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日本宣布投降70周年:“台独”与“皇民化”成连体人
日本宣布投降70周年
“台独”与“皇民化”成连体人
发源于闽南地区的台湾歌仔戏,日据时期演员被要求换上日式服装。
日据时期台湾青年被强迫“皇民化”
70年前的今天,当日本裕仁天皇接受中英美苏四国共同参与的《波茨坦公告》,向世界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出时,除了受到日本占领当局厚待的汉奸、资本买办、地主和协助日本人管理台湾的伪警察,以及各级地方官僚感到十分懊恼和恐惧外,普通台湾人却对日本投降一无所知,整个台湾社会显得十分平静。
据本报记者核实了解到,由于当时台湾属于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占领当局对台湾地区实行警察制度,当时全台湾600万同胞中,除了一部分亲日的地方势力家庭,以及12万名被征充当“日军”赴东南亚作战的台胞家庭享受日本当局特殊优惠政策外,绝大多数台湾同胞过的完全是亡国奴的生活。
他们没有行动自由,看不到日本人主办的日文以外的报纸,听不到广播。所有外界资讯都由日本占领当局发布。
70年过去了,今天迎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台湾光复70周年这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些曾经受惠于日本侵占台湾时期的“皇民”后代与当时他们的先辈们一样,害怕庆祝这一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时刻。相反,他们要在今天继续炒作“反课纲”,企图在台湾掀起新一轮“皇民化”运动。
岛内舆论指出,从李登辉近日访日言论,与民进党操弄“反课纲”运动,可清楚看出,目前台湾社会的“台独”与“皇民化”已经合流,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成了连体人。
■重新认识日本“皇民化”运动
对于“皇民化”运动,大陆很多人还不太清楚,但在台湾几乎家喻户晓。
1895年,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宝岛台湾时,遭到岛上的中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后来,在强大武力镇压下,岛上的军民抗战渐渐走入低潮,一些有生力量或遭到严重摧残,或转入地下坚持战争。
同化是日本殖民的基调,为了控制台湾,日本占领当局开始思考如何长期控制台湾人民,让其成为为日本天皇效忠的“皇民”。
当然最有效的办法是控制人的思想。但由于台湾岛上当时600万居民中,大约有98%的人祖先来自中国大陆,要想一下子让这些人变成“皇民”也不太现实。但这项工作无论如何还得做。
于是,他们先是在台湾各地设立神社,想从宗教信仰上把中国人信奉的儒释道祛除,信奉日本的神道。同时,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符号,当然也必须改变。由此,日本占领当局在台湾开设日文小学校,让台湾学生学习日语,官方语言当然只有日语一种。
占领台湾的初期,日本社会刚刚经历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大增强。此后军国主义开始主导日本政治走向,侵略扩张也就随之而来。从日本殖民占领台湾到1937年全面展开侵华战争之前,日本占领台湾当局虽然在台湾实施了同化政策,但强迫成分不大,台湾同胞无论在个人信仰和语言使用上还有一定自主权。但这一自主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戛然而止。
为了弥补战争的损耗、动员各殖民地的人力与物力,日本开始急速推行极端而强硬的“同化运动”,企图塑造殖民地人民的内心与外表,使之被改造成真正的日本人,为日本国牺牲奉献,这一做法被称为“皇民化运动”。
为达到这一效果,在台湾,日本占领当局从推广日本神教、强迫全面使用日语、将台湾民众的中国式姓名改为日本式名字、鼓励志愿军、祛除中国传统风俗兴日本风俗、文艺活动日本化等六大问题入手。具体做法是:一、要求台湾民众参加由日本人定期举办的在他们设立的神社进行的国家祭奠活动,并强制台湾民众参拜神社;在佛教盛行地区,日本占领当局则进行激烈的整并寺庙,让中国信众被迫去寻求日本佛教的庇护。
二、 为了推广日语,日本占领当局废止台湾所有中文报刊,改为日文报刊,学校停止教授中文;在公共场所,还明文禁止不许使用闽南语和客家话;他们还以物资配给、就学、就业等利益,诱使和鼓励知识分子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日文;在广大乡村,日本占领当局推动简易初步的日语补习教育。
三、 日本人还通过奖励来激励台湾民众更改姓名,鼓励已经达到日本化标准的台湾民众将姓名更改为日本名字,同时禁止台湾民众更改后的日本名字与中国地名雷同,防范流露汉族的文化意识。
四、 日本占领台湾当局为了替日本在东南亚战场补充兵员,他们在台湾地区进行大肆的军国主义与战争宣传的渲染,“台湾总督府”在全台湾各地宣扬从军的义务与荣誉,赋予浓厚的军国主义与武士道的精神色彩;日本占领台湾当局的地方政府则通过学校和“军国主义青年团”,鼓励年轻男女为天皇而战;更甚的是,日本占领当局抓住当时部分台湾民众一种觉得被日本民族矮化的不服气心理,立志要和日本人比个高低,要成为比日本人还要日本人的心态,通过从军来与日本人比高低的做法,诱使大约全台湾12万名年轻人充当日本兵,奔赴东南亚战场。在日本人的这种狂热宣传下,还有部分男女情绪被感染,模仿日本“神风敢死队”那样向日本当局写血书要求去战场“报效”天皇。
五、 把中国传统戏剧日本化。他们要求台湾人民把中国的传统戏剧和说唱艺术以日语演出,要求戏剧要有日本话的外观。
六、 唱片与电影必须以宣传战争为主。因此,在当时台湾人的文化生活中,无论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听唱片,一律都是歌唱战争、军国主义与日本军人的武士道精神的。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在日本占领当局强大严厉威权和各种“优厚待遇”诱使下,台湾民众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到“皇民化”运动的严重感染,从而成为了日本国希望的“皇民”与“顺民”,他们或成为买办资本家、大地主、政府官员和日本警察统治人民的帮凶等等。
但中国人是有血性和深入骨髓的民族自豪感的,尽管面临生死抉择和巨大利诱,但台湾600万民众中的绝大多数人民选择了以各种方式与“皇民化运动”抵制,甚至不屑断头颅洒热血。有台湾抗日义军“三猛”之一的简大师全家十余口被日军所杀,面对敌人屠刀,就义前他慷慨陈词:“我简大师,生为大清(指中国———记者注)之民,死做大清之鬼!”
