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796件套中国文物的“回家”故事
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
796件套文物时间跨度5000年
这次“回家”的796件套文物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民国时期。
有古朴浑厚的马家窑文化红陶罐、线条流畅的汉代茧形壶、独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画精细的清末至民国紫砂壶……可以说器物种类多样,保存状况较为完好,总体价值很高。
新石器彩陶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风貌提供直接的物质资料,反映了数千年前西北地区的陶器制作工艺与生活场景。
汉代、唐代和明代陶俑是了解当时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实物见证,承载着古代中原地区民族交流和思想信仰的重要历史信息。
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家”路
然而这批价值很高的文物“回家”之路却并不那么顺利。
从2007年,意大利政府查获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到2019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作出向中方返还796件套文物艺术品的判决,历经10多年的漫长追索。
如今,在中意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长期在海外漂泊的796件套中国文物即将开启“回家”的旅程。
中国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社会文物处处长吴旻说:通过执法合作,促成了当下被盗窃、盗掘文物的返还。我们会立刻和意大利的文物宪兵做具体对接,启动文物运回的相关工作。
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对文明传承的高度重视,是两国相互理解、友谊长存的根基。习近平主席此访期间,中意双方签署了多份有关文化遗产的合作文件,包括防止文物盗窃、盗掘、非法进出境、过境和走私以及促进文物返还等。
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部长阿尔贝托·博尼索利说:“中意文化合作项目有很多,美术、雕塑、绘画、电影、歌剧、芭蕾……通过‘文化丝绸之路’,我们向对方展示各自最精彩的一面?!?/p>
一件件宝贵遗产相继回家
近年来,面对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复杂状况,中国有关部门通过双边执法合作、外交谈判、捐赠返还等多种方式,促成文物返还。
圆明园鼠首兔首被法国皮诺家族归还中国,流落异乡的青铜“虎鎣”几经波折终于回归故土,美国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一件件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相继回家。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这批796件套文物,唤起中华民族多彩的历史记忆,更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新佳话。
综合新华社 央广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物 中国 回家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