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一道高考题有两个标准答案 老师:原因在考死知识
原标题:一道高考题两个标准答案 机构老师:原因在考死知识
“出问题的原因是考死知识?!倍源耸录?北京一名从事中学化学教育多年的老师认为。
未来网北京6月13日电 2018年高考结束后,高考全国统一卷(I卷)理科综合科目第8题单选题被质疑答案不唯一,并引发广泛关注。截至6月13日,使用全国I卷的广东、福建、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山东、河北、山西、湖南十个省份的招生部门都已明确表示,对该题单选A或单选B的,均给6分。
到此,考生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如果该题作废,这十省所有学生都会失去6分;选该题A或B答案都对,对这十省学生来说相对公平,但是对这十省以外的学生而言,可能会造成相对的不公平?!蹦辰逃勾邮赂咧薪萄а芯康慕淌α蹙吃诮邮芪蠢赐钦卟煞檬彼?最好的情况是尽量不出这种问题。
“出问题的原因是考死知识。”对此事件,北京一名从事中学化学教育多年的老师认为,这反映出的可能是,全国高考命题思想有待与时俱进。
与此同时,该事件在教育行业中引发了更多的有益的思考与探讨。

湖北省考试院官方网站相关说明截图
教育学者:高考题有争议不要紧
有十年互联网教育从业经验的“歪叔”徐华告诉未来网记者,关于高考题,他并不是特别倾向一定要出得化学就是化学、生物就是生物,严格区分?!拔蚁M呖继饽芄患し⒀歉嗟乃伎?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的解读,让我们的孩子更早学会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徐华认为,这对学生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会更有价值。
徐华说,这样的感受源自他在职场中的观察?!叭蚧凸驶慕裉?社会发展速度很快,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也在不断变化革新,作为一个在职场中的教育从业人员,我可以感受到,单一学科知识特别突出的人,在职场中更适合从事专业的研究工作;但对于要求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而言,往往更需要那些能够对多种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相关学科甚至是不相关学科的理论中触发他灵感或想法的人?!?/p>
“如果对每一年的高考题目深入分析的话,可能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一点问题,因为科学在发展,有些事情远远超出现有教师的理解与教材的内容?!贝邮律镅芯康那嗄暄д吡跻?化名)认为,因此,高考题有争议不要紧,重点在于维护高考的公平?!敖衲旮呖贾谐鱿值恼飧鑫侍?我个人认为算是处理得不错的,维护了科学知识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保证了评分的公平公正?!?/p>
就此,刘毅还进一步提到,多学科融合是当前的一种趋势,虽然各个学科分开上的课程育人体系短期内可能不会变,但今年高考中的“双黄答案”事件以及上海、浙江这几年的改革事件可能给未来高考命题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可加强命题技术,在不同学科中设置灵活的综合创新题目。
过往高考中曾多次出现“争议”题
今年引发争议的高考题,使用全国I卷的省份的招生部门表示,经学科专家评议认为,该题本身没有问题,但不同考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对试题选项会有不同的理解。综合考虑研究决定,对该题单选A或单选B的,均给6分。
未来网记者查阅过往报道发现,过往高考中也曾多次出现有争议的题目。
据《华商报》报道,200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中,第一题中的“吐蕃”读音引发争论。有考生高考查询多本词典发现,不同词典中对“吐蕃”一词中“蕃”的发音标注不一致,有标“tǔfān”的,也有标“tǔbō”的。对此,当年教育部回应:高考语文试卷中“吐蕃”的“蕃”读“bō”是权威的读法;读“fān”是错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
2008年,中国新闻网报道,当年有考生和老师对当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Ⅰ)第29题的参考答案提出异议,认为该题按照高中教材和往年高考题的解题惯例,答案应该是“邻甲基苯酚的结构简式”参考答案则是“对甲基苯酚”的结构简式。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一位教授认为,题目条件不严格,无法判定两种答案哪种更佳。
据人民网报道,2006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第13题第2小题的标准答案与语文教科书不符,很多家长质疑到底以哪个答案为准。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表示,版本不一样,两种答案都对。
2005年,据《东南早报》报道,2005年福建数学(理工农医类)第12题是一道求有多少个解的题,答案选项中只有2、3、4、5四个选项,给出的答案是“5”,实际有7个解。事后,福建省高招办回应,这个事情不会影响考生。
《东南早报》的这篇报道中还提到,一名高中数学老师透露,就他教过的几届来说,93年的数学卷错了两处,2002的也错了一道选择题。此次认为有疑点的只是福建卷,而那两次是全国卷。
此外,据《新闻周刊》报道,2003年江苏高考数学卷还曾引发过一场“错题风波”。
当年,有考生认为试卷第1小题没有答案。江苏省招办回应,经专家反复论证,并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部门确认,第1小题不是错题。此后,因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如曾认为该题是一道错题而引发谈论。据人民网—京华时报报道,此事当年引发12院士联合签署声明,要求纠正错题。在当年的报道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罗明主任回应媒体说,朱如曾的论证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能说这道题一定是错题。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一道高考题有两个标准答案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