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国医大师干祖望去世 什么病要了国医大师的命?
“百岁国医”干祖望
昨天,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教授干祖望因病医治无效,于21时许在南京去世。干祖望1912年出生于上海金山,是我国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之一。作为“百岁名医”,干老一生呕心沥血,无偿贡献出自己多年研究出来的验方。80多岁时,他能大气不喘地爬16层楼去病房查房。干老曾说,“学医还有另一种苦,就是放不下病人”。
现代快报记者安莹
首创中医耳鼻喉科
干祖望17岁学医,21岁开业,擅长咽喉外科。1951年在上海松江县城乡第四联合诊所挂出全国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956年,在《新中医药》杂志连载发表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972年,创办了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并于1984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999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医疗中心,200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
干祖望呕心沥血,无偿贡献出自己多年研究出来的验方,制成“鼻渊合剂”“参梅含片”“止眩冲剂”“黄柏滴耳液”等中成药;他亲自主持成立和指导了“嗓音病专科门诊”“变态反应性鼻炎专病门诊”“鼻窦炎专病门诊”“口腔溃疡专科门诊”等小组。使许多难治病种在这个专科有较好的疗效。
听干老讲课像听相声一样过瘾
干祖望早年曾专攻须生,吊过嗓子,他不但能一连站4个小时不喝一口水,而且声音自始至终宏亮。“听干老的课,和听侯宝林的相声一样过瘾。”这是进修班的同学们公认的。“干老知识渊博,上课讲话风趣,”如今,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的很多医生回忆起跟着干老学习的过程仍然记忆犹新,“干老带学生很认真,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
干老的学生们坦言,干老要求学生熟读中医经典,烂熟于胸才能活用于方,“干老会经常抽查我们背书的成效,我们都不敢偷懒”。干祖望诊病时,常把医案复录下来,几十年共有几大箩筐,堆积如山。他在要求学生抄写医案之余,还常常询问学生是否理解其中深意,为何采用此方,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方式。
90多岁时还给病人看病
干祖望对患者十分认真负责,每开一味中药,都要反复斟酌,总是把最佳的药方给患者。80多岁时,他能大气不喘地爬16层楼去病房查房,也能连续不断地站着作3小时学术报告。90多岁时,还给病人看病。98岁的时候,干老虽然听力下降,只能靠文字交流,但仍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视物清楚,还看书看报写文章、批改论文。
在耳鼻喉科诊室外有一本意见薄,写满了病人对医生的每一条意见。干老对这些意见十分重视,不少病人的意见下面都有干老用毛笔写得工工整整的答复”。1986年2月12日那页上写道:“有些医生看病不认真,草草几句,应付病人。”干祖望答:“如遇这种情况请随时反映,写信寄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干祖望亲拆。”因为干祖望每周只有两个半天的门诊时间,他就常常把患者复诊的时间安排在中午吃饭时。
曾是南京的“藏书状元”
干祖望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藏书和读书。1990年元旦,南京文化界评选“藏书状元”。数百人角逐,最后干祖望荣登榜首。平时生活俭朴,可是一见好书,他便“一掷千金”,曾经因为急于买书,把自己的手表卖了。据江苏省中医院一位熟悉他的老专家说,干老有个“怪癖”,伤风感冒时,他就逛书店,出一身汗,病就不治而愈。有一次重感冒发烧,他在头晕眼花的情况下,仍然找到书店,买了50元钱的书回家。
干祖望藏书并不刻意求多,而是以学术上是否需要为原则。书室中医籍很多,字典辞书,也是重点;四书五经、佛学道教、天文地理、古史今说、格律诗词,在书柜都有一席之地;唯独现代小说被拒之门外。这么多的书,他将其一一分类,编号四十余门,排列有序。待到用时,信手拈来。
?。ㄔ晏猓?ldquo;百岁国医”干祖望离世)
编辑:水灵
关键词:国医大师干祖望去世 国医大师 干祖望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