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汾渭平原环保督查半月发现问题1428个 平均每天89个
针对强化督查发现的问题,多地政府已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并提出整改方案。
8月20日至27日,生态环境部转办临汾市八批强化督查案件共43起,涉及工业企业、扬尘综合治理、燃煤锅炉整治等方面。
8月28日,临汾市召开强化督查整改工作推进会。截至当日,该市落实整改案件31起,整改完成18起,正在整改13起。
西安市则制定方案要求,针对“散乱污”企业、燃煤锅炉、工业炉窑、小火电、散煤替代等重点任务,做到应查尽查,无死角、无遗漏、无盲区,做到底数清、任务明、责任实。
汾渭平原源解析将发布
今年的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从2018年6月11日开始,持续到2019年4月28日结束。
京津冀“2+26”城市总体安排200个左右的督查组,汾渭平原11个城市总体安排90个左右的督查组,每个督查组由3人组成,主要从地方环保系统和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抽调。此次强化督查共动用约1.8万人(次)。
此次第二阶段督查11月11日结束,之后转入第三阶段,在现有京津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外,还将加入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
强化督查重点督促上述三个重点区域“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业企业环境问题治理等情况,以及落实秋冬季减排措施,排查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各项应对措施落实情况。
在生态环境部强化督查之外,被督查的汾渭平原11个城市,也在运用“内功”减排。
以临汾为例,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临汾正在邀请专家进行源解析研究,即整个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究竟是多少?污染都来自哪里?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正在跟临汾市政府沟通,组建专家组。计划今年10月1日至明年3月底,整个秋冬季到临汾当地采样,分析秋冬季污染形成特征以及成因,大概明年7、8月份,发布源解析结果。
不仅是临汾,汾渭平原11城,都将得到该中心的技术支持。
“主要从科技支撑的角度,为地方政府提供精准化的污染治理方向和建议。”柴发合认为,临汾的问题在于产业和能源结构,尤其是散煤问题突出。
跟京津冀不同的是,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从2013年以来作为重点区域治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汾渭平原相当于京津冀2014、2015年的水平?!彼?。
此次临汾督查一组组长蒋首华认为,临汾以及整个汾渭平原,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规模存量很大,不可能一下全部清理完,需要时间,更需要投入。
该组组员独威这几天督查下来,深有感触。他说,这个区域煤炭、焦炭、钢铁存量巨大。到底怎么办,如何探索区域内的环境容量,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当地政府也很头疼。
9月4日,临汾督查二组已回到黑龙江。不过,此次强化督查并没有结束。
“我们会一轮一轮地查,一遍一遍地看,企业想投机取巧躲过督查,是不可能的,看谁能熬。”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
■ 对话
生态环境部环监局副局长夏祖义介绍环保督查情况
“一些地方提前给企业通风报信”
身为生态环境部环监局副局长,夏祖义直接分管一线的大气、水环境等执法工作。最近他每天都要看各个督查组报上来的问题清单,多的时候达数百个,尤其是地方申诉的问题,他一定要亲自判断?!白钆挛笊?。”夏祖义说。
这次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有何特点?汾渭平原污染治理有何困难?如何避免地方干预环保执法?新京报记者昨日专访了夏祖义。
独立式督查不让地方陪同
新京报:此次要求开展独立式强化督查,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夏祖义:过去一年的强化督查都是伴随式的,即督查人员和被督查地方的人员一起去现场。住宿、餐饮、交通等,都是当地安排。去企业督查,当地会有人陪同。从过去一年多情况看,虽然也取得不错效果,但我们也发现有问题。所以这次督查在形式上进行调整,要求督查组独立开展督查。存在问题包括,首先我们派驻了这么多督查人员,当地还要同样多的人来陪同,同一件事牵扯两倍人的精力。其次,跟着的这些当地人,保不齐会事先通知企业。所以往往督查组还没到,企业就关门了,想查也查不到。另外,我们在企业查到问题时,被督查地方的人担心被问责,就会向着企业去做一番解释。
新京报:这种独立式督查中的“独立”,如何体现?
