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南越国北宫墙地基遗址确定 南越王宫占地几何?
2000多年自下而上层层叠压多达12个朝代考古地层构筑一个不变的城市中心;地遗址内惊现集中分布的历代水井500口;南汉国虽只有五十余年,宫殿却堪比故宫太和殿……近日,记者再次探访南越王宫,寻访当年参与发掘的考古专家、南越王宫博物馆副馆长李灶新,聊聊南越王宫的挖掘记忆。
发现:
忠佑大街地下出土
“万岁”文字瓦当
“目前发掘展示的南越王宫遗址范围仅为当年整个南越王宫城的不到十分之一。而这一切,都是从1995年在广州中山四路忠佑大街西侧地下发现的4件‘万岁’文字瓦当开始的?!辈斡肽显酵豕殖】脊欧⒕虻哪显酵豕┪锕莞惫莩だ钤钚禄匾涞?。
当年,广州考古队进驻工地进行5个月的抢救性发掘,清理出一座西汉南越国时期的大型水池遗迹。值得一提的是,水池全用石材构筑,这在中国考古学和古建筑研究上都属首次发现。
“这个大型水池呈斗状,池壁倾斜,用砂岩石板呈密缝冰裂纹铺砌,砌法十分巧究。池底平整,用碎石铺砌。在靠近水池中部的位置,考古人员发现了向西南倾倒的叠石柱,附近还能找出散落池底的八棱石柱、石门楣、‘万岁’文字瓦当和铁门杻轴等建筑构件,这说明水池中原本有大型构筑物。池岸边还散落有大量的八棱石望柱、望柱座石等。当时,水池南壁石板面上的‘蕃’字石刻曾令现场人员不明其意。直到2004年,在周边一口渗水井内发现的100多枚南越木简中,有一枚出现‘蕃池’字样,才知道水池就叫‘蕃池’?!?/p>
李灶新说,发掘的水池仅西南一角就有约400平方米,后续勘探得知,水池总面积约有4000平方米,测得水池深约2.5米?!拔南准窃刂?,秦始皇的兰池宫中的兰池有三岛,汉武帝的建章宫北面水池当中也筑有三岛,蕃池的建筑应是南越王赵佗仿效秦朝代兰池的做法。这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古典园林一池三山造园模式的最早实例?!?/p>
考证:南越国北宫墙基址确定
据李灶新透露,近日,结合商周秦汉中原王朝都城及宫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对比近年来在南越国北宫墙南面发现南越国宫殿等与南越国宫苑、宫殿等政治性建筑,确认早在2006年至2007年在原儿童公园北部紧靠广州大厦的南面的考古发掘地即为南越国宫城的北宫墙地基遗址。
“北宫墙东西走向,由山岗南、北两侧挖基槽,保留中间的生土作墙蕊往上夯筑而成,墙体底部残宽4.7米?!本菹殖《鸦拇罅可瓢逋?、筒瓦和“万岁”文字瓦当推测,原墙体顶部有瓦顶的一类建筑,推测墙体原高约3米。在发掘区的西侧,即北宫墙之下还铺设有大型方形陶管道,应是用来导排宫墙北面雨水的地下排水设施?!案荨妒芳恰返燃窃?,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攻打南越国,汉兵打败越人后‘纵火烧城’,考古发掘证实,汉兵烧的‘城’实为南越王的宫城。”
南越王宫:
石构水池、曲流石渠为重要园林水景遗迹
南越王宫的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是南越国宫苑的重要园林水景遗迹,也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中国宫苑实例,这两次发掘分别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在南越王宫博物馆露天顶层,可见按原貌1:1比例复原模拟的一弯“曲流石渠”蜿蜒而过,再现昔日王宫“茵茵垂柳,曲水流觞”。长约180米的水渠曲廊幽径,注入月形石池后继续西流,蜿蜒贯穿整个御花园,真实再现了2000多年前园林风情,成为展区一大亮点。
在“曲流石渠”遗址,李灶新现场解读其中奥妙?!扒魇畛醴⑾衷?997年,渠体两边用砂岩石块错缝砌筑,渠内底部宽约1.4米。为防止雨水将泥沙冲入渠内,确保渠水清澈,渠体顶部向外扩宽约20厘米后再筑一道略向外倾斜的挡土墙。渠底用砂岩石板呈密缝冰裂纹铺砌,上面密铺一层灰黑色河卵石,再用黄白色的大砾石呈‘之’字形疏落点布,当水流遇到大石阻挡时会分流脉散形成动态。石渠高低起伏,自北而南再曲折向东连接一座弯月形水池?!?/p>
记者看到,水池内东部竖立两排大石板,将水池分隔成三间,南、北两次间中部各平置一根八棱石柱,石柱顶部有一圆形凸榫,推测是原来构筑在水中建筑的遗存,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园林水榭实例。
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研究认为,南越国宫苑所使用的八棱石柱和石栏杆望柱与公元前3世纪至前1世纪印度巴贾石窟和桑奇大塔的希腊式八角形石柱基本一致,应是受到海外文化影响的结果。发掘时,池内发现厚达0.5米的龟鳖残骸堆积层,其中有只大鳖背甲宽达0.43米。石渠中部还设置了两个由2块弧扇形石板拼合而成的拱状渠陂,用以蓄水和限水。整条石渠还设有3个斜口,或为方便渠内龟鳖爬出水面呼吸而特设。另外,石渠西端尽头处还有一座宽2.36米的石板平桥横跨石渠。桥的造型简朴,桥北地面铺设有间距约0.6米的步石,呈弯月形向东北延伸,与现存明清园林的步石间距相一致。
