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贺之杲:立体多元地推动亚洲文明对话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贺之杲
文明对话促进了各国和各民族间的了解与信任,更是解决人类面临全球挑战和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最好途径。中国快速发展及亚洲地区的崛起是当今时代的主要标志。中国对外交往直接面对的是中国所处的周边地区环境,不仅体现在地缘上的近邻带来互动的增加,更体现在社会文化和观念的相近。亚洲地区的社会性程度明显高于全球层面的社会性。因此,周边地区始终是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的首要位置。亚洲地区是中国与全球社会的连结点,是中国由地区性国家转向全球性国家的战略立足点,是中国扭转西方主导国际关系理论与观念的实践领域。
亚洲文明对话有助于培养亚洲国家群体归属感,是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驱动力。亚洲稳定和振兴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石,更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平台。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了5~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一直以来,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致力于亚洲和平、稳定和发展。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倡议通过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方式,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借鉴、共同进步。
亚洲文明对话,坚持立体的视角。我国同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紧密度、互动性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考古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对话交流渠道。博鳌亚洲论坛正成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重要举措为亚洲发展和安全提供保障,与亚洲文明对话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文化展演、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旅游、亚洲美食和文物也是文明对话和交流的载体。我们发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交往都将上升到文明交融的高度,反过来,文明的对话也会带来亚洲国家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亚洲文明对话,坚持多元的视角。多元多样是文明的本质,习近平主席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相互吸收和借鉴是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多元的视角要求平等尊重、开放包容,在理解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相同与相异的同时,坦诚善意地相互了解和理解,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为了实现多元文明之间的接触、借鉴和相互吸收,中国不断与亚洲国家加强青少年、妇女、民间团体、地方、媒体、智库的交流合作,创造多元式的合作模式。人民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民心相通是人文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这需要国家、智库、企业、民众形成共识,共同行动,将文明互鉴落到实处和深处,共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亚洲命运共同体。
亚洲文明对话,坚持跨越时空的视角。亚洲文明对话是对历史的呼应,也是对现实的关切,亚洲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始于数千年前。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现在与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一起,将沿线各国纳入到文明交融互鉴之中,将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嵌入跨越时空的图景中?!耙淮宦贰?倡议是和平发展与文明交流之路,中华文明与亚洲文明将在亚洲内部及同世界文明对话交流中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立体、多元地推动亚洲文明对话,将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挖掘潜力、共同进步,实现亚洲文明互学互鉴、繁荣发展,夯实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文明 亚洲 交流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