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从陈设之器,看龙泉青瓷在宋元明时期的发展

明代 镂空套瓶
中国近代陶瓷专家陈万里曾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展览现场

五代 龙泉葵口小杯
龙泉窑始烧于三国两晋时期,结束于清代,延绵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龙泉窑以瓯江上游龙泉溪为轴线,窑址主要分布在龙泉溪的两岸,龙泉境内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达500多处,其地位于浙南山区,有着瓷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龙泉窑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等瓷窑的影响开始烧造。据对窑址的考古调査表明,此一时期的出土器物种类以碗、小盘、执壶、盏、罐等生活用具和谷仓罐、五管瓶等随葬用品为主。其胎质、釉色表现出胎白淡釉的特点,装饰手法为当时盛行的纤细刻划花。

北宋盖盒

北宋 四方瓶
北宋中期的龙泉窑胎釉和装饰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装饰技法主要为刻划,这种基本纹样连续旋转,内填以篦纹的水波状刻划纹,不仅在碗内大量地出现,而且也出现在当时的瓶、壶等器物上。印花的技法在唐代越窑中有零星出现,同时代的北方耀州窑和临汝窑都大量采用印花的技法,龙泉这件印花四棱瓶说明当时龙泉密也采用印花这种装饰技法。

南宋 大摩羯鱼耳瓶

南宋 花觚
南宋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龙泉窑在前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产品质量精美,窑业规模巨大,创烧的粉青、梅子青品种集古代青瓷烧制技艺之大成,将中国的青瓷艺术推向了巅峰。
随着龙泉窑制瓷水平的提高,不再仅仅只是烧造日常生活用具,陈设品类器物大大增多,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造型仿古的器物群。有宋一代,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对考据收藏的热衷,“博古”成为一种风雅的社会时尚,许多器物以古代青铜器和玉器为模仿对象。

元代大盘

南宋 莲子杯
元代,随着水陆交通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龙泉青瓷的产地进一步扩大,窑址遍布瓯江两岸,逐新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范围广大的瓷窑体系一一龙泉窑系,除周边的庆元、云和、遂昌、松阳、丽水、武义、永嘉、泰顺、文成诸县市外,还影响至福建、江西、广东等邻省,其分布范围之广,产量之大,成为“瓷窑之巨擘”。而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元代龙泉窑烧制的器物种类丰富多样,装饰技法达到中国瓷器装饰的高峰,除了传统的刻花、贴花、印花等技法,还创造出了露胎、点彩等技法。

元代 灵芝耳瓶

元代 玉壶春瓶
到了明洪武、永乐年间,龙泉与景德镇同为中央朝廷烧制官用青瓷。在《明宪宗实录》和《大明会典》中明确记载了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烧制瓷器各有什么用途,特别是龙泉窑,洪武二十六年以后,朝廷为了祭祀,在龙泉烧制了大量的大盘、大碗、大执壶、大玉壶春、大梅瓶作为祭祀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大量明早期烧制宫廷用瓷的大量实物资料。

开幕式现场
部分器物分类介绍
露胎
露胎,是元代龙泉窑的著名装饰手法,是为突出图案,工匠在上釉之前,将要露胎的部位施以蜡或油性物质,焙烧后该物质挥发,露胎纹饰经烧成冷却后二次氧化呈朱红色,与青釉相衬托来提高纹饰的表现力。

元代 露胎瑞果盘

元代 露胎麦穗纹盘
砚滴
砚滴为古时文房用具,又称水滴、水注、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兑髡荡伞罚骸胺沧魑镄味欢嘣蛎坏??!毖獾蔚某鱿钟氡誓氖褂煤褪榛男似鹩泄?,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青瓷矾滴则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当时以蛙龟形状为多。到宋元之时,瓷砚滴再度兴盛,品种也大为丰富,其中又以龙泉窑烧造的砚滴最为新颖别致,造型生动,艺术水准较高,如北宋三足金蟾砚滴,南宋到元代的舟形、鱼形、壶形、童子牧牛、魁星点斗等造型。

