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钱包 从古至今的货币伴侣
原标题:钱包 从古至今的货币伴侣
作为“钱”的盛放物,钱包出现的时间比想象中早,它装过货币的最原始形态,包裹过贵金属时期的钱币,折叠过基于信用体系产生的纸币。而如今的“电子钱包”,更是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清宫刺绣荷包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叮当作响——金属货币与荷包
有据可循的人类与钱包最早的故事,要从大名鼎鼎的奥茨冰人说起。奥茨冰人是生活在公元前3400-3100年间的一名男性,既幸运又不幸。不幸的是他很可能死于一场谋杀——被发现的时候,后背有箭痕;幸运的是他倒下的阿尔卑斯雪山环境将其尸体衣物完整冰冻了几千年,直到1991年被一对德国登山夫妻发现。奥茨本身以及他留存的衣物,大大拉近了现代人类与五千年前祖先的距离——他戴着熊皮帽,穿着结构复杂的皮靴、防水的皮衣;他的随身工具——奥茨的斧头,被完好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里;而他生前最后一天出发时,也没有忘记带上一个随身的皮质荷包,这就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远古的钱包。
如果原始货币的形态是诸如贝壳、盐、巧克力这些五花八门的物质,原始钱包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装载体。但回到诸如奥茨冰人所置身的时代,食物而非货币才是硬通货。所以在皮革制成的随身“荷包”里,存放更多的往往是短暂外出时的食物,以供随时的能量补给。专注于希腊历史研究的学者A·Y·坎贝尔曾解释古代文学里常出现的“wallet(钱包)”一词究竟所指何物。他认为:“wallet(钱包)是穷人外出时随身携带的干粮包,可以随时从里面取用食物,维持一两天外出奔波时所需要的体能。”
对于富人来说,装满钱包的除了食物,也有可能是高价品,比如一包胡椒,或是一包茶叶。在东西方贸易中,这种包含高价值货物的钱包屡见不鲜。随后,在人类自然货币向法定货币转变的过程中,由国家统一铸造、发行的金属铸币开始出现在钱包里。从平民百姓到王公贵族,残留的历史遗迹常??杉缙谇纳碛?。比如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考古学家认为当时的钱包被佩戴在腰部,更像是“腰包”;而在公元600年盎格鲁·萨克森人的萨顿胡墓里发掘出的金色钱包则美轮美奂。金属质的钱夹子雕刻精美,至今熠熠生辉,显示了盎格鲁·萨克森贵族对钱包一物的重视,不但是收纳物,更是一种服饰点缀。
钱包与服饰的确关联密切。在我国古代上层社会“宽袍广袖”的服饰特色里,钱包往往藏在“广袖”中。尤其适合放置钱物的袖子是琵琶袖,因为外形腋部较窄、大袖小口,形似琵琶而得名。有时广袖中会暗缝一个倒梯形的口袋,束紧袋口就是一个随身携带的“钱包”。袖子里可以揣一些碎银、书信乃至后来的银票,空间不大却着实能装——“袖珍”一词就因此而来;外出时偶尔还会在袖袋里带上一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肘后方”一词也因此被用来形容古代医术;甚至因为古代的钱币中间通常有孔,古人也习惯将其穿在腰带上——“腰缠万贯”一词就由此而来。
劳动阶层穿不了上流社会的袍服,一身短褐容不下袖袋,于是外出时会肩披褡裢。褡裢是一种两头缝合,中间开口的四方形布袋,出门时内装小件物品,搭在肩头;也有样式小巧一点的褡裢,可以挂在腰带上;规格再大一些的,则是挂在骡马的背上。商人、郎中们走街串巷,携带的就是这种褡裢。
和褡裢一样被广泛使用的是荷包。荷包的前身被称作“鞶囊”,一般采用牛、羊皮制作而成??脊欧⑾肿钤绲暮砂谱饔诖呵镎焦逼?,而从《隋书·礼仪志》卷七来看,荷包在秦汉魏晋时期已开始流行,被官员拿来当作存放官印、鱼符的佩袋。
虽然后来的精美荷包更像是定情之物,但在其诞生早期,也被普通民众拿来用作钱包。荷包在历史上的名字有很多:《楚辞》中名“帏”,汉代被称作“幐”,魏晋以后又叫“香囊”,明清以后正式叫作“香包”“荷包”。到了后期,皮质荷包逐渐发展为丝、布质地,更轻巧便携。古人喜爱在荷包里存放钱财、首饰,乃至一些驱虫防病、辟邪求安的中草药。
佩带荷包的风潮长盛不衰,不同阶层都佩带荷包,不同材质样式、不同精致程度的荷包也就成了服饰搭配与身份象征——换句话说,对“荷包”制作者的手艺造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独有偶,在15世纪的欧洲,无论男女都会携带荷包,荷包的刺绣和装饰凸显了不同的身份地位,贵族的荷包往往用金线织绣。随着荷包变得愈发繁复精致,姑娘们得学习刺绣和针线活的手艺,以添加自己在婚姻市场上的“筹码”。与中国将荷包当作定情信物类似,欧洲一些地区的新婚之夜,新郎通?;嵩栊履镄逵邪楣适虏逋嫉暮砂?。
