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王春法:新时代博物馆的新气象
近年来,博物馆一改“高冷范儿”,越来越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方式。“文博热”体现了公众对博物馆的喜爱、对文化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于博物馆人来说,则是重任在肩。如何提升博物馆展陈品质?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功能?如何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博不断开拓创新,举办更多更好符合时代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品展览,让文物“活”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
1沉下心来感悟文物
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您谈到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化导向作用,为什么会关注这个问题?
王春法:博物馆的四大功能包括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教化导向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无论是文物收藏、学术研究、展览展示,还是文创设计,都应该具有教化导向作用。我们希望每个人到博物馆都能够静下心来,有一种庄严感、有一种仪式感、有一种神圣感,沉入其中欣赏、感悟、体验文物的价值。我国目前博物馆数量为5136座,每年举办展览2万多个,举办教育活动20万次。每年有10亿人次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已成为最大的校外教育体系,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博物馆的教化导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展览主题上“厚古薄今”、研究上缺乏扎实的学术支撑、娱乐化倾向突出等等。
记者:博物馆、展览、观众数量等都在激增,为了一座博物馆而赴一座城,文博节目成为爆款……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持续升温,您如何看待“文博热”?在这种背景下,强调博物馆的教化导向作用有何重要性?
王春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当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以后,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回过头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过来的?历史对我们的文化发展有什么样的启示?“文博热”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存在一种必然性和规律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让文物“活”起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手段是多样的。比如:创新展览的呈现形式,将文物放在展览中呈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文物信息制作成视频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欣赏;将文物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感受文物的历史、文化、审美、科技等价值。
博物馆的教化功能应该强化,而不是淡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博物馆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这些核心的东西,我们不会丢。
2不求所藏,但求所展
记者: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去年,在国博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等一系列展览深受观众喜爱?!昂菏佬鄯纭湍盥呛耗箍脊欧⒕?0周年特展”“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学院与沙龙——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等一系列国内外交流展让人耳目一新。在您看来,如何提升博物馆展览质量?
王春法: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共计66个,其中新办展览40个,形成以大型主题展览、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国际交流展览以及包括精品文物展、考古发现展、历史文化展和艺术展在内的临时展览为主体的新展览体系,展览结构更加优化均衡。中国国家博物馆有140万件文物,如何让文物为公众所接受,能够被观众所欣赏,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文物是一种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留存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这是我们的职责使命。
让更多符合展示条件、有价值的文物能够展示出来,需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交流合作。例如,国博的青铜器科技水平、艺术水平、历史价值极高,所以我们把馆藏的青铜器做成展览推出去,2019年初在深圳展出的“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就是第一步。秉持“不求所藏,但求所展”的理念,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极探索与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系列展,努力构建高层次、宽视野、全方位的考古成就展示平台,形成了开放合作的格局。
不仅是在国内交流,公众还会看到大量的国际交流展,像“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通过交流,达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真正让文物流动起来、活起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为公众奉上一系列精彩展览,如孔子文化展、甲骨重辉——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展、红楼梦文化展等。
记者:有了高质量的展览,还需要良好的观展体验,博物馆如何提升服务来促进公众去感受文物,理解文物?
王春法:对任何一个博物馆来讲,当然希望大家来参观展览,但并不是说博物馆里的观众越多越好,杂乱无序的参观环境不是好事。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观众参观人数不断刷新纪录。今年春节期间,观众参观人数又创历史新高,从初二到初五那几天,每天都在6.5万人以上。我们测算过,国博的最大容量是3.5万到4万人,过多的参观量会使观众的观展体验下降,每个人从博物馆里获得的精神享受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希望有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观展环境,让每一位观众进来以后,能够静下心来欣赏文物,深入地思考文物内在的精神价值,得到思想上情感上的升华,进而获得文化自信。要达到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获得丰富的理解,观众是需要时间的。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为观众提供一个更加舒适、更加静谧的观展环境,让大家进来后能够深入思考或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能够欣赏文物的设计之美。我们正在努力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利服务,包括讲解、社教、休息区和餐饮等。对于展览的形式设计,比如展厅灯光、展陈手段,会有很大改进,努力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
3“智慧”激活博物馆
记者:国博现在很多展览中使用了VR等多媒体技术,增强了互动体验,观众的参与性很高,印象深刻。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与新技术携手,文物与信息技术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王春法: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来,由于全球信息革命的突飞猛进,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不但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驱动着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历史趋势。
当前,VR、AR以及沉浸式观展屡见不鲜,信息技术使博物馆的存在方式、运营方式、展现方式也不断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面对社会公众迅速提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博物馆亟须通过智慧化转型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进一步丰富观众的体验,而博物馆自身承担功能的转变也推动着博物馆智慧化不断升级。比如现在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越来越丰富多样,藏品数量动辄达到数百万件,这就要求博物馆藏品管理必须从传统的手工登编向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并进行数据储备,确保无数珍贵文化遗产的安全持续。
记者:2018年,国家博物馆启动了“智慧国博”项目,目前情况如何?面临什么挑战?
王春法:2018年初,我们启动了“智慧国博”项目,旨在通过这一项目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以藏品信息为核心的相关数据,满足公众展览参观的需求;完成对老旧设备的更替,通过云端设备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外部引用和内部培训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对人员素质进行提升,来满足“智慧国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最终目标是到2021年初步建成设施智能化、数据融合化、管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安防协同化的“智慧国博”建设运营服务体系。
当前,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全球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总体上仍滞后于社会整体信息化的发展,如缺乏智慧博物馆建设的统一标准;传统博物馆管理体系封闭分割,部门间沟通互动较少,效率相对较低;资金和人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博物馆在人才激励方面的灵活性不够;国际技术合作交流不平衡等。
记者:如何促进智慧博物馆的建设?
王春法:如何将智慧化的技术更好融入博物馆的核心业务,是各国智慧博物馆建设的目标。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去年10月举办了首届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大会,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框架下达成共识,共同牵头研究智慧博物馆建设标准。在尊重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国情实际和博物馆需求,从加强博物馆管理、提升策展水平、改进观展体验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标准,形成智慧博物馆的全球样板。
同时,还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在智能时代,专业化的管理者和技术人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核心,需要更多既具备文化传播、展览策划等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各国利益和命运紧密相连,深度交融。博物馆发展也需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公众需求,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博物馆 展览 文物 文化



第十一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拉开战幕
泰国的“牛皮之艺”
立陶宛庆祝棕枝主日
“明日之星”奏响柏林
孟加拉国迎来孟历新年
IMF总裁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不会陷入衰退
英国寻求进一步推迟“脱欧”
东京目黑川两岸?;ㄊ⒖?/ins>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