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日本绘画对晚明“没骨山水”的影响
明代与日本文化的交流
在明代,中国要见到日本的文物,一般是通过中日之间的贸易,这是中日交流的桥梁。中日贸易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合法的官方渠道,另一种就是不合法的秘密贸易。由于明代贸易规定严格,并且实行海禁政策,以至于中日之间充斥着秘密贸易。无论政府如何严禁私下贸易,利之所趋,人民铤而走险。根据文字记载,这个时期日本进入中国的文物相当丰富,有苏木、硫磺、铜、刀剑类、扇子,此外还有漆器、屏风、砚等。相信蓝瑛所处的浙江和董其昌所处的松江等地,都可以轻易见到这些外来的物品。由明人的文字记录中我们可以知道,倭扇成为普遍使用的工具,倭漆也进入了文人的生活,而倭画想必也有在市场上流通。倭国的文物对晚明民众绝非陌生之物。此时不仅可以见到由日本人带来的倭国物品,就连中国本地也有仿制品的出现。

日本 山本梅逸 梅树开花图 147.3cmx167.6cm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明朝晚期)日本图绘的特点
与明代较为接近的室町时代之墨迹,可见于藏于美国博物馆的《熊野宫曼荼罗》。这件作品的第三幅有关于雪景的描绘,画家在山石和坡地上都使用了绿色和褐色,并且在山石的顶端以着白色来表现积雪。作品用色厚重深沉,其山石仅仅以较粗的线条勾勒出轮廓,不以皴法去描绘山石的纹理,通过暗绿色的平涂来
表现山石的质感。除了传统的大和绘画以外,影响深远的“狩野派”在十六世纪的日本崛起,其背后有着强大的政治力作为后盾,虽然属于所谓的汉画系统,但是,其画风于狩野元信之时,色彩被带入到了绘画之中,复兴了日本传统的装饰因素和固有的抒情风格。
日本绘画对明代“没骨山水”技法的影响
通过中国文字记录所推测出的日本可能流入中国之作品和明朝晚期日本图绘的特点后,我们接下来与晚明的“没骨山水”有风格上的对比,尝试着讨论中国绘画中有哪些是受到日本风格上的影响。本部分主要是以董其昌《西山雪霁》以及蓝瑛的《青山红树图卷》《澄观图册》等作品与日本作品做比较,让中日之风格对话,进而确定这种重设色作品之风格来源。

日本 椿椿山 花卉条屏 129.9cmx28.8cm 纸本设色
以目前的观察来看,董其昌与蓝瑛的没骨山水和日本图绘相关之处在于描绘树石的空间概念与用色上,蓝瑛的彩叶的造型与色彩的运用则是他非常特殊的表现,这个部分和日本有着共同之处;为了区分中国与日本两大风格与蓝瑛画作的关系,以下会各自将中国和日本的画作与蓝瑛以及董其昌这些重设色的作品相比较,希望能够更清楚的确定其与日本绘画的关系。
1. 对山石色彩的影响
董其昌作于1596 年的《西山雪霁》,在色彩上呈现出了一种很特别的现象,为何在满山翠绿的季节山顶上还有皑皑白雪呢,这种情况也在董其昌的《仿僧繇山水》当中出现过,不同的是董其昌降低了绿色的彩度,而与此画风格有点类似的赵左的《秋山红树》也大致是一样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只是董其昌有,蓝瑛的《江皋暮雪》当中,以着青绿的设色于山体上,又在上边画上白雪,由此足以见得这种风格还一直流传下去。在晚明的“没骨山水”中,相同的也可以看到这种绿白交融的雪景。前面我们提到,中国的雪景大部分都是以水墨来描绘,很少通过色彩来描绘。
这在中国的青绿山水中目前无前例可循,但是,如果你看到过日本的作品,便会对这些豁然开朗。土佐光则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杂画帖》其中一景之山石的描绘和董其昌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两者山的造型和山顶上着雪的样貌和配色都非常的相似,而且其右后方的山是隆起如同丘陵一般,与董其昌《西山雪霁》的造型有着极高的类似。土佐光则如此画雪景的方法并非和董其昌一样毫无先例,这种方法是日本画雪景的一种惯例,像是狩野秀赖《高雄观枫图》中的雪景等作品,其雪景中的山体都是由翠绿色绘制成,山顶上盖着皑皑白雪。