不过有趣的是,在17世纪70年代的欧洲,男士钱包曾一度消失。彼时流行的男式马裤里缝制了内置口袋,因此不必携带钱包。不过到了19世纪的美国,人们普遍认为口袋里随便塞着零钱和私人物品的举止很粗鲁,系在腰带上的钱包才是文明人应有的礼仪。
蝴蝶效应——纸币、银行卡与折叠钱包
金属钱币在荷包里叮当作响,时代继续滚滚向前。金属铸币用久了会出现磨损,变得不足值,人类经济的发展需要另一种价值尺度。在中国北宋时期的四川成都,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了。虽然不像金属货币一样天然具有价值,作为信用货币的纸币却更易于携带。元朝时,周游中国的马可·波罗对此印象深刻,并将纸币记载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13世纪时,诸如马可·波罗这样的旅行者开始将纸币的概念引入欧洲,但直到1661年,瑞典银行才发行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枚纸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银行票据,银票银单最初采用手写,随后才改为印刷品。
相比坚硬、形状不规则的金银或金属货币,纸币纤薄可折叠,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伴随纸币所到之处,折叠钱包也就应运而生。纸币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是一个缓慢起伏的过程,所以也难以确定是在哪一个时间节点上,人们对于钱包的主流选择从荷包转向了今天的折叠钱包。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与现代钱包大同小异的两折乃至三折钱包,是16世纪后期纸币引入西方后被发明的。最早的折叠钱包采用皮革质地,打开以后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遮挡,结构非常简单;而之后它的每一步变形,都和金融货币的发展紧密相随。
1967年6月27日,由德纳罗印钞公司职员约翰·巴伦基于自动贩卖机原理制作的第一台ATM机被生产并安装在巴克莱银行的外墙上。想要在这样的ATM机上取款,得使用一张印着凹凸记号的指令牌。
ATM机的诞生,促使了银行卡被发明。1967年,巴克莱银行在伦敦发行了第一张取款卡;1969年,纽约长岛化学银行紧随其后发行了自己的银行卡;1972年,劳埃德银行发行了第一张带有信息编码磁条的银行卡,使用个人识别码作为安全措施。一张薄薄的银行卡里,就能放下卡主所有的货币存款,大额支付时再也不用担心钱包里装不下成捆的钞票——而钱包自然也要给这位新晋的“明星”留出位置。
随着银行卡的推出,带有多个固定尺寸“卡槽”的现代折叠钱包走上了标准化之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四种包括银行卡在内的识别卡尺寸进行了统一规定——常用于身份证、银行卡、驾照的卡片比例是接近1.618:1,具体尺寸为85.60×53.98毫米。
这种制式尺寸方便银行卡主在不同国家和银行的机器上使用银行卡片,对于钱包生产商来说,也方便他们生产出世界通行标准卡槽的钱包。至于银行卡为什么选择了85.60×53.98毫米这个数据?据说也跟钱包有关。银行卡诞生之际,男士服装口袋的大小决定了钱包的大小,而钱包的大小进一步影响了银行卡的尺寸,反过来统一的银行卡尺寸也让钱包的设计者可以明确地设计卡位——万事万物,环环相连。
钱包之后的创新步伐迈得并不大,一些新的里程也无非诸如20世纪70年代推出了紧凑型钱包这样的变化。不过口袋大小的钱包至今仍很受欢迎——钱包的体型可能越来越小,但是能装载的财富却越来越多。
今天的钱包里,常??梢宰霸氐亩饔校褐っ髑魅松矸莸纳矸葜ぜ?、驾驶执照,各种安置在卡槽中的银行卡和会员卡,当然也有留给现金的位置,以及配有装零钱用的零钱包。从制作工艺上来看,皮质的钱包小物历经千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它盛载的东西却往往影射了时代变迁。不过近些年来,钱包的重要性却被一个日渐兴起的物件所超越,这个物件就是——手机。
数字的魔力——电子货币与电子钱包
曾几何时,出门防遗忘口诀:“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包含了一个人外出的基本必需品。然而指纹锁、电子身份证、电子钱包的出现,逐渐将许多场景里的必需,浓缩到了手机里。出门上班、娱乐、通勤不带钱包,也可以畅通无阻。
