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江时学: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江时学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大变局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日益严峻。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人们设计出各种治理方案。应当承认,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签署、多哈回合谈判的突破、联合反恐斗争的推进、网络犯罪的遏制等,都是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合作的体现。但是,与挑战的严峻性相比,尤其是与各国人民的期望相比,全球治理的成效还难以令人满意。当前,从联合国到各种非政府组织,从各国领导人到不同国家的学者、民众,都认识到改进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们呼吁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信任既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也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将信任视为“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
破解信任赤字,需要各国相互尊重、互商互谅。当前,由于国际竞争激烈、地缘博弈不断,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合作受到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把相互尊重挺在前头。在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就要坚持求同存异,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能以强凌弱,更不能干涉别国内政。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现实情况。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协商,才能增进互信、减少猜疑。那种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做法,无疑会破坏信任与合作。国家间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就能更好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实现合作共赢。
正确义利观是增进信任的重要理念。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中华文化倡导“君子义以为上”“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这样一种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有助于增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这些理念和实践丰富了新形势下多边主义的内涵,为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信任作出了重大贡献。
恪守国际承诺、遵守国际规则,是增进信任的重要方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始终严格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体现了大国担当、大国信用。同时,中国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破解信任赤字,还需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因此,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不能居高临下,以傲慢和偏见对待其他文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能够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应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推动全球治理取得更大成就。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信任 国际关系 文明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