日本 椿椿山 花鸟画 110.2cmx44.4cm 纸本设色
2. 对彩叶表现的影响
就彩叶的表现上,主要要谈到蓝瑛的作品,不管是造型还是配色,可能都受到了日本画风的影响。
在造型上,就蓝瑛作品来说,当属他的《澄观图册》《白云红树图轴》《仿张僧繇山水图轴》以没骨笔法画成的六瓣叶。在1653 年的《澄观图册》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央偏左的三棵树,其叶子各自以红、紫、蓝所构成,前景和中景的坡石上也以墨绿色的六瓣叶作为苔点之用,到了1658 年的《白云红树图》,蓝瑛更是有技巧的安排每棵树的点叶图样,描绘的技巧比《澄观图册》更娴熟,不同的是这时不在意每个叶瓣的造型,而是注重其造成的整体大效果。在《仿张僧繇山水图轴》中,蓝瑛在以彩叶累积成树的表现上,树形较为自然,树叶较有动态感,描绘的很灵活,并且树木在整体比例上也比《白云红树图轴》要小,相比较而言,其重点转变为表现整体山水,而非表现色彩所带来的热闹效果。就目前所见,这种六瓣彩叶在中国绘画中不多见,目前仅能在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类似的前例,例如敦煌320 窟盛唐壁画,已经出现了蓝瑛六瓣彩叶的造型。而在日本绘画中,这种六瓣彩叶图样则是被大量的使用,就与明代较为接近的江户早期而言,作于1531 年的《善惠上人绘》其第三卷的前景就有这种六瓣彩叶的表现,类似的作品在日本大量的存在,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蓝瑛的六瓣叶与日本的绘画风格相近,在中国唐代的壁画中或许也能找到其雏形,但是,我们再通过下面的对于颜色的比对,更能够清楚的确定中国传统、日本图像与蓝瑛绘画三者之间的关系。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图册 荣宝斋藏
用色上,在敦煌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使用绿色画出六瓣叶子,但是在日本和蓝瑛的作品当中,则会使用很多种颜色来描绘,此时我们要回到中国与日本的绘画传统中,来判断蓝瑛的用色是基于中国画风还是起源于日本。中国传统绘画中,如果要把叶子画上颜色,可能表达的季节是秋季,前面探讨的历代绘画中我们可发现,这些叶子通常的颜色是围绕在橙、黄、红色,另外如果画中的季节是春夏,画家就会画上白色的花朵,而树叶也会变成绿色和黑色。在日本的绘画中也大概如此,在秋季中,红色和黄色等颜色较为常见。进一步探讨可以发现到,接近明代的作品当中,日本绘画描绘花叶时会使用很多种颜色,而且偏好使用红色与白色的花叶。
从以上探讨可知,在蓝瑛的《白云红树图》《仿张僧繇山水图轴》中,同样的也使用了白色和红色,除了在中国画中能找到相通的例子以外,其整体感觉尤其是与《善惠上人绘》等日本绘画是非常接近的。从彩叶的造型和用色上,可以看出蓝瑛的这些作品与日本绘画的风格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白与红的配色也出现在“没骨山水”其他的图绘里,像是董其昌的《西山雪霁》中,前景的红叶配上点点的白雪,传杨昇的《蓬莱飞雪》中,全景的红叶树丛中,都加上白色的雪点,这些可能就是受到了日本绘画的影响。通过上边的比较,我们可以分辨出中日绘画传统与晚明“没骨山水”的关系,晚明的“没骨山水”受到了日本绘画的影响,我们会发现,董其昌受到日本影响的部分为其使用颜色的概念,其雪景,白绿相间的配色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尚未见到,但是在日本并不少见。而蓝瑛受到日本的影响主要在于他使用红、白或者是红、橙黄、白色等色彩之花叶上,不仅仅是色彩相仿,就连叶子的造型也有着日本图像的根源。
(本文作者史华峰任职于济南画院)
编辑:杨岚
关键词:日本 绘画 蓝瑛 中国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