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吴洪亮:用“真”对待生活对待美
“对于中国的艺术,尤其是20世纪的艺术,我愿做举证的人?!?/p>
◆吴洪亮简介: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北京画院齐白石纪念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秘书长。
吴洪亮是70后,这无论是从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头衔,还是从全国政协委员身份来看,都称得上年轻。不过10余年来,他所专注的,却是一份历史厚重、根脉深远的事业。
“很多美术馆都在做当代艺术的时候,我们不做。”
“现在我们干的活儿就是把中国文化的根系续上,有传承才有未来?!?/p>
“在寻根中寻找力量,寻找价值?!?/p>
吴洪亮说起话语调轻快、语态现代。但说起在画院、美术馆做的事,句句更带着笃定。
“闯”入画院的年轻人
国画作为反映中国美术传统文化特色的画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超越形似而重在传神的技法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表现,构成了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北京画院正是怀着对国画传承的初心建立起来的。建立过程,还与全国政协有一份渊源。
1956年,著名画家叶恭绰和陈半丁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共同提出“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构”的提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一年后,北京与上海的中国画院先后成立。
1957年画院建立之初,周总理提出,艺术要“为广大劳动人民欣赏,为人民服务”,要“把优秀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应该提倡,各种画派都应吸收”,“百花齐放,众美争妍”等很多想法,也明确了北京画院要肩负创作、研究、教学三大任务,要建设成为发展我国美术事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学术机构等目标。
“画院的成立,是国家对于中国画发展的重视,也是对这些老艺术家创作和生活最朴素的关心。”
谈起这段历史,吴洪亮如数家珍。
“了解北京画院的历史,更加会发现这里的丰厚积淀。北京画院的生成,就基于当年京派一脉大家,比如第一任名誉院长齐白石、院长叶恭绰以及陈半丁、于非闇、王雪涛、胡佩衡等艺术大家的基因都留在了这里?!痹谖夂榱量蠢?在这里学到的不止是画画的事,收获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20世纪美术史研究,而是中国绘画里传承的思维方式,对传统的关照,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甚至在他看来,自己能加入北京画院,本身就带着几分“中国艺术里不拘一格的写意感”。
2007年,吴洪亮正式成为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此时距离他从中央美院美术史专业毕业,已过去10多年。这期间,他做过许多有时代烙印的工作,在苹果电脑公司培训中心做软件培训师,做过平面设计、室内装修、公关项目……虽然没离开艺术,但与传统美术与中国画,也始终隔着道墙。
期间,吴洪亮出于兴趣加入了一个国际性雕塑项目的团队,结识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王明明看小伙子“工作靠谱”,也就拉他参与了许多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吴洪亮在其中表现出的对美术本体研究的初心,动手做事的能力,被王明明院长看在眼里,也为他后来赢得了加入画院的机会。
“年纪轻轻,也没有很‘硬’的学术证明,直接投入工作,筹办展览,当馆长,终究是一件不太寻常的事?!?/p>
不过后来吴洪亮发现,这对于北京画院来说,也并非不寻?!阂恢庇幸桓鲇腥は窒?首任名誉院长齐白石没有学历,王明明院长学历到高中,“而我才读到本科”。这也正是画院开放、宽容的地方,“画院关注的主要是你是否在某一方面特别专注,是否真的能做事情。这种一脉相承的风气,从齐白石、王雪涛传下来,都是实实在在对艺术有体验和爱的人?!?/p>
当然,事实也证明,吴洪亮适应且适合这份事业这个环境,可以胜任期待,甚至做得更好。
“一叶知秋”美术馆
在吴洪亮看来,美术馆是北京画院的“门面”,是让大家来了解这个机构的一个平台,也是让公众和艺术工作者能够深入探寻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扇门。
美术馆建立之初,就确定了要做齐白石陈列,此后又推出了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展览的想法。选定这个主题,吴洪亮认为,是为了能更好地与全世界的艺术对话。
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苏立文曾经提到,有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艺术一是对西方的模仿,二是没有新的创作?!罢饪梢运凳峭夤硕晕颐侵泄帐踅绲挠∠?现在很多博物馆中国画展览只到清初就结束了,这好像在告诉世人中国的艺术只到这个时候就结束了?!?/p>
所以,吴洪亮觉得,我们得用研究实力和展览来说明,20世纪如齐白石、黄宾虹,他们到底为人类的艺术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20世纪其实就是今天艺术的前史,只有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可以很踏实地和全世界的艺术对话?!?/p>
但北京画院美术馆这个只有4600平方米、展出面积仅1000多平方米的小型美术馆,如何与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大馆区别开来,编织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的全景?
