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通才李学勤 来世再读古文字
曾担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 晚年致力于保护和研究“清华简”
通才李学勤 来世再读古文字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辛德勇2019年2月24日透露,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ぶ行闹魅卫钛诮淌诖鞘?,享年86岁。
李学勤先生1933年3月生于北京,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等。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李先生共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很多人称李学勤先生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文字通才”。从上古时代的刻画符号到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从考古学、古文字学、上古史到古文献学、美术史、国际汉学,从甲骨、青铜器、简帛到玉器、玺印、钱币等领域,先生都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学术前沿成果。
1951年,李学勤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当时他在甲骨文领域自学成才,以胡厚宣的《五十年甲骨论著目录》为线索,把其中提到的中外甲骨学论著全部阅读了一遍。1952年夏,入学不到两年的李学勤在既未毕业,也未取得任何学位的情况下,离开清华,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辅助曾毅公、陈梦家,编著《殷墟文字缀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之后,李先生选择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编撰《殷墟文字缀合》,从此走上了学术道路。
上世纪70年代,李学勤提出了殷墟甲骨分期“两系说”——把甲骨分类跟甲骨断代分成两个步骤来进行——这是甲骨断代研究方法上的重要进展,由此形成了被称为“两系说”的分期新说,李学勤力图用“两系说”取代传统的分期断代法。此后,这种分期方法在甲骨学界展开了热烈讨论。
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引轰动
在李学勤先生的著述中,最引起轰动的当属他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了“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围绕这个口号,他提出“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等相关命题,使得“走出疑古”成为了一种思潮,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06年久负盛名的老牌学术期刊《文史哲》自第2期创设《疑古与释古》专栏,连续对 “走出疑古时代”提出学术讨论,对“走出疑古时代”口号的内涵和来龙去脉、所发生的影响及其利弊得失等问题予以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并将“走出疑古”置于现代学术的框架中进行评价。
这一场“疑古”与“走出疑古”的激辩争锋一直发酵,以至于后来,当学界梳理“几次载入史册的学术讨论”时,将其放入其中。
晚年致力于研究“清华简”
自1996年起,李学勤担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2004年起,李学勤担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他成为少数于清华肄业,而后成为教授的特例之一。2013年,李学勤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1月21日,李学勤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李学勤生前一直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李学勤生前正在主持“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李学勤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这2500多枚珍贵的国宝中。他说整理工作并不容易,大概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需要反复琢磨思考,需要无数次讨论研究?!敝槿私樯芩?。
编辑:杨岚
关键词:李学勤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