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嘉德秋拍:铭心绝品 珍同球璧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宋薛尚功撰。尚功字用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绍兴间曾任通直郎签书定江军节度判官听事,地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其他事迹无考。
此书以辑录三代秦汉钟鼎铭文为专门,旁及玉器、石刻文字,在吕大临《考古图》、王黼《博古图》基础之上,广搜博采,凡得铭文五百余器,字数逾万,收录既富,摹写及释文考证亦颇精详,成就超迈王俅《啸堂集古录》、王厚之《钟鼎款识》,堪称宋代金石学中辑录考释钟鼎文字一派的代表作。

黄丕烈旧藏宋拓石刻本《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该书发表于绍兴十四年(1144),乃江州石刻本。处于雕版印刷的兴盛时代,不付诸枣梨而镌刻于石,可窥尚功标榜此书欲以垂范后世之用意。惜乎刻石“元以后久佚,旧拓亦绝不易观”(孙诒让《籀庼述林》卷六《薛尚功钟鼎款识跋》)。居今之世,人们仅知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上海图书馆等处藏有石刻拓本残叶若干,而整体研究主要依据明清刻本与抄本,于是有关版本问题随之生发,如石本之卷数究竟几何,石本有无元代翻刻;薛氏手书本(实即稿本,姑且以朱谋垔刻本序文所称名之)是否曾经流传,石本与手书本及朱谋垔、刘氏玉海堂刻本等孰优孰劣;凡此种种,仁者智者,意见相左。不意今年北京嘉德公司秋拍,竟然征集到沉晦已久的黄丕烈题跋宋刻宋拓本,令人惊叹不已,欣喜无似!曩昔人们以为该本早已亡佚,拓本面貌难以追踪;虽然缪荃孙称曾据该本校核清康熙陆友桐临写汲古阁抄本(见民国古书流通处影印本),但黄丕烈的这篇题跋却不见缪氏所辑《荛圃藏书题识》著录(仅有嘉庆十八年黄氏题康熙九年黄公禾手抄本跋文数则,今藏台湾“国家图书馆”),不免令人生疑。如今拓本与黄跋之真面赫然出现,则有关该书的版本问题当可迎刃而解。
该拓本存六册,每册二卷,各卷之卷第业经用墨涂抹,黄丕烈据后来木刻本、传抄本考其存缺,并在第六册卷二十之后朱笔题曰:
“宋石刻江州公库本《钟鼎彝器款识帖》,存七、八至十五、六卷,又十九、二十卷,共残帙六册。相传为常熟归氏物也,五柳居偶得之而售于余。明时两刻、近时重刊皆未溯源石刻,余故珍重获之。此诚希世之宝,岂可以残帙忽视乎?壬申除夕前六日,复翁。”(下钤“黄丕烈印”白文方印。)

黄丕烈尾跋
按常熟归氏即归朝煦(1737-1810),字升旭,号梅圃,以监生捐纳,官至山东运河道,事迹具光绪《京兆归氏世谱》。其旧藏此宋拓本,孙星衍也曾见过(见刘氏玉海堂本所刻孙跋)。五柳居即苏州名贾陶珠琳所开书铺。珠琳字蕴辉,号五柳,陶正祥之子,黄丕烈之书友,常相与商榷版本。
该宋拓本虽存十二卷而缺卷一至六、十七至十八凡八卷,但于卷二十末,有镌刻毕工之后,主持与监督刻石之官员孙玲、朱衎、薛尚功、潘良能、孙畯、林师说等将石片送交江州公使库之题记,连人名共十行。该题记不见于明清刻本、抄本,十分重要。其文曰:“江州公使库:今镌造到《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计石二十四片。右具如前。绍兴十四年六月 日?!币韵陆涌趟锪岬攘斯傧涡彰?,薛尚功衔题“通直郎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提举”。

卷二十末题记
之前,由于宋元各家著录皆未详录该石本题记,又因明代以来学者几乎都未见拓本全貌,不知原委,故对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元代吾衍《学古编》著录此书卷数不一之现象(晁氏《读书志》作二十卷,陈氏《书录解题》、吾氏《学古编》作十卷)。现在看来,题记明言二十卷;各卷卷端皆题“钱唐薛尚功编次并释音”。

