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解放中路出土2000多件晚唐文物

出土文物中有陶或青釉罐等。本栏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出土的木屐,头部刻有如意花纹。(圈图为算珠)

广州考古又有重磅发现!记者昨日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解放中路一带考古也发现大量晚唐陶瓷器和丰富的晚唐五代至宋代建筑基址,本次发掘面积达800平方米,是近年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出土2000余件晚唐文物,数量上仅次于南越国宫署遗址。
考古所在地晚唐可能是珠江水道
此次考古发掘现场位于解放中路以东、惠福东路以南的安置房建设工地。昨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被围蔽的工地挖掘现场深达数米,其中可见层次分明的建筑基址、灰坑、水井、路面等遗迹。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介绍,配合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从去年8月起对工程建设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发现唐、五代、宋、明、清时期文化遗存,清理建筑基址、灰坑、水井、路面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南汉及宋代遗物。
本次考古发掘表明,遗址的文化层堆积最厚超过6米,自下而上包含晚唐、五代南汉、两宋、明清及民国等各时期的堆积。遗址表面可见大量白色贝螺残骸,最下部为灰黑色河相淤积堆积,平均厚度近2米,淤积堆积下部是五花土原生堆积,表明遗址所在区域历史上长期为河涌或湖泊,晚唐时很可能是珠江水道范围,“和现在距此900多米的珠江河道对比,就可以想见广州城市历经千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易西兵分析道。
根据考古发现,遗址中宋代建筑基址相当丰富,多为砖砌墙基,部分残高将近1米,有的经过多次加固修葺,有的沿用至明代或更晚时期。易西兵告诉记者,在遗址范围还发现了近40眼晚唐五代至民国时期的水井,现场基址中显眼的五六个圆形坑洞就是部分水井遗迹,反映了这一区域自晚唐以来,逐渐从河道转化为人类密集的居住地和商业地。
出土十几只晚唐木屐为历年之最
在考古现场,记者看到展示的数十件出土晚唐陶瓷、木屐、算珠、鹿角和牛、猴等动物骨骸遗物,其中不乏形制完整、造型精美的陶瓷器物,引起在场观者的惊叹。
据易西兵介绍,出土文物中有陶或青釉罐、执壶、碗、烛台、杯、器盖、算珠,木屐、盘,以及瓦当、石器、铜器等。其中最引人关注的10余件晚唐木屐,数量为历年广州考古之最。
“木屐是常见的古代器物,在西关穿着木屐走在麻石路上,是非常具有广州特色的生活形态。但木屐在南方很难保存,所以非常难得,历经1000多年,其中多件仍基本保存完好。从这些木屐看,底部的木齿已有磨损,说明是已经使用过的,从磨损的痕迹,还可推测出主人可能走路内八字?!币孜鞅治龅馈?/p>
专家:探索珠江岸线变迁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表示,本次考古发现为探索唐代广州城西的人类生活和商业面貌、历史地理环境特别是珠江岸线变迁,以及唐宋广州城市发展和功能布局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
遗址处于唐代广州城西南、宋代广州城西城东部,再往西是唐宋时期的蕃坊,蕃坊是当时外国商人在广州聚居并从事商业贸易的地方。本次出土的大量器物中,初步判断陶瓷器来自水车窑、曾边窑、封州窑和长沙窑、邢窑、越窑等多个窑口,说明当时许多窑口的瓷器大都是通过广州转运到海外。此外,这次发现的比较精美的大型陶瓷烛台,在以往的发掘中并不多见,推测与当时广州的外销贸易或商业有关。易西兵认为,这些都可以成为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以及城市商业繁华的佐证。(记者 陈川 通讯员 穗文考)
编辑:杨岚
关键词:晚唐 考古 出土 广州 文物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