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厦门市海沧区政协工作剪影
四十多年前到这里,你会看到鹭飞鱼跃的红树林中散落点点渔村;
二十多年前到这里,你会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耸立着幢幢厂房的桩基和塔吊;
最近几年再到这里,你会看到一座城乡统筹规划、地标建筑鲜明、充满蓬勃生机的现代化新城。
即便是厦门本地人,也常常惊叹于近年来海沧区这个“后起之秀”迅猛发展的势头。沧桑巨变的背后,蕴含着海沧人“爱拼才会赢”的实干精神,也离不开海沧区政协久久为功的履职尽责。
对台交流使命呼唤担当
从1989年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算起,海沧区已近“而立之年”。因台而设,因台而兴,海沧被赋予了对台工作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重要使命。
“以前以为两岸饮食文化相似是地域接近的缘故,看了纪录片才知道,从老祖宗开始,大家就有这么亲的血缘?!弊罱?随着由海沧区委宣传部筹划、区政协文史委鼎力协助的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在台湾播出,去“开台王”的故乡海沧看一看,再次成为不少台湾普通民众的心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有着“闽台文化基因库”美誉的海沧,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就是推进两岸交往的重要抓手。多年来,海沧区政协持续发挥存史资政功能,发掘选取海沧区在两岸文化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的本地历史名人,编辑出版《周起元绘本》《颜思齐绘本》《保生大帝绘本》等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受到海峡两岸民众的高度赞赏。
中国人无论离家多远,始终保存着对故乡的思念。海沧与台湾有许多“同名村”“同宗村”,海沧区政协一直将帮助台湾同胞来大陆寻根问祖、对接族谱、联谊宗亲作为增进两岸认同的重要渠道。2012年,在区政协的助力下,海沧区正式成立了“姓氏源流研究会”,为海峡两岸民众的“寻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自2016年以来,已有百余批次近5000人次的台湾宗亲到访海沧。
此外,海沧区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乐活节、汉字节、斗茶节等两岸人文交流品牌项目,处处可见区政协委员的身影。
“大陆对我们的扶持很实在,选择来海沧真是选对了。”在昔日的“空壳村”,如今被誉为厦门“新二十四景”之一的青礁村院前社,面对带队前来调研台湾青年创业情况的区政协主席吕永辉,经营客栈的台胞马先生表示由衷感谢。
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功能最强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沧区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此投资创业。让台湾青年“落地生根”是海沧区提出的一项新举措,也成为海沧区政协工作的一项重点。
海沧区政协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宣传解读海沧区吸引扶持台湾青年大陆创业的各项政策;邀请台商代表、台湾青年等了解投资环境;组织相关专委会和委员围绕两岸青年共同关心关注的绿色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创新元素融合等议题进行视察、调研。此外,区政协将“颜思齐开台”的开拓精神与新时期创业激情融合起来,引导两岸中青年创业者开展深层次思想交流。
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是海沧区借鉴台湾地区社区管理加强两岸深度交往的大胆创新,目前已有43位来自台湾的社区主任助理全职驻点于海沧各街道村(居),参与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工作。
鉴于两岸社会制度、管理模式存在差异,海沧区政协多举措帮助这些满腔热情的年轻“台助”尽快融入环境、开展工作。区政协副主席乐智强亲自为“台助”宣传讲解相关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陆、认识海沧。以社情民意信息为切入点,区政协定期开展“沙龙”交流活动,邀请“台助”围绕台胞在海沧参与社会事务的体会与感想、两岸社区治理工作的差别性与互补融合的设想、对大陆社区治理的意见畅所欲言。
台胞来海沧定居,也带来了台湾地区流行的义工文化和义工精神。在区政协委员李碧莲的提案推动下,2014年海沧成立了全国首个“两岸义工联盟”。联盟立足对台交流,广泛吸纳两岸公益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实现两岸志愿服务资源共享,为“美丽厦门活力海沧”建设注入新鲜活力。目前,联盟成为海沧志愿服务团队的孵化器,多年来孵化了多家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队伍。由区政协机关干部和区政协委员共同组建的“海沧区政协机关志愿服务队”,区政协委员陈雅勤发起成立的“两岸阳光故事家族”等均活跃其中。
富有“台味”的“三工联动”(志工、义工、社工)创新模式被中央文明办等多方“点赞”。2016年,“两岸义工联盟”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二者均为厦门首创及唯一。
各方的通力合作,使得海沧区基层治理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6月第十届海峡论坛期间,由全国政协主办的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上,海沧区政协作为两岸基层治理创新工作的优秀代表,和与会者分享了基层治理工作经验。与会的全国政协、国台办、福建省政协领导对社区治理的“海沧经验”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对台工作桥头堡,海沧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了两岸融合。
经济发展舞台彰显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自贸试验区、“海丝”先行区、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六区合一”的叠加优势,让海沧工业产值在厦门各区长期名列榜首。
诸多身份赋予海沧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海沧区政协履职提供了广阔平台。为切实发挥好“智囊团”的作用,近年来,海沧区政协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国家战略在海沧落地生根、协助兄弟地区扶贫开发等方面进行多次调研和专题协商,并进行实地走访,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对于传统优势产业,区政协提出,只有大格局,才能大发展。要有“种树工程”的发展意识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格局,推动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针对集成电路产业,区政协建议将海沧相关规划纳入全市、全省乃至国家的统一规划,争取更多科研经费支持。对接厦门市产业整体布局,做好“补链”、“扩链”工作;加强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平台;加快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并在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自有品牌。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区政协提出坚定产业发展决心,一以贯之把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在国家、省、市各级层面争取优惠政策;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带动企业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完善药品研发评价检测、科技金融、人力资源中介、知识产权交易等覆盖全产业链条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积极引进并留住高素质的生物医药创新人才。
依托海沧保税港区海、陆、铁多栖的交通便利条件和对台优势,海沧将发展跨境电商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区政协多次深入电商园区、企业开展调研。提出应从建设“一带一路”支点和“两高之城”的站位,从推进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水平的层面,提高认识,搭建平台,提升服务;立足自贸区、保税港区的区位优势和出口企业多的产业优势,做好规划,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产业;用好用足政策红利,营造跨境电商产业的良好环境,让具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海沧。
为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海沧区政协“本着让企业办事也像网购一样方便”的理念,组织委员对行政服务中心、自贸区管委会等企业经常打交道的部门进行视察,以协商式的民主监督帮助部门改进工作,提升服务。
区政协的建言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一大批优惠政策的落地,取得良好成效。如今,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已在海沧欣欣向荣,跨境电商蓄势待发,为全区外贸发展插上新的翅膀。按照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海沧对照“前沿距离”分数为73.80,相当于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第38位。
“先富带动后富”,是改革开放的思路之一,在海沧区对口帮扶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过程中,区政协积极响应,多次组织企业家和委员赴积石山调研。帮扶过程中,“85后”政协委员林溱和他的中达电商产业园不辱使命。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2018年3月,中达电商产业园开展了“东西协作电商培训班”,首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2位学员从积石山到海沧区接受培训。根据积石山县实际情况,中达电商产业园提出了人才本地化、产品本地化、园区本地化的电商孵化平台复制思路,在积石山县建成“海沧区-积石山县东西协作电商孵化园”,并结合当地的产品特性,量身定制积石山农特产品品牌方案。这种以政协委员领衔,当地年轻人为主体的“电商”团队已经成为积石山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目前,该模式正在海沧的另一个对口帮扶县———宁夏泾源县进行复制,为西部贫困地区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沿海发达地区政协应有的贡献。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政协 区政 海沧区 海沧 工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