元代 鱼形砚滴

南宋 壶形砚滴

元代 麒麟童子砚滴

元代 稳执牛耳砚滴
双鱼洗
双鱼洗是龙泉窑青瓷常见的品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宋元时期,也是龙泉窑常见的外销品种,东亚、东南亚乃至非洲的埃及、肯尼亚等地都有发现。内底双鱼装饰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贴塑、露胎、模印、刻划等多种。双鱼洗其纹饰和造型出自汉代“君宜子孙”双鱼纹铜盘,反映了宋元时期的博古风尚。洗内鱼的数量亦有单条或四条或多条等,以双鱼为最多。有些双鱼洗口沿穿孔,缀以铜环或铜双耳,故宫博物院翠云馆的长春书屋(乾隆为皇子时的读书场所)内原陈设有一件类似的南宋双鱼洗,板沿上相对称打有四孔。从陈设场所看似为御用文具。此双鱼洗造型简洁,釉色青绿,匀浄滋润。内壁光素,唯内底贴饰双鱼,鱼儿并排相向而纹理线条细腻流畅,栩栩如生,外壁刻莲瓣纹,莲瓣中脊微隆,美观大方。该洗造型典雅,是双鱼洗的典型器型。

元代 双鱼洗
瓷塑
瓷塑,是龙泉窑的一类重要产品。龙泉大窑南宋地层曾出土何仙姑、韩湘子、汉钟离的人物塑像。元明时期龙泉窑佛道人物塑像更为盛行,并在人物面庞、手足处用露胎手法表现肤色。本件作品为真武大帝塑像。双目微合,口角微笑,身着盔甲龙袍,座下海浪翻滚显龟蛇,真武面庞、盔甲及手等处露胎呈红褐色,器物釉色青翠,釉层莹润华滋,神态沉稳端庄,盔甲衣饰精细流畅,不失为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

真武大帝
“河滨遗范”款碗
“河滨遗范”款碗,龙泉窑大量生产一种在碗的内底戳印各式“河滨遗范”字款的碗,形成南宋龙泉青瓷独有的文化符号?!妒芳恰の宓郾炯汀吩兀骸八锤?,渔雷泽,陶河滨。”舜是远古部落有虞氏的首领,相传这个部落崇尚陶器。“河”,指黄河,于是后世有“舜陶河滨”;“范”为制陶的模范?!昂颖跻欧丁币馕粗铺找糯哪7丁K未媳背鞘猩桃凳址比?。其商铺、商号往往附有自誉正宗之意的标识。龙泉窑工印上“河滨遗范”字样的款式,表明以舜之传人自居,认为自己生产的青瓷继承了舜这位陶瓷祖师爷的风范,以示制作瓷器之正宗;同时,用“河滨遗范”四字来激发人们的怀古幽情,显示其承袭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

南宋 河滨遗范
贯耳瓶
贯耳瓶,又名“投壶”,它的造型来源于一种古老的礼器。投壶礼是古人在宴饮时,进行的一种带有礼仪性质的娱乐活动。早在《礼记》和《大戴礼记》中,就出现了《投壶》篇。它应该是来自于古代的射礼,在很小的范围内也能进行的投射活动,并且无论是武士还是文人都能参与。

南宋 贯耳瓶

东汉时期画像石 河南南阳出土
根据出土和早期画像石画像砖上的记录,秦汉时期的投壶多为圆腹直颈器。两晋南北朝时期,投壶直颈的两侧加了双耳,这让投壶的玩法多了许多,如“依耳”“ 贯耳”“ 倒耳”“ 连中”“ 全壶”等。而投壶的材质很广泛,从早期青铜再到陶瓷金玉不限。

明 《朱瞻基行乐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香炉
香炉,晚唐至宋是中国香文化鼎盛时期,焚香与挂画、品茗、插花一起成为文人雅士生活中的四件雅事。据宋《梦梁录》记载:五月端午节,临安居民户户焚香,“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龙泉香炉多仿古,殷彝周鼎,精巧而端庄。簋式、鬲式、樽式、鼎式等炉形皆源于青铜器,师古而不泥古,这些龙泉青瓷香炉得青铜之厚重而无青铜之铮狞,凝重而不失飘逸,优雅而不流于小气,成为千百年来文人的最爱。

南宋 鬲炉
黑胎鬲式炉是仿造商周时期的青铜鬲造型烧造的。在龙泉窑考古发掘中,凡是黑胎青瓷的制作都比较精致,且器型规整,数量稀少。这应该是龙泉窑接受南宋官府委派而烧制的,因此从胎釉、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尽可能接近南宋官窑,是朝廷在龙泉烧制的官器。

南宋 黑胎鬲式炉
八卦炉,八卦纹是宋元时期龙泉青瓷典型的纹饰之一,以八组各不相同的短线符号组成代表《周易》中的乾、兑、离、震、異、坎、艮、坤八种图形,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后被视作代表吉祥的纹样。

南宋 八卦炉
编辑:杨岚
关键词:龙泉 青瓷 南宋 时期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