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中美专家携手研发新型智能纳米药物 可精准打击脑肿瘤
脑肿瘤部位存在多重生理屏障,这些屏障如同城墙一般,阻挡着外来药物进入脑肿瘤组织。记者5日获悉,复旦大学药学院陆伟跃教授研究团队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良方教授研究团队合作,经3年艰辛努力,研发出一种新型抗脑肿瘤的智能纳米药物。
陆伟跃告诉记者,智能纳米药物可在血循环中长期保持稳定,“绕开”血-脑肿瘤屏障,到达以往药物无法到达的目的地,即肿瘤组织,将更多的药物导入到脑肿瘤并在肿瘤细胞中释放,对脑肿瘤实施精准打击。陆伟跃表示,智能纳米药物兼具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上海市教委重大项目等基金支持下,中美学者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NANO》)上。
据介绍,脑部肿瘤早期存在血-脑屏障,随着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后,又出现血-脑肿瘤屏障,它们允许营养成分进入脑组织和脑肿瘤组织,但却能坚如磐石般阻挡外来药物进入。陆伟跃表示,目前,脑肿瘤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切除,但由于脑肿瘤发生在中枢神经且边界模糊,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干净;术后药物治疗受到生理屏障阻碍,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脑肿瘤复发,而单纯提高化疗剂量又会带来严重毒副作用,最终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而使治疗失败。
为解决药物难以“攻克”血-脑肿瘤屏障这一难题,陆伟跃研究团队与张良方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合作与探索,决定将高载药量的纳米晶技术、血液长循环的细胞膜包覆技术与病灶组织导航的靶向技术相结合,终于研发成功一种可用于脑肿瘤治疗的新型智能纳米药物。
智能纳米药物是怎样工作的呢?科学家们先将化疗药物制备成纳米晶体,然后与装配有主动导航功能分子的红细胞膜混合在一起,主动导航红细胞膜成为“伪装”,相关成分成为机体血液系统的“通行证”,避免被当作“异物”清除。该“伪装外衣”具有出色的靶向作用,提高药物在病灶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据悉,这种智能纳米药物还可以减少药物全身分布量,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安全程度和降低毒副作用发生率。
陆伟跃表示,该技术通过单次高剂量的静脉注射治疗即可有效抑制脑肿瘤生长,且制备方法及原材料简单,有利于产业化。张良方透露,目前用于输血的设备就可以获取红细胞膜材料,体外血细胞培养技术也有助于促进该技术的临床转化。 (孙国根陈静)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药物 肿瘤 纳米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