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老年病复杂 如何诊治才得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老年阶段后,脏腑功能逐渐衰微,气血不足、阴阳亏耗、痰浊内蕴,瘀血内阻是常见的病理状态,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对针砭药石的应答能力、病后康复能力均明显降低。即使无明显病患的老年人,机体亦已处于一种相对低水平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自稳能力差,易被打破、难于恢复。临床上,老年疾病诊治有哪些法则呢?
中西互参断疾病
老年病人的诊断、辨证,既应参考普通人群共性,又要兼顾老年患者舌脉及症候的特殊性。就望诊而言,重点在于察患者阴阳气血之盈虚,神气之盛衰,面色、舌质主要反映气血阴阳的盈虚通滞,眼神、动作主要反映患者肝肾精血盛衰;就闻诊而言,主要通过声音之高亢、低微判虚实,通过语言有序与混乱明心神之治乱;就问诊而言,老年人记忆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要详询其所苦,帮患者理清思路,逐步深入展开,纲举目张,去伪存真;就脉诊而言,意在察阴阳气血盛衰,预知病势顺逆。
临床医生在综合判析四诊信息的同时,还应重视现代影像、理化检测结果。因为很多疾病在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舌脉改变之前,就已经有了微观的病理变化,比如现代影像学配合可参与细胞代谢的显影剂,能更早地发现癌细胞的代谢异常,防止失治、误治的发生;再比如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但生化检查却可明确诊断。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动态观察记录影像、生化指标变化,同时与舌脉改变等中医传统诊察结果相互印证,可完善中医四诊合参的诊法。
但需要强调的是,西医检查诊断方法以及相关生理、病理理论不能直接作为立法遣方用药的基础,因为现代医学在检查检测日益至精至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医者的视野、思路局限固化,这与祖国医学整体施治、动态平衡的理论是相悖的,若仅以西医之诊断、病理作为用药依据,会导致中药西用,难以获得理想效果。
祛邪扶正宜同施
正虚邪恋、虚实夹杂、先天亏耗、后天失养为老年患者基本的生理病理状态。对老年患者而言,无论是外感六淫疫疠之气,还是因机体功能降低形成的水饮痰湿瘀血,均不宜采用峻剂猛攻之法。峻猛之剂祛邪虽速,势如摧枯拉朽,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已明显下降,如风中残烛、瓦上薄霜,峻剂猛投极易导致邪虽去而正亦衰,而生变证;同时正虚御邪不力,病邪旋退旋起,甚至来势更猛。所以,针对老年患者虚实夹杂、因虚致实的特点,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较为稳妥,慢调缓治,令邪气渐消而正气渐长,逐步恢复健康。
祛邪务尽对老年患者并不适用,即使实证明显,确需用攻伐之剂,亦应峻剂缓投,中病即止。具体而言,发散表邪须辅以温阳益气、养阴和营,以防气阴两伤;蠲饮涤痰须健脾益气,佐以滋阴,行气不忘补气,破血活血须益气养血。祛邪扶正宜两法同施,一方面防止祛邪伤正,致变证蜂起;另一方面实邪去,则气机复转,促使机体逐渐恢复至相对平衡状态。
温阳较滋阴为先
随着年龄增长,肾中之元阴元阳由盛转衰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有定数的,医家所能做的是通过补养调护,一定程度上延缓这一趋势。肾为先天,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生机运转之源泉。治疗老年病,调补先天为不可或缺之法。脾胃为后天之本,生气血以养脏腑官窍与四肢百骸,行津液可化水饮痰湿,统摄血液于脉内,防其离经为瘀??杉鞑购筇於岳夏昊颊咂餍?、痰瘀交阻的病理特点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相较于形质的补充,功能的激发更为容易和迅速。所以,调补阴阳时,笔者认为温阳应较滋阴为先。那么运用补益药应注意哪些方面呢?可概括为“温阳益气勿刚燥,养血滋阴忌滞涩”。温阳益气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人体功能的激发,“参、茸、桂、附”虽气雄、力专、效捷,但易耗散阳气,升阳动火,虚已虚之阳,耗已衰之阴。老年人应用此类药物时,更应本着“少火生气”的原则,着力通过运用此类药物令机体生机复转,诸如党参、太子参、黄芪等药物更合适,但亦应与滋阴养血药配合应用。
编辑:刘畅
关键词:老年病 温阳 滋阴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