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三十五年故宫岁月 他只做了一件事
磨到什么份儿上算行?师父给了标准:“表面跟剥了皮的熟鸡蛋一样,古代器物制作的时候就是这个规矩”。王有亮是个实在人,师父怎么说就怎么做,他知道在师父面前那些偷懒的招数都不管用,师父都不用眼睛看,只用手一摸就知道打磨得合不合格。于是,王有亮就老老实实坐在那里打磨了三年,手掌和指头的纹路都磨淡了,漫天的铜末子飞到身上,夏天一出汗,别说手了,鼻子、脸,浑身都是绿的。
三年过去,任务完成,用师父的话说,王有亮“浑身的躁气都化了”,人也慢慢沉静下来,这才算在这个行当里入了门。王有亮干活这股子认真不惜力的劲头打动了师父,他最终成了赵先生的关门弟子。
故宫的很多技艺是代代相传的,虽已经没有了旧时代手艺人拜师的那些老规矩,但全靠师父口传心授,师徒关系自然不同一般?!安皇斓娜搜劾?,我师父是个不善言表的人,更多时候‘活儿都在手上’。但他对我特别好,而且特有冷幽默。现在虽然很少有人讲究师徒关系了,但师父就是师父,算是亲人?!?/p>
赵先生到75岁以后身体状况变得不太好,在这之前的七八年,王有亮几乎天天跟他一起工作,师父把他的一身绝技倾囊相授。跟大多数中国传统手工艺一样,除了吃得了苦,优秀的匠人还必须得有天分,比如青铜修复这个行当里“做旧调色”这个步骤,师父领进门,剩下的就要靠自己参悟,有几次还真把王有亮难住了。
“做旧调色这个步骤很难,完全凭感觉,比如说一件器物,你看它是绿锈,它绝对不是纯绿,里边多少是有黄的,有红的,有各种颜色,就跟画油画似的?!闭庵侄陨实母芯跏Ω附滩焕?,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经验就是一次一次试出来的。有时候花了很多力气调好色,师父只一句话“你这个色不对,里边欠点儿红,露着底儿呐!”直接拒收,王有亮就得拿回去重新琢磨,有时候甚至得把已经补好做好的锈色全部用药水洗掉了重新做。
王有亮回忆这段学艺经历很是折磨人,“有时候就是调不出来正确的颜色,一个星期都调不出来,难受死了?!敝钡浇裉?,遇到调色这个步骤王有亮仍需琢磨半晌,才慢慢上手?!案晌颐钦庑卸泄婢?,灯下不做色,阴天也不行,就得是自然光。也没听说过用秤量颜料克数的,都是凭手感?!?/p>
把一堆碎片恢复成国之重器
王有亮工作的故宫文保处青铜修复组原来在西六所冷宫的一个小院子里,如今统一搬到了故宫新建的“文物医院”。西门附近一长溜灰瓦红窗的房子,宽大敞亮,远远可以看见西北角楼,虽然搬了家,但王有亮手头的工作一如既往,唯一有点儿遗憾的是原来院子里的猫没跟过来。
青铜修复是故宫文保处的一项重活儿,因为故宫收藏青铜器16000多件,是中国青铜器藏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清代,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内有专门机构负责征召各地能工巧匠仿制、修复青铜器,逐渐形成了一套工艺规范的传统手工技艺,这项技艺代代相传,如今的非遗传人正是王有亮,他担负着传承故宫绝技的重任。
在故宫的35年,王有亮不知道过手了多少国宝级的文物,不过他跟师父一样,几乎从不主动提,非得你追着问,他才偶尔说两句。
“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蓖跤辛了?。王有亮修复的器物很多,最出名的应该是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它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无价之宝,也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重器之一。它被送来的时候,方壶的器腹裂开不规则形状的大口子,耳朵也掉了一个。
焊接耳朵、补配腹部参差不齐的口子,再往上做旧,王有亮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救活了这件稀世珍宝?!傲角Ф嗄暌郧?,先师们就在铸造、雕塑、工艺造型等方面达到如此高超的水平,我可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修复的?!币晃晃奈镒壹ê笏?,如果不出意外,这件青铜器至少延长了一百年,不用再修了。
