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脱贫攻坚看海雀 34年前一份内参曾惊动中南海

今日毕节海雀村。 (毕节市委宣传部供图)
曾被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艰苦奋斗34年,以精准扶贫摆脱贫困,朝着美丽乡村转变——
“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34年前,一份反映这里赤贫和饥饿的内参,惊动了中南海。
这里是黔西北乌蒙山深处,毕节市赫章县一个以“海雀”命名的苗族、彝族、汉族共居村寨,海拔2300米。
“2016年,海雀村已整体脱贫,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钡钡馗刹拷樯堋?/p>
还是连峰际天,还是曾被联合国专家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石旮旯,但滴水穿石34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雀已然涅槃。山坡上,座座白墙青瓦的漂亮民居,高低错落,栉比相连。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走进云贵交界处的海雀村,绝地突围的石旮旯里,一个大国治贫慨然行进的道道履痕,赫然入目。
一个乌蒙山深处的边远山寨,为何能惊动北京,开启一场目光长远的扶贫开发改革试验?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96岁的安美珍老人走了,就在两个多月前。
沙发,电视,冰箱,回风炉……老人的家,陈设简单,最抢眼的,是屋梁下悬挂着的一排排腊肉?!跋衷诙俣俣寄艹陨先猓训玫暮蒙?,可母亲走了,走得很安详……”说起老母亲安美珍,话语不多的马正安埋下了头。
海雀绝对贫困的亲历者走了,但心酸往事并没有随风飘逝。
“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p>
海雀村展览室里,一份题为《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的内参影印件,34年后读来仍令人沉重。
贫穷,是文明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曾经的贵州,史籍里是满纸的“穷”。明代郭子章的《黔记》就将贵州列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地”。而海雀,更是贫中之贫。
海雀所在的赫章县,是“夜郎故里、贵州屋脊”;所在的毕节市,则是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恶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说起海雀之困,村民又讲起两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一个是“斗笠田”。改革分田到户,一户农家分得6块田,兴冲冲上山,扔下斗笠数田,数来数去却只有5块。原来,斗笠盖住了一块。
一个是薄产田??目缴郊饧?,种地种到天边边,苞谷只长半米高,结个小棒子,老鼠跪着都能啃到。
虽是形象的戏说,却正是残酷现实的折射。
上世纪80年代,许多地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推开,束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一经变革,很快就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粮食连年增产。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亿万农民的心声。
而在海雀,分田到户后,石旮旯里刨食,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依然十分艰难。1985年,年人均纯收入仅33元,人均占有粮食仅107公斤。家家缺粮甚至断粮,不得不靠国家救济。

毕节海雀村昔日破烂的民居。(毕节市委宣传部供图)
1985年5月底,一位记者来到海雀,被这里的极度贫困现象震惊了,也被这里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感动了:“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人外逃,没有一人上访,没有一人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人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同时,他注意到少数区乡干部对农民的疾苦不关心。他连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内参,发到北京。
以海雀村为代表的毕节极贫现象,立即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警告?。。∏胧∥哉饫嗟厍娑ǜ鍪毕?,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p>
穷则思变。自1986年起,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在海雀、在赫章、在毕节、在贵州、在全国展开。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建立,开启一场前无古人的反贫困试验。
来自乌蒙山深处“蝴蝶翅膀的那一下扇动”,掀起巨澜。30多年来,23个部委先后出台28个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国家部委累计支持毕节实施项目1200多个。统一战线组织8300多人次专家学者前往毕节试验区考察调研,协调推动项目1723个……采取一切有利于消除贫困落后的措施,毕节试验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超过594万人。
走进毕节考察的国际人士,无不对中国党和政府在消除贫困中的强烈担当、政治意愿留下深刻印象。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重要使命?!痹诒辖谑形斓伎蠢矗H赋晌辖谑匝榍摹胺⑾榈亍?,看似机缘巧合,却有必然:初心如磐,使命如山,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一种独特气质——“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这种深植于血脉基因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烈使命担当,推动着中国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反贫困斗争。
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何以把上万亩风沙四起的荒山秃岭变成莽莽林海?
艰苦奋斗,立下愚公移山志,让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
上万亩的华山松、马尾松铺山盖岭,林海松涛的无边绿色,让每一个走进海雀的人都深深地感到震撼。
“据估算,全村林木价值达8000万元以上,人均经济存量约10万元?!焙H复宓持Р渴榧俏恼阉?,现在仅采摘松果,一些农户每年能收入五六千元。
绿水青山真的变成金山银山了,石旮旯里真的不是只会生长贫穷!眺望眼前这片林海松涛,对比旧照片中的荒山秃岭,我们心绪难平。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海雀 脱贫 精准 贫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