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贵州大数据让脱贫攻坚“大”有可为
贵阳市修文县猕猴桃农接受记者采访
清晨,你来到镜子前,看似普通的镜面开始显示文字,出现了当日天气和热点新闻。接着,你拿起智能牙刷开始刷牙。这时,你刷牙时的相关数据会上传给镜子,镜子可以了解你的刷牙时长,刷牙过程是否覆盖全口腔,甚至可以在你的牙齿出现问题时,给出专家的一些意见和治疗方案。这样的场景可不是哪部科幻电影中的镜头,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款镜子叫作“魔镜”,它身处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在展厅里,陪伴“魔镜”的还有体感交互磁力点阵翻转屏、AR互动屏、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 “小伙伴”,多途径、浸入式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和互动感。
前几年,大数据这个词在不少人眼里恐怕还是“高大上”的代名词。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全球数据爆发增长、海量集聚,大数据应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得触手可及。当大数据遇上“接地气”的精准扶贫,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7月25日,“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媒体记者团考察修文县猕猴桃核心园区,并参观了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在这些地方,我们找到了答案。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强大数据与脱贫攻坚统筹推进,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协助各类扶贫机制,探索出一条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道路,走出一条融合发展的脱贫路。
大数据让当地百姓共享数字红利。运用大数据,变“输血”为“造血”,走出一条“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是全国第三大猕猴桃产区。近年来,依托“贵长”品种,以修文农投的全产业链模式为核心,大数据应用到了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只是在前端提供种植精准指导,而且在仓储物流、分拣包装、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也都有介入,科学指导管理,有效把控品质,精准指导销售,实现农产品种植过程透明可溯源,加工仓储数据清晰,销售数据反馈应用到种植,实现了大数据与猕猴桃产业深度融合。目前,修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云系统覆盖完成了385家果园的全履历和可追溯,覆盖全县十乡镇6万亩猕猴桃种植,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据了解,目前,全县约占90%的贫困劳动力参与猕猴桃产业,带动就业人数52000余人,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
大数据精准识别和帮扶贫困人口。通过大数据多维度展现扶贫攻坚信息,提高扶贫精准度。
针对部门数据不通不共享、精准识别难等“痛点”,贵州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依托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破数据孤岛,打通省内扶贫、公安、教育、民政等政府部门的数据,实现了扶贫数据与各部门数据的实时共享,形成部门互通、上下联动的“大扶贫大数据”,为精准扶贫提供大数据参考,让脱贫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
贵州“精准扶贫云”系统平台可以对贫困对象精准画像。通过数据动态更新、自动比对,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平台发现异常数据后会自动预警,并推送到对应部门进行处理。从海量的数据中,实现对贫困人口识别的量化、贫困程度深浅的可视化,通过看房、看粮、看劳动力等指标,甄别真伪贫困户,有效助力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
贵州的大数据产业打通了精准扶贫的任督二脉,为破解脱贫攻坚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真正实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既定目标。目前,大数据在农业农村的实践运用时间并不长,却也让我们看到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的无限可能。相信今后大数据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在脱贫攻坚方面“大”有可为。
【编辑点评:大数据的“大”,不是高大上。而是实时共享、部门互通、上下联动,打通了精准扶贫的任督二脉,“大”有可为?!?/strong>
关键词:贵州大数据让脱贫攻坚“大”有可为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