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赋能
——全国政协“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协商会综述之四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当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创新被赋予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任,一切阻碍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都应当彻底改变。
5月14日,全国政协“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多位院士委员大声呼吁:通过政府放权和制度松绑,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一线科研人员的活力和潜力,为创新赋能。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主体动力和活力
科技体制改革,涉及科技管理理念、方式的改变和科技资源布局的调整,将对我国科技管理方式与手段的创新、国家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委员认为,科技创新的改革和经济改革一样,也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去低”(去除低水平科技产出)、“提质”(提高科研产出质量)、“增效”(增强科技资源使用效益)。在他看来,一直以来的那种“机械化”“切蛋糕”式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早该改革了,“把增量资源向新兴领域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方向集中”。他建议,要改变传统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机构占主体的局面,引导社会企业开展基础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的竞争加强科研人员的正向激励和有序流动,促进传统科研机构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我国的科研政策和科研环境过于现实,总是只顾解决眼前问题。从政策战略上、计划项目的实施上,都缺乏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不间断的长期布局和持久坚持。”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委员认为,国家应创造让科学家可以长久潜心科研,且有一定比例的科学家能够一辈子专研一件事的科研环境,“让科学家腾出时间去推敲、腾出时间去琢磨、腾出时间去头脑风暴,腾出时间去做一些外人看似无用的东西”。
“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实施都应保障长期运行管理和长期规划的重大专项可持续发展?!敝泄蒲г涸菏空沤芪币?013年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实施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启动”和“无原因冻结”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在涉及我国核心技术领域的科学前沿领域分两年遴选认证了8个科学前沿协同创新中心。6年来,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实践,在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问题方面,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与科学发展规律的成功经验。然而,在2018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开始启动新的教育改革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经费就没有能再作为专项得到支持,影响了协同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这是科研人员时常经历的报销之苦,其背后反映的是科研管理体制之于创新的诸多不适应:管得过细、过于僵化,编制、薪酬、科研经费等有许多条条框框,捆住了创新的手脚,违反了科研规律,削弱了创新活力。
参会的院士委员们纷纷呼吁,不能让科学家的精力过多消耗在预算、填报、报销等琐事上,要尊重基础科研自由探索的规律,给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就是要以信任为前提,以激励为核心,以诚信为底线,打出一套具有含金量的改革“组合拳”,通过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主体动力和活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委员建议,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进一步推进“放管服”,加快项目、经费、成果处置等创新管理制度的落地配套,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稳步推进科研机构去行政化,简化优化创新管理,把人才从繁文缛节和报表审批中解放出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委员呼吁,要从尊重科研规律、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角度,改进预算编制办法,避免国拨资金被无效使用的风险和科研人员“有钱没法花、不花还不行”的窘境。他还强调,要充分认可智力成本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贡献,尊重知识密集型劳动者的付出。
科技评价:搞创新不宜以“帽”取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人才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委员在国外和国内的科学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对于人才工作有切身的体会。他观察,由于体制机制、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掣肘,我们离“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愿景仍有不小差距。
“我们对学问要有足够的尊重?!碧锔战ㄒ椋×康卮丛煲桓隹硭傻幕肪橙媚昵崛四芄桓残?、更好地来做学问,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管理决策、牵头承担重大课题,获得专项经费支持。
“现行的人才计划、人事制度都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对优秀人才的发现、使用和培养不突出?!敝泄蒲г涸菏坎芟缥比滩蛔⊥虏郏庑┲贫让挥小叭瞬拧北疚?,而是“管理”或“领导”本位。在他看来,应研究一种突破观念和机制障碍,采取系列超常规举措,建立以人才为先导和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要真正认清人才发展是‘战略地位’还是‘略占地位’?!?/p>
“帽子”满天飞,近年来备受诟病,但却愈演愈烈。
去年夏季,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人才评价、项目评审和机构评估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然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委员直言,时至今日,《Nature》的神圣、SCI的地位、H因子的价值、“帽子”的光环和奖项的分量,依旧显性或隐性地贯穿在目前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中?!拔颐且丫肓丝萍计兰厶逯聘母锏纳钏?,是到了反思和剖析其背后深层原因的时候了?!蔽湎蚱剿怠?/p>
科研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和“风向标”,对科研氛围的建立与培育至关重要。院士委员们呼吁,改革相对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有助于让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各个环节不缺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名誉诱惑太多,会影响青年人才成长?!敝泄こ淘涸菏渴涛苯ㄒ?,清理和尽量减少各类人才计划、奖励计划,“应该相信,当完全没有这类计划时,我国可能就会有大量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委员认为,要尊重人才成长和创新规律,加快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创新,建立以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促进构建人才梯次结构,激励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创业。科学设定人才和团队评价周期,不以项目中设定的成果期限为评价目标,而以科研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项目完成的预期成果作为评价标准。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委员则直接建议大幅度减少政府直接操作的与财政资源配置相挂钩的各种评价活动,弱化以至逐步取消政府机构设立的人才头衔及相关计划,“小指挥棒改了,不动大指挥棒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我国目前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依旧在于世界顶尖科技人才严重匮乏!”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委员是“千人计划”建议初稿的主笔人和该计划实施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过去两年他在西湖大学创办过程中,碰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便是对于海外顶尖教授的引进?!耙ゼ饬炀瞬诺木薮笠庖寰驮谟诳梢远唐谀谑迪挚缭绞椒⒄?,其价值不可估量!”他建议,今后必须以更大力度、在更多领域引进更高水平的国际领军人才,同时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保证这些人真正在中国安心地长期全职工作。
“要进一步保护好优秀科学家干部?!敝泄蒲г涸菏慷】胛币宰罱虾3鎏ǖ目聘摹?5条”为例建议,既要注重政策激励,也要落实相应政策的制度保障;既要解决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问题,也要破解其中的阻力问题。“双管齐下,双向发力,才能让我们的创新发展行稳致远,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彼?。
人才是创新意向的主导者。凡科学发明与创造,最开始都源于创新意向,离开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一切创新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技评价制度改革需要拿出改革开放的勇气,遵循科学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需要动真格的政策落地,而且需要执行有力,并持之以恒,方能见效,最终达到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之目标。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创新 院士 委员 科研 评价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