2019年的春晚,一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给屏幕另一端欢度春节的观众们派发了总金额9亿元的红包,累积互动208亿次。其实这一盛况从2015年的春节晚会就已经开始。国内几家大型的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在春晚舞台上承担了“发红包”的角色,既为过年增添了喜庆,也证明了我国移动支付的系统清算能力,更彰显了电子钱包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市场。
电子钱包又叫数字钱包,为安全电子交易中的一环,一般指允许个人进行电子金融交易的电子设备或在线服务。电子钱包里存放着的是电子货币和电子信用卡,无论使用个人电脑在线上商城购买商品,或是使用智能手机在线下单,抑或乘坐交通工具时扫描二维码支付,背后都有电子钱包的支付保障。电子钱包与个人的银行账户相连,通过实现绑定还可以将保险单、医???、手机账单、水电煤气费等代扣代缴关联,交易凭证可以通过近场通信,以无线方式传递给商家的终端,融合了多场景的支付,十分方便快捷。
相较于实体钱包,电子钱包不仅便捷,而且智能。在一些情形下,电子钱包除了用来进行基本交易,还可以验证持有者的身份,记录购买者的喜好。过往的消费记录会被商家记录分析,再次购买时会推荐同等价位的类似产品。对于消费时喜欢记账的人群来说,每一笔消费金额、商品、商家名称都会被电子钱包详细记录,一键下载,更便于钱包持有者的账目管理。安全性也是电子钱包发展的重点考虑因素。“加密货币钱包”是一种计算工具,通过保持所有者的密钥,验证所有者的身份,让交易签署得以安全实现。
电子钱包是一个欣欣向荣、发展日新月异的行业。201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首个电子钱包应用,三星紧随其后,在一年内也推出相关应用。至今已有多家电子钱包公司在争夺市场,预计到2022年,移动支付应用的交易价值将达到14万亿美元——而这其中拔得头筹的,正是最早发明了纸币的国家——中国。
2015年是属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元年,从这一年起,移动支付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以迅猛发展的势头嵌入各行各业的不同场景。从国民电子钱包的使用率上来看,排名第一的是中国,47%的手机用户在使用电子钱包;其次是挪威,相较其他欧洲国家,挪威的电子钱包使用率达到了42%的覆盖率;英国排名第三,电子钱包使用率达到24%;日本排名第四,在20%左右;排名第五的澳大利亚,凭借19%的电子钱包使用率,超过了美国和新加坡。
就移动支付平台交易量而言,中国公司的移动支付引领着业内的潮流。鉴于我国的GDP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主流支付平台也因此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更具价值的交易量。在我国47%的手机电子钱包用户群体里,使用电子钱包的主力军集中在18至3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智能手机的普及将电子钱包的用户群体持续扩大——仅国内某家互联网公司拥有的电子钱包用户就达6亿人。
电子钱包的用户数量持续扩大,系统基础不断成熟,移动支付向城乡普及;同一时间里,国内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悄无声息地加快境外移动支付布局,电子钱包的海外争夺战悄然打响——这一切,都使得电子钱包的未来更激动人心。
延伸阅读
历史中的钱包设计
钱包上的贝壳
钱包外观的设计往往和历史、文化有关。比如说,从中世纪手抄本的绘画细节上可以看出,当时的钱包挂在腰带上,通常缀有贝壳图案的装饰。这是因为贝壳曾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被人们用作货币,象征着财富。虽然在历史洪流中退出了人类货币的舞台,但作为财富象征的贝壳却经常出现在钱包装饰上。
信封钱包与驿站
16、 17世纪时欧洲的男士钱包非常流行信封样式,逐渐取代了挂在腰间的荷包和烟盒样钱包,这股风尚源自法国。自亨利四世时候起,法国经济开始腾飞,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法国俨然成为欧洲中心之一。经济的繁荣带来驿站信使往来络绎不绝,他们使用的大信封易于承载,也与当时的服饰相得益彰,不经意间带动了钱包样式的改变。有人认为信封里的信息意味着财富,信封的形状因此被钱包借用,形成了现代钱包的雏形。
编辑:杨岚
关键词:钱包 电子 荷包 银行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