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佚名书画,是一座多大的宝藏?
但仔细研究发现,佚名书画的成交价格区间拉得很大——贵者可以卖到上亿元,而多数作品的价格则徘徊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

佚名 《寻梅访友图》 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
佚名书画屡创拍卖高价

截至目前,最贵的佚名书画应该是北京保利在2010年拍出的《汉宫秋月》,其最终的成交价为1.68亿元?!逗汗锿肌反?000万元起拍,最终竞得的买家在6000万元的价位加入争夺,之后价格突破亿元。两位场外买家通过电话委托,经过30余轮的竞价来回争夺。
为什么《汉宫秋月》的价格那么高?这跟它显赫的身世有关。它原为清宫旧藏,在《石渠宝笈续编》《密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均有著录,卷前还有乾隆题引首,前隔水有乾隆题诗;再加上此手卷的画工很精细,品相又好,拍出高价自然不足为奇,这也证明当时的藏家群体已经非常专业,深刻理解有序的传承对于古代书画作品的意义。
若以平尺来计算单价,那目前为止市场中最贵的佚名书画应该是2012年由北京保利拍出的《寻梅访友图》。这件不到一平尺的作品,以5万元起拍,最终以1012万元成交,让业内所有人始料未及。
其实,早从2004年的拍卖市场来看,由于当时缺乏重量级的拍品,投资者在关注二流、三流宋元书画家作品的同时,就已将佚名无款的高质量作品纳入购藏的视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2004年12月的上海崇源秋拍中,首次在内地市场露面的一件人物团扇扇画六开,以2420万元高价成交,创下纪录。这套作品曾经在2002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500万港元成交。在拍卖方的考据中,如认定此作曾经元代大画家倪瓒收藏(钤印“清秘阁心赏章”),民国年间归报人狄平子收藏,并查到了其最早著录于民国年间有正书局印行的《宋元宝绘》(又名《清宫藏宋元宝绘》),上面明确第五帧(旧名《宋李景游灌梅图》)为清宫旧藏,与北京故宫所藏之四帧元人团扇册页应为同一作者——元代画家刘贯道。
之后的拍卖市场时常报出佚名书画高价成交的消息。如佚名《行猎图》,在2011年6月的嘉德四季第26期拍卖会上,以2.8万元起拍,最终以184万元成交。佚名《孙伟高逸图》,在2016年嘉德四季第45期拍卖会上,以1万元起拍,以253万元成交。佚名《行旅图》,在2017年中国嘉德香港2017年秋季拍卖会上,以1万港元起拍,以359.9万港元成交;同年在嘉德四季的第49期拍卖会上,佚名《双鸽图》以48.3万元成交,佚名《释迦牟尼佛》以 33.35万元成交。
在2018年的嘉德四季第50期·迎春拍卖会的“中国古代书画(一)”专场中,成交价位居前十的作品中佚名佳构竟占据前八席位,且它们的最终成交价格相较于最低估价均呈现出5倍甚至近100倍的增长。如估价12万元至22万元的佚名《官威图卷》,最终拍得94.3万元;估价1.2万元至2.2万元的佚名《雪景寒林》以70.15万元成交;而超估价最大的当属佚名《水阁销夏图》,其估价仅为6000元至1.2万元,而最终成交价则高达59.8万元。
为什么有很多佚名书画在拍卖场上的溢价特别高?笔者认为基于以下两点:一是佚名书画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认识,有些卖家对于自己所藏的佚名书画心里没底,愿意通过低定价的方式让市场去检验;二是佚名书画在拍卖场中更容易让藏家有激情举牌的冲动,有些懂行的卖家,更愿意压低定价,冒一点风险,用低价去吸引更多藏家来参与竞买,用热烈的气氛去影响买家的心理,这样反而容易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也有一些以较高底价起拍的佚名书画,其市场表现不温不火,有时还会遭遇流拍。
当然,佚名书画的价格有些拍得高,有些拍得低,不是纯粹靠碰运气的?;闹柿渴堑谝灰蛩兀柿亢玫淖髌?,如果再经过一些大藏家的递藏,价格就要上一个层次;如果有传承,再加上有早期的权威著录,那么价格又会再上一个层次。
由于佚名书画即便被收录在某些著录里,查找也更为费劲,所以它们更容易在市场中形成大漏儿。

佚名 《汉宫秋月》 北京保利2010年秋拍
为什么近些年才火?
回顾过往,由于佚名书画自身的信息含量非常有限,所以倘若缺少有眼力的藏家去发现挖掘,就会被冷落;一旦价值被挖掘,又能一下成为市场中的黑马,引起轰动。以至于以前的市场中?;岢鱿郑阂患髌吩谀车嘏穆簦鄹竦土参奕宋式?,但拿到异地,拍出天价。佚名书画在市场中的这种不确定性,让藏家对其充满无限的期待。
从近年来的拍场表现可以看出,佚名古书画的市场热度在逐渐提高,而且它还显示出一定的“黑马”成色,这对于古代书画市场整体门类的行情提升,无疑也是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市场买家对古代书画市场领域的关注度正在提升,另一方面体现出市场买家对于古书画的研究变得更加专业。
由于古代书画的资源比较匮乏,特别是明清以前的名家书画,传世量本来就不多,能够在市场流通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专注于某一名家的收藏,很难有所收获,要想藏品成系统更是难上加难。而佚名书画相对来讲数量更多,可选择的余地也多,在良莠混杂中也更容易淘到精品,这也成为佚名书画走热的另外一大原因。

