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全国外贸看广东 广东发展靠改革
■解读广东改革密码·对外经贸
千年商都,敞怀迎客。每年4月和10月,全球客商汇聚广州、风雨不改,只为参加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历经61年发展的广交会也见证了广东和中国的外贸变迁、风云际会。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湾区城市新中心。莫范深 摄
广交会上,中国造大型数控切割机受到国外采购商关注。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上世纪80年代中叶,广州海关为建设中的全国六运会场地(现天河体育中心)验放减免税物质。广州海关供图
1978年,全国第一批来料加工企业在广东成立。广州海关供图
自改革开放之初的“外贸大包干”起,广东屡屡敢为人先,饮下外贸体制改革“头啖汤”。1986年,体制改革“先行一步”的广东登上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量第一的“宝座”,此后32年再无易位。一时间,“全国外贸看广东”成为名言。
2017年,广东外贸又迎来“丰收”:全省货物进出口6.82万亿元、增长8%,占全国总额的24.5%;民营企业首次成为广东第一大出口主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闭驹谛率贝缕鸬?广东将致力实现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推动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突破体制机制 拉开“外贸大包干”序幕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我国对外贸易仍由国家外贸总公司独家专营,垄断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外贸发展。
广东肩负着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使命,迫切希望“杀出一条血路”。然而,当时广东仅有12家专业外贸分公司,且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
“没资金、没技术、没经验、没渠道?!笔比喂愣⊥饩澄魅涡斓轮净匾渌?广东当时只能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入手。
1978年,广东灵活运用政策,将“海外捐赠”变为“外资引进”,全国首批“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企业萌发。短短半年内,顺德大进制衣厂、东莞太平手袋厂、珠海香洲毛纺厂正式落户或建设。
“点”上开花不够,广东还要从体制机制上突破!在中央赋予“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情况下,广东拉开了“外贸大包干”序幕。
1980年,全国首家工贸企业、广东省冶金进出口公司成立。此后几个月,农机、船舶、建材等10家工贸公司相继成立。同时,广东率先授予有条件的生产型企业出口经营权,企业迅速成为出口创汇的生力军。
针对地方没有外贸出口权、积极性低的问题,1981年,国家赋予广东“市县外贸经营权”,并陆续建立了一批新的出口口岸和出口起运点。广东生产出口的商品,市县外贸企业可直接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极大激发了地市积极性。
“打破外贸垄断体制,就像打通了经济发展的整个脉络。”徐德志说。
1981年至1983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放权”“搞活”,广东形成了以专业外贸公司为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共同经营外贸的新局面。
“中国第一展”广交会是最好的见证者。1982年春,第51届广交会首次尝试改革,举办时间由30天缩短为20天,现场展出中国制造的大型客货两用飞机模型。同年秋,第52届广交会展出的机械样品有70%是新产品。广交会全年成交额从1978年的43.32亿美元增至1991年的128.49亿美元,年均增长21.16%。
广东外贸在全国率先“活”了——三年“外贸大包干”期间,全省出口总值达71.3亿美元。
依靠加工贸易 坐稳外贸“头把交椅”
“外贸大包干”结束了,但广东外贸发展却更加蓬勃。建设外贸出口基地、率先实行外贸出口代理制度、进一步向地市下放外贸经营权、增设对外贸易口岸……系列措施推动下,1986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跃居全国第一。
此后32年里,广东再也没有让出“头把交椅”的位置。
发展上来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广东的外贸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却大多依赖“大锅饭”制度,并不考虑盈亏,逐渐陷入“生意做得越大、出口创汇越多、拿政府补贴越多、财政负担越重”的怪圈。
要彻底打破“大锅饭”制度!1988年4月,广东探索实施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与创造力。1990年,全省外贸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1991年,国家取消出口补贴,广东受影响最大,一季度外贸出口下降超过30%。
此时,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改革红利才真正爆发出来。广东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出全国首创的“留成外汇有偿使用”等多项政策,最终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仍实现当年外贸出口136.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
一时间,各类企业积极发展外贸业务蔚然成风。1978年,全省仅12家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但到后来已增至10多万家。
从放权搞活到自负盈亏,从局部调整到全面改革,外贸体制改革释放出广东对外贸易经济的巨大活力。一时间,“全国外贸看广东”成为名言。
加工贸易奠定了广东外贸“半壁江山”。时任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厅长梁伟发曾说:“没有加工贸易,就没有广东的外向型经济”。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为40%。90年代起,每年进出口货物约占全省进出口总数的一半,到199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首次达到1000亿美元。
经历转型“阵痛” “广东品牌”挺进全球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自此,世界的大门向广东完全敞开,大批中国企业家翘首期待。
香港商人梁钟铭早年到东莞创办龙昌公司,专做玩具代工,中国入世后,他才真正感觉“融入了全球”?!巴?年外商下订单花钱很慷慨?!绷褐用?入世后中国对美出口关税取消,公司可净赚5%的纯利。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龙昌公司已完整布局了“微笑曲线”两端,转型时“轻装上阵”。
在东莞,像龙昌公司一样的玩具公司数量众多,出口量占全球市场份额30%以上。有了入世多年的外贸“原始积累”,不少企业从金融危机中挺了过来,顽强跻身价值链高端。
而在佛山,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广东格兰仕集团1992年进军家电领域。中国入世后,该公司向海外扩张的速度持续加快,微波炉出口生意蒸蒸日上?!?018年将是格兰仕‘走出去’力度最大的一年?!备窭际思抛懿昧赫严退?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研发、策划、市场、销售、服务“打包走出去”。
