电器材厂试制成功。随着六十年代晶体管收音机批量上市,收音机不再仅仅是摆在家里那个笨重的“黑箱子”,中国人民开启了移动收听模式,成为几代人最美好的记忆。
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在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发展。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这条铁路全长505公里,西起成都,进入简阳市,经资阳市、内江市,过永川区,沿长江北岸东到重庆,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
截至2018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3.1万公里,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运量接近全球人口的一半?!鞍俗莅撕帷备咛ㄉ枞嬲箍?,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
随着196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铁路通车、12月公路通车,这座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打破了外国专家“在南京江面上不能建桥”的断言,成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一度被民众称之为"争气桥"。
而后,新中国桥梁建设不断取得创新突破。据相关统计,中共十八大以来,全球超过一半的大跨度桥梁都出现在中国,世界排名前十的跨海长桥、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中一半以上均为中国建造。
谈到交通,不得不提的还有地铁。作为当今城市交通的主力,新中国之初,中国人对地铁可以说毫无概念。但这并未阻碍中国人对于“地下城”的渴望。上世纪60年代,中国老一辈建设者靠人力挖通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1969年9月20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在国庆前正式通车。如今,一号线仍然是北京城市交通的主力军,每年运送着上千万的旅客,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同样值得铭记的还有资本市场的诸多第一。
1979年,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经批准进入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改革开放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
1984年8月10日,上海市政府批准印发《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同年11月4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改制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11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该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1万股,每股面值50元人民币。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张股票,吹响了中国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前奏。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鸣锣开业。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为推动上海企业改革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金融支撑。
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粗放到规范,改革从未停止,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过程中,不断增进着人民的获得感。
但新中国的第一远不止于此。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块手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未来还将继续前进,创造更多的世界第一。(完)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第一 中国 新中国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