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龙泉窑舟形砚滴:始于朴素 成于重远

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龙泉窑舟形砚滴,通长16.7厘米、宽6.5厘米、高9.3厘米。这件享有盛誉的龙泉窑青瓷珍品,既非清宫旧藏,亦非来自高等级墓葬,而是20世纪60年代当地一位老百姓在浙江龙泉一个叫上严儿的古窑址遗址中捡到的。按照一般的看法,它应该是所谓的“窑底货”和出土情况不明的采集品。虽然出身寒微、身世朦胧,但它甫一亮相,就获得国内陶瓷专家的一致推崇。
这件龙泉窑舟形砚滴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厚,呈粉青色。造型上运用写实手法,将一件文房用品塑造成一叶飘荡在水面上的扁舟。船舱内有两人端坐闲话,舱外则有一位着蓑衣的船夫,正攀爬篷顶,欲取下上面的斗笠。人物形象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给人以静谧的乡野气息。古代瓷质砚滴的造型大都比较简单,像此器这样造型奇特、内涵丰富而又做工考究、釉色美丽的砚滴是绝无仅有的。
砚滴也称水注,是一种文房用品,用于为砚台磨墨添水。早期多为铜质,后来始有瓷质。砚滴的“前身”应该是水盂,它们的功能都是和墨添水,但水盂需要主人用笔涵水后添加到砚台中,或者端起来倒,既麻烦又不卫生;而砚滴则往往有两个孔口,分别为注水口和控制口,注入水量的多寡缓急可以由主人手指按捺的轻重启合来做精准的控制,所以风靡一时。
南宋龙泉窑砚滴在重视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对造型亦十分讲究,其题材多为清雅的人文典故,寓意美好吉祥。这时的砚滴已经升华为文房案头的清供雅赏,成为纯粹的瓷塑艺术品。这件南宋龙泉窑船形砚滴,根植于宋代肥沃的文化艺术土壤之中,作为文房用品,是当时经济地位和文化层次皆处于高端的人士才能使用的。它的前期设计由此款器物的主人完成,制瓷工匠只要照章烧制就可以了,所以也集中体现了那一时代的人文价值和艺术水准。
编辑:杨岚
关键词:龙泉窑舟形砚滴 浙江省博物馆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