卷端
过去由中研院史语所、上海图书馆之残本而知该石本“敬”字缺笔避宋讳,现据黄跋本更知“弘”、“殷”等字亦避讳,足为宋刻之证据,故江州石本确为二十卷无疑。

卷八“敬”字避讳

卷十六“殷”字避讳
值得关注的是,黄丕烈跋称“明时两刻、近时重刊皆未溯源石刻”,即石本与明清刻本分属两个不同的版本系统。这是他??泵魍蚶蛟郎饺丝瘫?俗称“朱印本”)、崇祯朱谋垔刻本及清代阮元刻本之后得出的结论,除文字异同者外,明清刻本未刊刻石本之题记乃区分不同版本系统的重要标志。然而,即便朱谋垔所据之底本果真是薛氏手书本,从版本学角度而言,它只是该书形成过程中的一部重要的、具有校勘价值的稿本,但并不是该书的最终定本,不能简单认为薛氏手书本优于石本;更不能在手书本失传的情况下,像有的学者那样盲目认为朱谋垔本及清光绪刘氏玉海堂本(据嘉庆间孙氏平津馆摹写薛氏手书本影刻)最为接近薛氏手书本而胜过石本。这是因为,由于这部黄跋宋刻宋拓本的出现,使我们了解到比宋曾宏父《石刻铺叙》仅言“郡守林师说为镌置公库”更多、更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当年镌刻之时薛尚功本人在场,是当事人!他既然持学自重而付诸刻石,难道会容忍因镌刻产生讹谬而使原本面貌失真吗?相反,他面临付石之时对原稿作最后的校改却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可以作出判断,只有石本才是该书最终的定本,最为可靠。
反观薛氏手书本系统,历经辗转传抄翻刻,讹误丛生,原本面目混淆不清。朱、刘两本已如此,其他本子面貌若何则不言而喻也。
由此可见,欲还薛书旧观,端赖宋刻石本。而在此之前,中研院史语所藏本仅残存第十三、十四两卷共十九叶;上海图书馆藏本(曾经叶志诜、吴大征、吴湖帆等递藏)残存二十八叶,计第十四卷十五叶、第十七卷一叶、第十八卷九叶、第二十卷三叶,虽吉光片羽犹可珍视,毕竟不敷全书校勘之用。如今黄跋本之出现,存卷过全书之半,尤其卷二十之题记完好无损,加之他处残叶,除前六卷之外,薛书面貌约略可见矣。
此本在黄丕烈之后入汪士钟艺芸书舍,再后为《南村帖考》作者程文荣所得,曾经朱善旗、叶志诜借观。其各卷之卷第用墨涂抹,当系明人所为,与上图所藏宋刻《金石录》十卷残本经剜改而冒充足本之意相类似。此本虽经涂抹,恰可证明该石刻拓本在明代已极为难得,对识者如黄丕烈而言,不害其为稀世之宝也。

卷七首

卷十三首
还要指出,薛尚功此书所收录的器物出土于宋代或以前,经千百年之斗转星移,大都泯灭不存;而其所据之书也多亡佚(详见徐中舒《宋拓石本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残本再跋》,民国廿一年中研院史语所影印本),即使如《考古图》《博古图》等尚存于世,也因宋本失传,明清翻刻之本难存原貌。因此,这部黄跋宋刻宋拓本的文物与文献价值之高,怎么评价也不为过。想当年徐中舒、容庚、吴湖帆诸前辈经眼或收藏石本残叶已叹为珍贵无比,倘若今天他们在九原之下获知黄跋十二卷本尚安然存世,其激动之情又当如何耶!
戊戌中秋前五日
陈先行于上海图书馆

(宋)薛尚功编 黄丕烈旧藏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宋拓石刻本
1箱6册 纸本
29. 7×14.5 cm

编辑:杨岚
关键词:刻本 拓本 嘉德秋拍 铭心绝品 珍同球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