初到画院美术馆,他着重想了很多策略和方向性的问题。年轻人吴洪亮给出的方案是:小切口、看细节,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就做展览来说,宏大的叙述方式是需要的,但最终是要落在实处,用细节把状态勾勒出来?!?/p>
2007年以来,北京画院美术馆以齐白石为中心,横纵向研究了李苦禅、王雪涛、许麟庐、李可染、周思聪等40余位20世纪美术大家。先后做了李苦禅收藏的碑帖,周思聪的图稿和作品对照展、荷花专题展、《矿工图》特展,卢沉晚年的醉酒图等展览。都是以微观世界介入,一点点梳理出20世纪的美术图景。
容易忽视全局,是过多关注细节会存在的问题,但当细节做到一定程度,却会反过来一点点勾勒成全局的场景。吴洪亮喜欢用“一叶知秋”来总结美术馆做展览的方法。
2015年,美术馆展出的“大爱悲歌———周思聪、卢沉《矿工图》组画研究展”,是除了齐白石系列展之外,吴洪亮颇为满意的“作品”,其中有他眼里“刚刚好都对”的细节。吴洪亮和团队为了这1个月的展览,足足准备了六七个年头。
早在开展6年前,吴洪亮就开始思考?!笆紫纫斫狻犊蠊ね肌返募壑凳鞘裁础?在他看来,这一部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视作揭露侵略罪恶,为人民苦难控诉的里程碑式力作,实则传递的是人类悲剧,“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想不清楚的东西,比如杀戮,对资源的掠取等等,展览名字经过反复探讨,最后定为‘大爱悲歌’。”实际上,这也是周思聪、卢沉最终思考的问题,意在唤起时代对于战争灾难反省的同时,也试图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去呼吁、追求“和平”与“人道”的永恒主题。
当时的展厅,很容易被一种暗沉的氛围感染。吴洪亮为了达成这样一种效果,做了很多细密精巧的设计和筹划,如今提起这些细节,他记忆仍然深刻,也会再度动容,为画作本身传递的痛苦而痛苦。
当时展览主题墙上有镂空的“叉”,这种“叉”在一二层的墙上不止一处,“叉子代表死亡,叉子中两直线的撞击和基本色调我们都是按照《矿工图》的颜色做的?!蔽夂榱两馐?“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这个思路其实来自卢沉、周思聪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所研究的‘水墨构成’,叉字的形状和她画中的结构有所呼应?!?/p>
展厅正中间摆放的一支红玫瑰点亮了整个展览的暗沉,也让展览从“悲歌”落到了“大爱”上?!拔颐堑笔碧致壅飧稣估廊呛谏?观众是受不了的。我想起《辛德勒的名单》中有一幕,一个穿着红色裙子的小姑娘在一群德国士兵中间一闪而过,于是决定放一支红玫瑰?!蔽夂榱了?为了那一支玫瑰花怎么放,团队又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光是花瓶就买了三回,“最后我回家拆了我太太收藏的一件美国艺术家的装置作品,因为那个瓶子特别合适。玫瑰也是要求每天都必须新鲜?!?/p>
展览上的音乐,也经过多番讨论,最后选用了音乐家古斯塔夫·马勒的交响乐曲《大地之歌》。部分合唱取材自中国唐诗的世界名曲,传达的是对自然的体悟和热爱,以及对人生的苦难和对短暂的尘世生命的感慨。
最终,作为北京画院美术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交出的一份答卷,展览获得了业内高度评价,抱回大奖的同时,也让公众对于艺术和人类处境、感情之间关联有了一种强烈认知……
吴洪亮策划的展览被业内人士评价多是:识别度很高,气质独特,对细节的讲究几近极致。这背后,往往是吴洪亮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地修改和苛求。
“对于中国的艺术,尤其是20世纪的艺术,我愿做举证的人?!比缥夂榱了?他正是通过一个一个展览背后的大量研究,支撑起一个系统,每一个展览上的每一处细节,都是他的论据,而这背后没有捷径可走,要细节到位,唯一能做的,就是花功夫、花时间。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齐白石 艺术 北京画院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