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走好“卖萌”之路,“萌经济”大有可为
近年来,“萌经济”正占领商场和购物中心,从手机外壳、零食包装到日用百货,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吸引眼球的“萌设计”,以此驱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少商城和城市也借助卡通萌物开展营销活动。
“萌文化”最早源于日本动漫,常被二次元爱好者用来形容极端喜好的事物。经过广泛传播后,常来形容可爱的人或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萌万萌滚滚来,《神偷奶爸》里讲外星语的小黄人,《超能陆战队》里胖嘟嘟的大白,《小猪佩奇》中长得像吹风机的粉红小猪……这些又“萌”又喜人的动画形象成了最大的卖点,一时圈粉无数。
“卖萌”不仅能卖出好感,还能卖出真金白银,不少人感慨“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管住钱包里的钱”。有媒体报道小猪佩奇在2016财年创造了11亿美元的零售额,而日本熊本县的吉祥物熊本熊,在2011年到2013年间,贡献了68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收益。
为什么人们会心甘情愿为“萌”买单?一方面,“萌”具有生动、可爱、易于理解的特性,带给人们天然的亲和力、亲近感,使品牌和消费者形成更紧密的关系。在这种放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不仅会增加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者从中收获的满足感也更强。另一方面,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年轻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年轻化、舒适感和时尚化,这也是“萌”具有强大生产力的重要原因。
如此看来,走好“卖萌”之路,深挖“萌经济”大有可为。如今,年轻人购买的不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他们付出感情之后收获的认同感和满足感,悦己型消费应运而生。所以,对商家和企业来说,不妨将“卖萌”与体验式消费相结合,注重与消费者的交流互动,吸引顾客参与,特别是通过新媒体开展娱乐化营销,吸纳顾客主动参与营销过程。当消费者与产品产生情感共鸣,他们不仅不会反感营销活动,反而会有极大的参与热情和传播意愿。长此以往,更能积累消费者对“萌物”的忠诚度,增加用户黏性。商家也可以借此机会打造产品品牌文化,将消费者凝聚起来,使他们形成一种社区归属感,进而主动介入到产品传播和消费中。
当然,产品仅有“萌”点是不够的,要明白产品质量是安身立命之本,只有用心做好产品,才能真正红下去。如果不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卖萌”之路就本末倒置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卖萌 消费者 萌经济 路, 产品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