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特别怕疼or麻木不仁?这或许与你的遗传基因有关
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与基因、生活环境以及个人习惯均有密切关系,虽然没有控制痛感的基因,但痛感遗传学却是存在的。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基因与痛感的密切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法国神经学家米歇尔 米奈特博士(Michel Lanteri Minet)认为,相较于对疼痛极为敏感的人群,也可能存在另一类被基因所?;ざ灰赘械教弁吹娜四亍=侥昵?,爱丁堡大学一支研究团队发表在美国著名医学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 医学》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
研究人员观察了大约2.4万苏格兰人的健康状况,了解了志愿者们是否患有慢性痛症及其严重程度;通过交流检测了志愿者们是否患有抑郁症;研究了参与者部分已知基因标记的分布情况;最后,科学家们对大约11.2万名英国人的痛感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广泛的数据库分析。安德鲁 麦金托什(Andrew McIntosh)和他的团队发现,患慢性痛症的风险有40%是遗传性的,同时也与家庭环境有关。此结论与心理学家阿曼达 斯通(Amanda Stone)及安娜 威尔逊(Anna Wilson)在国际性杂志《疼痛学杂志》上发表的概念性模型观点相符。
阿曼达 斯通与安娜 威尔逊认为,若父母患有慢性痛症,子女患病的可能性便更大,其中三大因素会影响这一概率,首先是遗传基因,包括早期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母亲承受的巨大压力也会影响婴儿的发育;其次是社会环境,例如并非自愿所表现的行为;或者,父母在心理、生活方式以及高压环境方面的不良生活习惯。
在此研究基础上,米奈特博士表示,如今,大量工作表明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操控了人体的疼痛敏感度,同时存在突变基因负责不敏感性,而且遗传学可能涉及个体之间存在的关于疼痛治疗的变异性。
这种遗传敏感性的增强15年前已经在动物身上得到证实,正如米奈特博士所说,研究人员创造了因基因改造而对疼痛更加敏感的老鼠,由于突变基因不同,有些老鼠很容易感到炎症疼痛,而非神经疼痛,反之亦然。如果此种操作方式对于人体同样适用,那么认识基因,从而了解其所涉及的蛋白质,必然会开辟新的医学治疗途径。(实习编译:姚启晨 审稿:王莉兰)
编辑:赵彦
关键词:特别怕疼 麻木不仁 遗传基因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