龙昌和格兰仕走过的路,恰是广东从无名之地到“世界工厂”、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创新、从规模扩张到转型升级之路。入世以来,进出口总值长期占据全国约1/4的广东,不仅推动外贸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更引入大批跨国企业前来投资,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0万家,GDP从1万多亿元剧增至7万多亿元。
繁荣表象下暗藏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外需市场低迷,“世界工厂”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核心优势开始减弱,广东外贸发展走到紧要关口。
“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东莞市硕科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冲如说。转移去东南亚还是推动企业整体转型?王冲如咬咬牙,选择了后者。
那几年,许多广东企业也冒着未来不可期的风险,选择加强研发、改进技术、优化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共同支撑着走过外贸“严冬”。
那几年,走进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厂房,灰尘漫天、机器轰鸣、人声喧闹的景象已成历史。一眼望去,车间干净无尘,工业机器人灵活运转,进口精密设备高效作业。
直至2016年,一个历史性拐点出现了: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省比重达43.6%,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占比。转型“阵痛”终于换来结构优化。
现在,一批高附加值的“广东品牌”正在世界崭露头角——东方电气的核电设备用到了法国核电站,广州亿航的184载客无人机亮相迪拜上空,华讯方舟成功研发世界首款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宇科技柔性显示技术领跑全球。
建设贸易“强省” 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
踏入改革开放第40个年头,广东呈上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
——总量持续领跑全国。2017年,全省货物进出口6.82万亿元、增长8%,占全国总额的24.5%。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为67.8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比重为33.86%。
——主体优势更加突出。2017年,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3.1%,占全省出口比重的47.0%,首次成为广东第一大出口主体。
——加工贸易转型加快。2017年,全省2.1万家加工贸易企业“委托设计+自主品牌”生产方式出口占比达72%左右。
——服务贸易实现跨越。2017年,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
——新业态发展壮大。2017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441.9亿元、增长93.8%,保持全国首位。
外贸“水暖”,企业“先知”?!耙患径?公司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约40%?!敝楹>锰厍鹌返缙饔邢薰鞠圩芗喑骂缛仕?凭借自主研发的高附加值家电产品,该公司已打开中东、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地市场。
改革大潮风起云涌,“排头兵”地位绝非一劳永逸。当前,广东正以更宽广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
建设贸易强省,成为广东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抓手。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出台加快贸易强省建设措施,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争取未来五年新业态占全省外贸比重大幅提高。在全省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经验,构建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标准体系。
广东还将建立出口名牌企业政策体系,建设出口质量示范区;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优质消费品进口,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进口商品国别中心;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用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开放40年,广东外贸创造繁荣奇迹,也曾陷低谷阵痛进而涅槃重生。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断提速,广东仍将率先书写下一轮改革篇章。
大事记
1978年
首批“三来一补”企业在广东诞生。
197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
1981年
国家赋予广东“市县外贸经营权”,并陆续建立了一批新的出口口岸和出口起运点。
1981-1983年
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外贸大包干”。
1986年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跃居全国第一。
1988年
广东探索实施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与创造力。
1999年
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首次达到1000亿美元。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6年
广东一般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达43.6%,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占比。
2016年
广东服务贸易总额达1481.6亿美元,首次跃居全国首位。
2017年
广东外贸进出口额连续32年稳居全国第一,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超过加工贸易9个百分点。
数读
◎2017年,全省货物进出口6.82万亿元、增长8%,占全国总额的24.5%。
◎2017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为67.8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比重为33.86%。
◎2017年,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3.1%,占全省出口比重的47.0%,首次成为广东第一大出口主体。
◎2017年,全省2.1万家加工贸易企业“委托设计+自主品牌”生产方式出口占比达72%左右。
◎2017年,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
◎2017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441.9亿元、增长93.8%,保持全国首位。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实习生 易静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广东 外贸 出口 全国 贸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