袁金铠旧藏佚名书札 中国嘉德2016年秋拍
如何鉴定佚名书画?
许多人有这样一种误解,以为一件书画作品缺少款识就不完整,它就不具备收藏的价值。其实,在书画上题款、钤印的做法是宋元以后才逐渐盛行起来的。宋以前,多数书画没款识。如书法作品中,信札一类虽有名款,但它属于文体格式,与后来作为书法作品而带一部分款识的艺术创作并不一样;诗文手稿几乎全不落款。而绘画作品中,不落款的居多,即便落款也是在画面很不起眼的地方题写,非常隐蔽,不注意根本发现不了。
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它的款识落在树阴间,经历千百年都没被发现,直到195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霖灿先生才偶然发现“范宽”两个小字。收藏爱好者若知道这个缘由,就不会因为没有款识而轻易否定一件作品了。
另外,在中国书画艺术的千年流变中,有的名作遭受首尾分离,甚至有好事者为图利,人为割裂、挪移作品中的名款,张冠李戴,在给后世留下许多佚名书画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断代、定名及真赝鉴定难题。
好在随着时代发展、认识的提高,人们对一些原有名款、流传有序的古代书画名作,重新进行鉴定。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名作的定名也许在古代就存有误区,需后人加以新的鉴别。
有些作品,直到现在依然不知道作者是谁。在各大博物馆馆藏的古代书画作品中,其实佚名书画占有很大比重;尤其宋元以前的作品,佚名者居多。
那怎么把佚名书画与其作者联系起来呢?有的有文献记载,这样相对客观准确;有的只能是后人利用相关资料考证而得来。最常见的情况是,作品在递藏过程中,一些经手、过眼的藏家有推论与判断,有些大人物一言九鼎,说它是谁画的就是谁画的;而且谁的地位越显赫,谁的结论就越有说服力。
此中最突出的人物就是董其昌了,很多唐宋书画依据他的判断来确定作者。比如董源的《潇湘图》、赵昌的《写生蛱蝶图》等,原来都是无款佚名作品,流传到明代,尚无人敢确定作者是谁,董其昌下了结论以后,后人就沿用了他的说法了。
对一件古代书画的作者判断,也常常是一波三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五代画家周文矩的《文苑图》,一度被认为是唐代画家韩滉所画,宋徽宗还在画面的左上方题写了“韩滉文苑图”。以宋徽宗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修养,他下的结论是很难被轻易否定的,只是后来发现了比较过硬的新证据才把《文苑图》归到周文矩的名下。
虞世南临摹的《兰亭序》,明代以前一直被归到褚遂良的名下,董其昌过手这件作品后,在卷后题跋中写道:“此卷似永兴所临”,推翻了前人的看法。此后,这卷唐人临摹的《兰亭序》,作者就是虞世南了。
还有“三希堂”之一《中秋帖》,明代董其昌把它定为王献之书写,乾隆皇帝深信不疑;而清代学者吴升则认为它是米芾所临;当代学者更多倾向于吴升的观点。《中秋帖》现在尚存争议,也算是悬而未决的迷案。
2014年,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上亮相的《九歌图》,原来一直以为是李公麟的作品,经过后人反复研究、考证,发现其实并不是;而按现代书画鉴定的标准,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遂将其改为佚名之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正是有了不确定性,让古代书画充满魅力,也充满诱惑。在佚名书画中,有没可能隐藏着大名头的作品呢?每个藏家的心中都充满这样的渴望。
其实,佚名书画只要年份到了宋元,都是稀世珍宝;宋元之后,能到明清,哪怕是民国,只要画工好,一样具有收藏价值。因此,挑选佚名书画,鉴定的着眼点主要是年代的判断,它本身是佚名,不存在真与假的问题,年代是拉开价值差距的主要依据;其次是画工和品相。相比于当代书画,它的鉴定反而显得单纯了许多。
收藏佚名书画不能一味只求宋元,明清作品的存世量较大,价格相对低廉,其中的精品非常值得收藏。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逐渐走热,新仿的佚名书画也越来越多。有的造假者非常舍得投入成本,手段也很高明,比如会选用价格不菲的旧纸、旧绢、旧墨、旧颜料,再装裱上旧套子,做出来的书画极易迷惑人。一些高仿真印刷品也让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在印刷基础上再补墨添色,让藏家“吃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藏家既要看到佚名书画繁花似锦的前程,更不要被迷乱了鉴赏的眼神。
编辑:杨岚
关键词:书画 佚名 作品 佚名书画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