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书画手卷包首锦:包裹书画的织品
手卷在不同历史时期,装裱所用丝绸材料各有特征,每个历史时期包首所用材料的侧重有所不同。南北朝时期,包首锦材料主要是绫,据《法书要录》中唐代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记载“宫中切睹先后阅法书数轴,将塌以赐藩邸,时见宫人出六十余函于亿岁殿曝之,多装以镂牙轴紫罗褾,云是太宗时所装。其中有故青绫玳瑁轴者,云是梁朝旧迹,褾首各题篇目行字等数”,可以看出梁朝时使用青绫包首。唐代书画包首材料分为锦和绫两类,宋代则锦、绫、缂丝并用,其中以锦的用量最为丰富,明清时期主要用锦作包首材料。本文在论述宋锦的基础上,以故宫博物院藏书画手卷为例浅析包首锦。
宋锦的沿革
织锦创始于西周。古文献《禹贡》提及,当时我国行政区域划为九州,各州都把当地物产作为贡赋上缴,其中扬州上贡的丝织品称为织锦。(注1)春秋战国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国贵族已经在生活中大量使用锦绣。三国时期,吴主赵夫人亲自从事织绣,能织云龙虬凤之锦,东吴的丝织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后吴丝蜀锦名扬全国。唐宋时期,四川蜀锦在中国织锦中最负盛名,唐代益州大行台窦师纶亲自督察改进蜀锦花样,凡创瑞锦宫绫花样十余种,被誉为“陵阳公样”。
元朝费著所撰《蜀锦谱》(注2)记载北宋成都转运司锦院所产蜀锦有上贡锦、官告锦、臣僚袄子锦等品目,花式有八达晕、盘毬、簇四金雕等。元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空前发达。元初马可?波罗在其所著游记中讲到苏州周围20里,居民有巨量生丝,不仅制成绸缎自用,且销往其他城市。明清两代,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立织造府。明朝就有“吴中多重锦”之称。清代初期,统治阶级崇尚幽雅秀美的艺术格调。康熙年间,有人从泰兴季氏处购得宋裱《淳化阁帖》十帙,揭取其上宋裱织锦22种,转售予苏州机房模取花样,并改进其工艺组织,重新组织生产。于是宋锦(宋式锦、仿宋锦)之名遂一直沿用至今。
宋锦的类别
宋锦因其结构、工艺、用料、织物厚薄及使用性能的不同,可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或将重锦和细锦归为大锦,而分为大锦、匣锦和小锦三类。重锦是宋锦中最贵重的品种,常以精炼、染色的蚕丝和捻金线或片金为纬线,经斜纹作地起各色纬花。金线则具有装饰主花、充当花纹包边线的功能。重锦的质地厚重、图案精致、花色丰富、造型多变,其产品主要用于宫廷殿堂、室内陈列,如挂轴、卷轴、壁毯、靠垫等。
细锦,作为宋锦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其风格、组织、工艺与重锦相近。但细锦所用丝线较细,长抛梭重数较少,底经、面经的配置比例、组织也多有变化,常以短抛梭织主花,长抛梭织几何纹和花的枝、叶、茎及花纹包边线等,其中一两组短抛梭用以变换色彩却不增加织物厚度。细锦因易于生产、厚薄适中,而被广泛用于服饰装饰、贵重礼品的装帧。
匣锦是宋锦中的中档产品,花纹图案多为小花或满地几何纹,以横条、对称排列为主,风格粗犷,颜色对比强烈。以桑蚕丝、棉纱和真丝色绒交织,采用一两组长抛梭织地纹、花纹,一组短抛梭来点缀。匣锦因其质地疏松,常在成品背面涂以薄浆,使其挺括,一般用作中低档书画、屏条的装裱。小锦是以彩色精炼蚕丝为经线,以生丝为纬线,配以不同的色彩、花纹交织而成,多为平素或单层小提花织物,如万字锦、月华锦、彩条锦和水浪锦等。小锦质地轻薄,通常用传统的石元宝对成品进行砑光整理,一般用于扇盒、银器匣、彩蛋匣等装帧精巧的工艺品锦匣的镶边。
故宫博物院藏
书画手卷包首锦赏析
包首以宋锦最为珍贵,清谷应泰《博物要录》一书中记录用于书画装潢的宋锦名目就有50余种,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三“书画褾轴”一章记述了他亲眼目睹的南宋内府书画装裱用料,其中装裱用锦的花色品种多达55种(包括缂丝在内),可谓缤纷多彩,以至于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古锦都被称“仿宋锦”。从宋代流传下来的装裱锦看,有紫鸾鹊锦、倒仙牡丹锦、紫百花龙锦、柿红龟背锦、方胜练鹊锦、八达晕锦、银钩晕锦等。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手卷包首的原装宋锦已非常稀少。
元代,织绣工艺处于衰退的状态?!蛾「肌芳窃?,元朝统治时,把织绣工人视作奴。《丝绣笔记》记载,织绣工人被俘后,“任其生死,视如草芥”(注3)。藏于故宫内府的《元三家书诗词》(图1),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织物颜色素雅,由绿色和米色相间、纹样大小一致的小方格排列组成,图案较为简单,被称为蛇皮纹锦。