还有破损更为严重的文物,曾经有一个故宫从湖南收的青铜卣,整物是30厘米见方,但却碎得都跟蚕豆那么大,王有亮看到就有点儿发憷。他想了各种办法,最后决定先拼四五个小块,然后连接成一个大块,拼了有六七组大块,最后整体再给它焊接上?!岸杂谔卣鞑幻飨缘牟衅媚托牡馗恰伊诰印?,看碴口、弧度、薄厚、锈色,对上一个就做上记号。碎渣子也不会随便丢了,都是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毙薷椿私荒晔奔洌饧仄鞑诺靡云鹚阑厣?。
王有亮后来才知道这种花纹的提梁卣全国可能也就一两件,因为青铜器上一般都是饕餮纹,像这种蜥蜴纹饰极少见,过去故宫博物院里没有这类型的器物,修好了等于又增添了一件宝贝。
这些年,王有亮一共修复了300多件青铜文物,从墓葬中发掘的青铜器由于年代久远,大多已经断裂破损甚至被腐蚀碎裂,有时甚至会破碎成上百片。王有亮凭着一身绝技,硬是将这些“废铜烂铁”修复成了世界顶级文物。
对王有亮来说,修好一件东西那种感受简直无法形容?!靶睦锾匦朔?、特舒服、特有成就感。因为有可能一辈子就这一次,有的一辈子也赶不上修一次。上一辈修了,下一代人就没机会干,因为百八十年的东西不见得让你再过手。”
有些事儿不用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
在中国,匠人一直遵循着“无名无我”的传统,故宫一代代能工巧匠大多数只留下一个姓氏,他们的生命痕迹悄无声息地留在这些宝物上,不被人所知。青铜器修复也是如此,一直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干我们这行,对一个人手艺的最高赞誉是恢复原貌,就等于你所做的让人看不出来。”所以,王有亮这些大国工匠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永远隐藏在文物背后,便是故宫这些修复大师的人生。当年王有亮师父修复铜奔马,中国文物在全世界巡展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物外交”,郭沫若泼墨挥笔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形容当时盛况。
“这些事儿,我师父几乎从来不提。我就没听他跟谁说过自己修过什么东西,哪件是国宝。他对每一件过手的物件都很慎重,哪怕是复制品。”王有亮说,“我觉得师父教给我的,不单是技术,更是他的敬业和做人的品格?!?/p>
抹去文物上所有修复的痕迹,好像什么都没有做过,而实际上,故宫修复师们所做的工作,付出的代价超乎人们的想象。“铜锈的味儿闻多了,鼻子、嗓子、眼睛都疼得难受?!庇捎诔D暌哟ジ髦只罚汕嗤薷吹娜舜蠖喽加斜茄?。每当换季一变天儿,一屋子人轮流打喷嚏。王有亮摆摆手,不当回事儿?!岸际钦饷垂吹??!蔽ㄒ桓昵崾焙蛞谎氖?,他现在也坐不住,原来是心里闹,现在是腰疼。因为修青铜器,累腰,焊接的时候得抱着干,东西不能撒手,老得拿着劲儿,久而久之,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不能久坐。
如今,王有亮同一届的师兄弟有离开故宫的,也有转了组的。他就一直干这行,是因为喜欢,也因为总有遗憾,“自己完成一个器物的修复,心里挺美的,但要说最满意的,真没有。你自己修复的,手艺再好,你还是觉得缝隙补得不够完美,总觉得有缺憾。”
有人说,故宫的修复大师们在故宫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们的欲望,还有我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确实如此,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坚持着自己的喜爱。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成全了文物,延续了历史,也成全了他们自己,这便是“一事一生”。故宫里不少大师都像王有亮一样,沉稳亲善,温暖谦逊,从容淡然,执着内敛,他们没有因为工作严肃沉闷,却意外的幽默平和。
“有些事儿不用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一辈子踏踏实实的,挺好?!蓖跤辛辆醯?,自己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本版文并供图/张鹏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三十五 故宫 一件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