夏祖义:一方面不让地方陪同,这些地方人员可以干别的事情。另外,他们也不知道督查人员去哪儿,我们是随机的、保密的。这样相对就真实一些。为了做到独立,我们也从几方面保障,首先是经费,原来经费都是划拨至被督查地方,这次我们把钱划拨到派人的省份。督查组下去后,住宿餐饮交通费用,都是自己出,尽量减少和地方接触。
既要独立检查,又要兼顾合理性。有时督查组对情况不了解难免误报,仅凭后台难以准确把关,我们这次加入了申诉环节,每晚六点前,督查组报上来问题,我们把问题清单发给被督查地方,地方可以申诉。
新京报:一些地方政府是否会跟企业提前打招呼?
夏祖义:确实存在。督查过程中有一个困难,就是去了以后关门了,或者停产了。停产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一刀切”。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不被追责,他们不会正式发文,而是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告诉企业,督查来了,你要停产。另外一种,就是他们发现你去哪儿了,就会通知那边的企业,然后那一片儿就停产。
新京报:地方对督查的干预有什么危害?
夏祖义:地方提前给企业通风报信,对于我们督查工作特别不利。主要有两个危害,首先,大面积停产确实是影响生产。另外,就是不容易暴露问题。
新京报:地方政府通风报信,是否有办法应对?
夏祖义:我们初步打算,你停产了我们也要查。查你有没有治污设施,是否达到环评要求。我可以通过生产记录等情况来判断近期是否生产。如果治污设备去修理了,或正在跟企业洽谈,需要提供合理说明和证据。
环保督查最终要制度化
新京报:汾渭平原的污染,有哪些深层次原因?
夏祖义:这个区域能源偏重,以燃煤为主,煤化工产业突出。跟京津冀地区一样,钢铁产业突出,这跟区域资源禀赋相关联。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能是极大的优势,但是换一个时期,就变成劣势。汾渭平原上,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要想改变,还需要一定的周期,这是历史造成的。另外,早年唯GDP论英雄,环保这块儿没当个事儿。十八大以后,地方政府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但是由于前期这种惯性,想刹住车,还是需要一定过程。
新京报:如何避免强化督查变成一阵风?
夏祖义:积累了这么多年的环境问题,重症需要猛药。这种督查的形式,不可能是永久的,人力、物力投入太大。实践证明,现阶段这种方式效果明显。现在干一年的效果可能等于以前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效果。不过,最终还是要制度化。在督查的同时,要做好顶层设计,来指导各级执法队伍。
全国环境执法队伍制服将统一
新京报:此次机构改革,生态环境部监管职能空前强化,未来执法有何新特点?
夏祖义:目前正在调整中。不过,职责更多开展工作难度会更大。我们会通过更加优化执法队伍、办事方式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也将统一全国环境执法队伍的制服,来体现环保执法的严肃性,加大环保执法的公开性、透明性。
新京报:环保执法越来越严,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
夏祖义:首先应该看到,严格执法是维护市场公平正义的必要手段。其次,要依法执法,督查人员去各地督查,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即疑罪从无。第三,是在我们专项执法过程中,要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或多赢。没有环保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协调好环保和经济的关系,短期内确实需要承受阵痛,需要付出代价。不过,这种代价是可以承受的。
A12-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琦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汾渭平原 环保督查


SpaceX完成今年第18次发射 二手火箭将卫星送入轨道
三江源国家公园首次拍摄到黑狼活动影像
世界最大跨度双层公路悬索桥开始架梁
候鸟来的季节
华盛顿迎来今年首场降雪
NASA发现大型冰山崩解 正持续观察频率变化
法国举行巴黎连环恐袭事件三周年纪念活动
美国加州山火肆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