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愿把这牢底坐穿——“铁窗诗人”何敬平
新华社重庆5月28日电(记者 周闻韬)“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是革命烈士何敬平1948年夏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写下的。这位被称为“铁窗诗人”的革命者,身陷囹圄,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以诗明志,表达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战斗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何敬平,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巴县栋青乡(今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一个贫农家庭。1935年,北平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重庆各界闻讯响应,正在巴县中学读书的何敬平参加了“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的活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岁的何敬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突出,被吸收为重庆公共汽车公司“救国会”小组成员。
1938年春节刚过,何敬平就和一群青年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中途他因被误解滞留西安,后加入国民党部队,在政治处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何敬平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本来面目,他愤然弃军回家,经朋友介绍进入重庆电力公司工作。
1945年2月,重庆电力公司发生“胡世合事件”。中共南方局领导发起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带动全市的争人权、争民主的群众革命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由于勇于斗争、表现突出,何敬平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6年上半年,中共重庆电力公司党支部成立,何敬平任组织委员。党支部根据白区工作方针,在公司成立了公开合法的“职工福利社”,以组织、团结、发动广大职工配合当前形势,参加争取和平、反内战、反独裁和改善职工生活的斗争。
1948年春,在即将夺得全国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因叛徒出卖,何敬平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在石板坡第二模范监狱、渣滓洞集中营等地。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
借助渣滓洞牢房外小院坝“放风”时机,何敬平与难友们相互传递着各方面情况。1948年秋,何敬平与难友们一起分析形势,共享胜利前夕的喜悦。他饱含革命激情,用几天时间,在一片小纸上写下题为《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一诗。后经同牢房的周光复、胡春圃等人更名为《把牢底坐穿》,并谱上曲子在难友中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渣滓洞大屠杀。何敬平奋力越狱逃跑时,被敌人枪杀在牢房中。为追求革命理想,他献出了31岁的年轻生命。
如今,烈士故里巴南区木洞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宝贵历史文化资源,木洞镇正在倡导“农文旅”融合发展,唱响“木洞文旅”品牌。当地还专门设置了何敬平烈士生平陈列,向四方来访者讲述着英雄的故事。(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敬平 重庆 牢底 坐穿 铁窗诗人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