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民航急救,航空医学不能“缺位”
———访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卫中心温陆叶教授

温陆叶教授作为中国志愿医生,坚持在航班上进行“亮牌行动”
不久前,陕西省政协委员李晖在南航客机上实施空中紧急救助的故事引起社会热议,民航客机医疗紧急救助制度再次受到关注。记者为此采访了从事航空航天医学近40年的资深航空急救医师、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卫中心温陆叶教授。
“国航乘务员飞行手册要求,机上遇紧急事件呼叫医生,当医生需要打开急救箱使用急救药品时,需出示医生证明。但平时医生很少随身携带资格证书,这时为了抢救生命,机长可以行使其特权:先救命后联系医生资质?!?/p>
温陆叶教授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已负责国航系统的应急医疗培训。在国航空中应急急救课上,她反复提醒:呼叫医生没带资质证书很正常,但现实中敢于出面帮助患者的人,一定是敢于承担责任,能解决患者问题的人。要先救命,后填写事故报告单,再追踪医生的医学背景。
航空急救有别于一般急救机长有权先救命
“红十字院外急救,是普通老百姓要掌握的生存技能,每个在地球生存的人都应该去学习,以便在院外伸出双手帮助他人减轻病痛,延长生命?!钡牵侣揭督淌谒?,民航客机上的医疗救助有别于一般的医疗急救,飞机在天上处于一个低压、密闭、颠簸的特殊环境,服务于空勤人员的医生称之为航空医师,是因为经过系统的航空医学培训。
航空医师对旅客在飞行环境中突发的紧急医学事件,一定要结合航空医学、临床医学、院外急救综合判断患者,区分飞行环境引发的生理现象;心血管疾病引发时的心血管急性事件;危重病人的判断和生命支持;死亡病人的黄金急救时间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以保证患病旅客的现场急救到位,全部旅客安全到达。
温陆叶教授举了几个例子:
一个是在飞往洛杉矶的航班上,一名一岁左右的婴儿出现气管阻塞,生命体征消失,病情垂危紧急呼叫医生,但医生说:“我救不了,因为我是学肿瘤的?!焙罄垂匠宋裨庇盟У脑呵凹本燃寄?,面对缺氧6~8分钟将死亡的婴儿,积极实施气管异物院前急救,挽救了婴儿的生命。
第二个是某航班上的一男性因飞行密闭环境引发癔症,心率130次/分,有意识能说话,大口喘气,四肢抽搐僵硬。一专科医生给予吸氧无效,诊断心衰返航。
第三个是国航国际航班,一旅客昏迷不醒,离目的地还有6小时,呼叫医生,医生给予仔细检查,告知机长生命体征正常,可以继续飞往目的地,并守候病人身边6小时,最后安全到达。
温陆叶分析,其中最能承担生命责任的是守候昏迷病人6小时并安全到达的医生,她对危重病人有基本的判断指标,在无法备降和返航的情况下:测生命体征、吸氧、告知病情,最后病人病情稳定、旅客安全到达、航班未受延误,三方受益。而第二个案例中,没有学过航空医学,但勇于奉献爱心的专科医生面对飞行密闭环境容易引发的生理现象,将癔症发作误诊为心衰,最终导致返航。
“同是医生,为什么在机上处置疾病的能力不一样?”温陆叶进一步分析,第一种情况是气管异物,一般都发生在院外,而没有做过院外院前急救培训,所以就出现了上述情况,反而学过院外院前急救的乘务员现场救助成功。
第二种情况是飞行密闭环境引发的癔症(也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种情况国外已经引起重视,虽是生理现象,但发作起来也很吓人,过度的喘气造成二氧化碳过度呼出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导致四肢抽搐,现实中需结合患者登机状态进行救治。在国内,中年女性多见,发作特点是突发、感觉憋气、大口喘息、意识清楚,没有语言障碍,吸氧无效甚至加重喘息症状。这种生理现象,需要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喝热水、戴面罩、憋气给予缓解,但绝对不能吸氧。案例中的旅客登机状态良好,飞行中突发喘憋,心率130次/次,四肢抽搐僵硬,能说话,所以不是心衰的症状。