1. 《元三家书诗词》包首,元,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宣德年间织绣工艺得到恢复,但古锦的花样已经失传。明代包首用锦品类不多,但含蓄雅致,很少用艳丽的颜色与夸张的图案,而以灰色等中间色居多和以小几何图形排列组合为主。例如《明初人书画合璧》卷(图2),藏于故宫内府,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虽然包首破损严重,但仍能清晰看到几何纹样,以圆形、方形、菱形、八角形为主要骨架,内填各种花纹。包首锦的纹样为小型八角形填花几何布局,单元纹样尺寸相对较小,内填花卉团纹,主题色调比较单一,以黄绿为主。此锦为六角形填花型天华锦。明宋旭《五岳图》卷包首(图3),藏于故宫内府,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织物纹样取自包首部位,锦纹样由小型几何纹“Y”形锁纹构成,上下交错排列构成四方连续纹饰,通过蓝、黄等色彩的变化排列使得纹样具有一定的层次感。此包首为琐纹锦。清康熙年间,有织锦艺人于无意中搜集到宋裱《淳化阁帖》十帙,揭得宋锦花样22种,便研究纺织,使清锦繁华如宋,延续至今,生产不衰。

2. 《明初人书画合璧》卷包首,明,故宫博物院藏

3. 宋旭《五岳图》卷包首,明,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时期苏州织造专为清宫书画手卷特制的“包首锦”,颜色瑰丽、图案丰富、寓意吉祥,这一时期手卷的包首精巧至极,用料更加丰富与华贵,有精美的金锦包首和普通锦包首。例如乾隆《御笔千尺雪图》葡灰锦群地三多(佛手、石榴、菊花)纹织金锦包首。织造技术复杂,花样繁多,达到手卷包首的顶峰?;褂小抖」叟裟」蒜角偻肌肪碜系厝鸹ㄖ亟醢住ⅰ斗阶诜峦跸C锨Ю锝酵肌肪砺痰赝蚴俜礁裎平醢?、《乾隆御临宋人西园雅集图》卷米色地曲水松竹梅锦包首、《扬大章仿宋徽宗柳鸦芦雁图》卷绿地夔龙蜂窝纹锦包首和《董邦达南巡诗意图》卷包首。
清《弘历仿唐人渡海罗汉》卷包首(图4),藏于故宫内府,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织物纹样取自包首部位。纹样由圆形和方形框架组合形成,圆形为八合如意团花造型,团花中心为八瓣花,朵花中心为连钱纹,依次向外由四圈大小渐增、造型不同的如意云头组成,最外圈八个如意云头内相间填饰凤纹与对蝶纹样。另一圆形亦为八合如意团花造型,具体形态及填充纹样较为不同,外圈如意云头造型更加明确,内圈图案不完整。主题纹样周围衬以满地连钱纹、折枝莲花纹等。此锦为八达晕锦,这种纹样在宋朝大规模生产,变化较多,其中明锦中八达晕样式应用最多。八达晕这种纹样庄重华丽,在手卷包首中广泛采用。

4. 《弘历仿唐人渡海罗汉》卷包首,清,故宫博物院藏
清《世祖御书苏轼武侯庙记语》卷(图5),藏于故宫内府,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织物纹样取自包首部位。织物花底分明,梅花与喜鹊相间排列,组合构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这类吉祥图案的形成起缘于人们将祥瑞的期望寄托在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上,以实物造型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取其谐音、意象等寓意美好的愿望?!懊贰庇搿懊肌蓖?,借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此锦为鹊梅花纹锦。


5. 《世祖御书苏轼武侯庙记语》卷及其包首,清,故宫博物院藏
清《张照临王献之帖》卷包首(图6),藏于故宫内府,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织物纹样取自包首部分。纹样非常复杂,由菱形内填纹样为基本骨架,由蓝地与红、黄、绿、白花纹组成,四方交点交叉处填置方形,中间为石榴纹样。圆形团花纹样中间填充折枝花纹,四周环绕矩纹。方形内为四方连续的牡丹花纹。该锦为色彩、图案变化丰富的天华锦。

6. 《张照临王献之帖》卷包首,清,故宫博物院藏
缂丝包首
缂丝也可用作包首,北宋时后苑造作所内有“缂丝作”,后转归文思院管辖,专门缂织书画装裱用的包首类缂丝品。南宋时期高等级的法书和名画材料均为缂丝。清宫廷手卷装裱所用丝绸缂丝的使用量较少,主要用于乾隆御笔书画包首。例如故宫内府所藏清乾隆《御笔中秋帖子词》(图7)共计十卷,装潢历时数年,最终装裱成一套,每卷形制、尺寸一致,包首与题签均为缂丝,但每卷图案纹饰各不相同,设色清雅别致,十分精美。董邦达《南巡舟行诗意图》柿红纳纱五彩祥云天鹿纹缂丝包首、《乾隆御笔仿李迪鸡雏待饲图并题什卷》明黄缂丝金龙五彩云纹包首,都是清内府的定织缂丝包首。

7-1.乾隆《御笔拟中秋帖子词》卷包首,清,故宫博物院藏

7-2.乾隆《御制中秋帖子词二叠韵》卷包首,清,故宫博物院藏

7-3.乾隆《御制中秋帖子词四叠韵》卷包首,清,故宫博物院藏

7-4.乾隆《御制中秋帖子词五叠韵》卷包首,清,故宫博物院藏
编辑:杨岚
关键词:包首 纹样 书画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