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高铁铆工李学忠的“传奇匠心”
新华社长春4月30日电(记者王昊飞、段续)62岁返聘、37年工龄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铆工李学忠,忆及1981年春天在车间里接过第一件灰蓝色工装时,对未来有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零基础”的自己竟参与了K、T、Z、D、C、G等全部字头的列车制造,没想到造飞机的铝合金材料会用来造火车,没想到中国制造的高铁时速能超过400公里,没想到“苦工”出身的自己会成为传奇工匠。
称为“苦工”,缘于厂里当时铆工是仅次于锻工的第二累工种,月补贴全厂最高的48斤粮食足见体力消耗之大,还要经年累月在伤眼、伤耳、伤肺的焊花、噪音、粉尘中作业?!拔沂蔷顺錾?国家需要做啥我就做啥,我做啥就要把啥做到最好?!崩钛е艺瞧咀耪夥莨と肆夹?当炊事班长时能切一手好土豆丝的他,从零基础一路铆成了传奇工匠,也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快速演进升级。
如今的铝车体车间早已完成环境升级,铆工也不再是“苦工”,主要工作对象也由最初的老22型绿皮火车变成如今的“复兴号”“和谐号”,但李学忠的劳动工具依然是37年的“老四样”:烤枪、锤子、撬棍、卷尺。当他行走在车间里,工人们见到他都毕恭毕敬,偶尔还要请他演示一下手艺。
高山仰止,工人们赞佩的不仅是这位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和以其姓名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业务大拿,还源于他37年在敲敲打打、量量看看、反复比对中一如既往的踏实与专注?!罢飧龀导洳畈欢嘤?00多名工人是李师傅的徒弟,我也是其一?!惫臼紫僮魇χ芫Щ运?。
李学忠通过演示向记者解释:铆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车体金属部件进行组合拼接,如果组合不上就要靠烤枪致高温变形完成拼接,这对火候和经验要求极高;1毫米的误差就能让零件装不上去、合不严实;怎么利用杠杆原理灵活使用撬棍、在哪里加热利用热胀冷缩改变金属性状,都需要动脑的巧功夫和长期摸索的笨功夫,“不用心不用功不吃苦,干不了铆工,没个十几年积累想都别想”。
37年铆工生涯的“高光时刻”发生在2009年夏天:工人们第一次组装CRH380BL列车,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多处误差,最大误差约30毫米。来自德国西门子的技术主管盖特纳现场勘验认为,这次组装成型失败,材料报废?!氨ǚ暇鸵馕蹲?00多万元打了水漂?!崩钛е也恍耪飧鲂?带着周晶辉等徒弟硬是废寝忘食地攻坚了近72小时,反复加温、试制、冷却,最后硬是“变废为宝”,盖特纳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
轨道列车生产的“江湖”上,高速动车车体侧墙和车顶对接是公认的难题,两个大型部件组装时必须保证零误差,不少“高手”在这里犯了难。老办法费时费力效率低,李学忠领着团队仅用2个月就设计制作出车顶串动装置,原来4个人10分钟的工作,现在1个人2分钟就能搞定。
李学忠有一些有趣的绰号,如“生产百度”“攻关旺铺”。为啥用搜索引擎命名?铝车体车间里与生产相关的任何细微工艺细节他无所不晓,有谁犯难了,到李学忠这里“搜索”一下准没错。为啥叫“旺铺”?几年来,他带领车间班组开展各类技术攻关千余项,节约生产成本六七百万元,是大家眼里的攻关点子旺铺,开张以来从没得过“差评”。
人过花甲,本是颐养天年的开始,但李学忠依然炙手可热。他透露,曾有外省企业给出5倍于返聘工资的高薪,但他还是选择留在自己干了大半辈子的工厂和车间,“我是长客的工人,企业培养了我,我要继续在长客发挥余热”。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李学忠 铆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