■70年后“皇民化”为何会卷土重来?
“尽管当时很多人成了‘皇民’,但台湾光复后,尤其是蒋介石政权退守到台湾之后的几十年,‘皇民化’思想很难见到。”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坦言,由于台湾回归祖国后,当时的国民政府针对当时“皇民化”问题进行了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比较彻底的清除,让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重新占领思想意识的高地,“尤其是蒋介石退守到台湾以后,更是重视对‘皇民化’彻底根除,当时当局还通过立法禁止‘皇民化’,此后几十年效果显著。”
然而,近期“皇民化”却死灰复燃。在世新大学教授、台湾新课纲修改小组负责人王晓波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李登辉上台后,在日本著名“反华英雄”、日本国际教养大学校长中岛领雄和极端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唆使下,在任内推出一套篡改中国历史的《认识台湾》,作为全台中小学历史地理教科书,书中不仅否定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还将台湾历史从中国史中分离,独立于中国史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认识台湾》与刻意疏远中国的倾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套教科书对日本则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日本殖民统治给台湾带来的“丰功伟绩”,对“日治时代”赞不绝口。
在教科书中,日本占领台湾后对台湾同胞的残酷镇压被淡化了,血腥屠杀台湾民众的数目被大大地缩小了;台湾民众受到的日本殖民者在政治上的高压统治、经济上的疯狂掠夺、社会上的严重歧视、文化上的高度专制都统统被模糊化,或干脆就忽略不计……在这套书看来,“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拯救了台湾人民,让台湾迅速实现了现代化。”
之所以有如此颠倒黑白的“皇民化”思想复活,王晓波认为第二个因素是李登辉本身就是日本人,又是长在“日据时代”,是日本殖民统治的受益者。
其三,原因在于台湾当时充当日本兵的12万人,虽然死了一小部分,但由于日本在台湾征兵已经是二战尾声,所以很多台湾“日本兵”会为其未战就回到台湾“心有不甘”:一是没为天皇“玉碎”;二是回到台湾时,出征前日本占领台湾当局曾经答应给他们的补贴因为投降而泡汤。由于蒋介石在台执政时期立法禁止“皇民化”,加上国民党当局没有日据时期档案,因此回台老兵都不敢提这段往事,也没被作为汉奸而追究。但他们始终不忘“皇民化”带给他们的好处。
■蔡英文成了“皇民化”与“台独”的化身
从“两蒋”去世,到台湾实行解严,尤其李登辉上台后推崇“皇民化”和企图走“台独”路线。让过去那些曾经的“皇民”们又开始幻想台湾能重回其“皇民”时代,他们和他们的子女们开始活跃起来,参加到李登辉以及后来的陈水扁推行的“亲日反中”热潮中。
其实,李登辉搞“台独”主张就源于“皇民”思想中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而作为陈水扁之后的民进党另外一位重要领导人,也就是明年可能问鼎台湾地区领导人大位的蔡英文,恰恰就是上述受惠于日本“皇民化”政策的台湾“日本兵”的后代。在继承其父“皇民化”思想的同时,更是李登辉与陈水扁时期“台独”路线重要的制定者与执行者。
结合半月前李登辉访日言论,与同时台湾爆发的,由蔡英文一手主导的以“皇民化”思想与“台独”理念为基础的“反课纲”运动,台湾舆论认为,今天的台湾,就像李登辉和蔡英文的出身与成长背景一样,“皇民化”正在与“台独”成为连体人。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日本宣布投降70周年 台独 皇民化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