“曲流石渠”的尽头设有一出水闸口,向外连接排水木暗槽。闸口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用一石条打凿成“凹”字形的方框,两侧及底部均凿有凹槽,用来安装控制水量的木闸板。外层是石箅,中间凿有箅孔,既可阻隔树叶堵塞木暗槽,也可防止龟鳖外逃。石渠的西面则是一条曲尺形回廊,掩映于花木丛中。
罕见:遗址内惊现历代水井500口
直到汉唐时期,广州还经常受到海潮影响,珠江水咸苦难饮。如何保障城内饮水,一直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南越王宫遗址范围内,考古人员从不同年代层面共发掘出古井超过500口,年代跨越南越国、东汉、晋、南朝、唐、宋、明、清等时期。如此之密集的古井分布,说明2200多年间,这里一直是广州城市的中心。
重见天日的历代古井,取材包括土井、砖井、瓦井、木井、竹篾圈井和陶圈井,还有砖石合构井。其中,南越国王宫食水砖井的结构十分讲究,先挖一个方形的井坑深至基岩,再用特制的弧扇形砖砌筑井壁,井壁与井坑之间用纯净致密的山岗土填夯,用来阻隔浅层地下水渗入井内。此外,在井底铺上石板,石板下铺有细砂用以过滤水质,井水是从石板缝隙或凿有的出水口渗涌上来的。
有意思的是,这些重新发掘的古井,几乎还能渗出井水来。据李灶新回忆,1996年还曾从发掘的其中一口古井中,取样到广东科学院和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化验,检测发现水质数据符合现代饮用水标准,且矿物质含量较高,可以说是两千年前的矿泉水。
在这些古井中,最深的一口是南越国食水砖井,井深达14.3米,创下中国秦汉考古发现深度之最。而南汉国王宫的八卦状砖井,是目前广州发现的年代最早井台保留完整的水井。井台呈圆形,井壁呈八行竖砖间砌横砖,层与层之间再用3层平铺砖相间。李灶新说:“这种看似八卦状的井墙砖砌法,利用的是刚性力学结构之原理,外力一挤压,井墙之间就更紧了,可见古人筑井技术之高?!?/p>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传统农业延续几千年的习俗。纵观宋、元、明、清等朝代,广州宋代元代有‘大通烟雨’,明代有‘琪琳苏井’,清代有‘浮丘丹井’,历届‘羊城八景’都与水井有关。上溯广州筑井历史,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筑井技术才得以传入,而把筑井技术传入岭南的第一功臣非赵佗莫属?!崩钤钚滤怠?/p>
知多D:
南汉宫殿堪比故宫太和殿
在现场展示的多处垒砌堆叠的文物遗址中,发掘于2009年的千年前五代南汉国时期的二号宫殿基址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宫殿之一。
据李灶新介绍,在南越王宫遗址周边的发现均与南汉国的宫殿有关。这个公元917年~971年间、面积只比两广稍大的古南汉国兴建了一座堪比清朝故宫太和殿的宫殿?!翱上У氖?,971年北宋大军压境,南汉宦官龚澄枢一把大火焚毁府库宫殿,令全部记载化为灰烬?!?/p>
据专家考证,南汉国宫署区在今广州中山四路和中山五路一带。现今发掘出的遗址包括中山四路以北原儿童公园的16狮座石柱础和大型磉墩基址、教育路上的南汉园林药洲遗址、德政中路的南汉水关遗址?!澳虾汗怨阒堇铣乔汲牵汲悄谟忻墓畲锸?,皇家苑囿也有近10处,朝廷还特别设置宫苑使行使管理职能。”李灶新说。
考古专家清理出的二号宫殿基台南北进深超过25米,东西仅揭露出20米,只是大殿的一小部分。李灶新告诉记者,现场发掘的500平方米只是宫殿内2个开间的大小,而这个宫殿至少有7个开间。其位置紧靠古代广州城中轴线的北京路,应是当年南汉皇帝临朝理政的正殿,堪比北京故宫的太和殿。
据介绍,宫殿设置的踏道规格为最高级别,此前考古发掘仅在河南龙门石窟擂鼓台遗址第3、第4窟中有发现;现场发现的11个宫殿磉墩(柱基),每个边长3米,深度也达3米,比唐朝大明宫的磉墩还大。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一件雕16个狮子柱础石,重达2吨。
此外,南汉宫殿北面庭院的铺地砖也尤其精美。砖表面的菱形方格内饰四只飞舞的蝴蝶,边角饰折枝牡丹。李灶新认为,“蝶”与“叠”同音,这两种图案装饰的组合运用,寓意“富贵叠来”,体现出当时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南越国北宫墙地基遗址 南越王宫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