第三种情况面对的则是飞行中的突发事件———昏迷、心梗、癫痫、气管异物,需要用航空医学、临床医学、院外急救和生命体征进行综合判断,帮助患者。
“但是敢于站出来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医生,都是敢于对生命承担责任的医生,就不要纠缠他是否有执业医师执照,如果医生没有带职业医师执照而又需要打开急救药箱抢救患者时,机长有权利优先救助生命?!蔽侣揭督淌诜锤辞康鳌?/p>
航空医学纳入民航客机急救冷静判断旅客生命与安全
尽管航空医学有别于一般的医疗急救,但这一医学领域走入公众视野,还是随着我国民航事业蓬勃发展的而逐渐被重视起来。
当年的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是培养航空医师的摇篮,温陆叶记得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民航医院开院不久,为了民航特色医疗,派遣了为数不多的高年资内科医生去学习航空医学。第一节课就是航空安全。
“国内外的空难案例让我触目惊心。”温陆叶回忆,接下来的课程才是航空生理学、航空动力学、航空后勤保障、航空临床医学以及大量的实验课,身临其境的低压氧舱、跳伞弹射、飞行加压服和离心力感受,“航空生理学让我了解大气层各层特点和人类生存的高度极限以及缺氧的耐受程度,高空减压症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航空动力学让我了解军航歼击机的坐舱压力高度和重力加速度对人体的极限反应,更了解宇航员首先要适应重力加速度对身体的巨大生理反应、缺氧反应以及失重状态下的血液重新分布。航空临床医学让我了解飞行环境对耳膜的生理反应和航空性中耳炎的病理,低气压对胃肠道的高空胃肠胀气反应,飞机速度方向改变对前庭功能影响引发的晕机症,空勤人员的体检合格标准和空勤人员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的用药原则。航空后勤保障重点强调了航空医师所担负的责任和职责。”
温陆叶获得航空医学证书后,在国航航卫中心客舱航医室工作了5年时间,期间经历了甲型流感的爆发流行。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航作为奥运合作伙伴,需要接送往返全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
随着年复一年的包扎和心肺复苏训练,温陆叶感到,简单的培训已经满足不了航线增加、航班量增加引起的旅客投诉、客机备降返航、公司被动赔偿的现实。比如,在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某航班上,一位乘客突发疾病,飞机迫降并送往医院后仍抢救无效死亡。事后,死者家属将该航空公司诉至法院,提出67万余元的索赔。
温陆叶说,实际上,这位旅客在登记之前已经消化道出血,最后导致胃破裂。虽然民航客机上一旦出现胁生命的紧急医疗状况,会第一时间呼叫医生,没有医生的情况下,乘务员可以用院外的急救技能帮助患者,如果属于危重患者可以报告机长申请备降或返航。但备降返航需要机长与空中管制申请紧急航道,地面备降机场开辟紧急降落跑道,然后飞机还要释放空中燃油,降低飞机重量,达到安全落地的标准重量。这个时间需要40分钟。这样的操作不仅增加了机上所有旅客的安全风险,同时也不能保证急诊旅客有足够的时间保障生命安全。
“所以,除了加强航空急救培训,最重要的还是禁止患病旅客登机,保障飞行安全才是至关重要的。”温陆叶对2006-2019年机上突发事件进行整理做出数据分析,发现备降返航除了空中管制、雷雨季节的航班延误,绝大部分是旅客身体原因,有疾病状态,也有对密闭飞行环境产生的生理反应。因此,她意识到,必须把航空医学纳入民航客机急救,通过完善制度来来保障全部旅客的安全与个别旅客的生命。
编辑:刘畅
关键词:航空急救 航空医学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