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高考后的人生路更要走好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高考依然备受关注,从某些地区协力全城护考、各界知名人士寄语考生、家校合作维护良好高考秩序,以及媒体和坊间热议高考作文,即可管窥一斑。
从现实来看,高考依然承担着改变人生走势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日益富庶,一考定终身的底色似乎开始消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悲壮逐渐淡去。因此,以从容理性的心态看待高考,将高考作为人生的新起点,回首过往之余,展望即将开始的新的人生旅程,做好下一步规划,是更为明智之举,亦与当今时代同频共振。
可喜的是,这一点在年青一代那里日益成为共识:“高考确实是人生中的重要节点,但它绝不是终点,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分岔口。甚至可以说,高考过后又站到新的起点上,只是起点位置不同而已?!比涨?,有网络媒体对2万余名00后高考考生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受访的00后考生认为,高考是为了增长经历,而非改变命运的大考。
的确,同样的高考,背后是不同的未来;同样的分数所带来的,也是不一样的人生。高考之后,一些考生也许如愿以偿,但若没有长远规划,认为高考只是为父母、为家庭而考,考上大学便算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错过加速发展、完善自我的机会,最终很可能泯然众人矣,毕业即失业,或遭遇中年迷茫。相反,那些高考失意者尽管在许多人看来并没有成功,但若直面现实,重拾勇气,在不同的道路上找到人生方向,也可能开启精彩的人生下半程。
即使进入了同一所大学,但因态度之差异,未来也将不同,个中奥秘就在于眼光是否长量,是否有主动规划的意识。实际上,高考之后的思考与行动,能窥见不同的素养与格局。相对而言,那些胸有大志、心怀远大者,往往除了能正确看待高考这一人生大考,也能做好未来的人生答卷;而没有长远规划、只顾眼前者,抑或为了别人而活的人,未来还要走不少弯路。
对孩子而言,高考是一次成人礼;对于教育者而言,教育的使命某种程度上刚刚开始,这是因为,教育是育人终身之事,为师者尽管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任务,但更重要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拥有统筹规划意识,对未来深入思考,对自己的优长和未来求学的高校、所学的专业以及所从事的行业细细梳理一番,找到明确的方向?;痪浠八?,帮助学生逾越高考这座大山的老师固然令人敬佩,但能指点学生将目光望向未来,并脚踏实地坚定前行的老师,更是值得尊敬的顶天立地之良师。
新闻媒体也不必将目光只聚焦那些所谓的高考赢家,与其对一朝金榜题名者不吝笔墨,不如将高考作为人生中的一个普通节点,唱好为自身、为家国持续努力的奋斗之歌。正如《中国青年报》日前所评论的,“新时代的新青年在这个火热的6月,将自己的努力浓缩成一张张答卷,用奋斗为最好的时代和最美的青春做出注解。无论结果如何,用奋斗书写青春,以奋斗成就梦想早已成了一代人的共识和今后人生的方向”。多呼吁理性看待高考结果,为高考失败者送去安慰、指点迷津,更为可取,更有温情,也更有助于社会回归理性,真正回到以人为本。
面对重要之事的态度,考验着一个人的心胸,折射一个家庭的文化格局、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视高考至上者,越临近人生大考越紧张者,总是少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自信与洒脱;而淡看高考,将高考作为人生一个分岔口,将之放在漫长人生旅途中来衡量,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心态来看待高考,才映照出一个社会的活力与沉淀。
高考在不断改革,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的人才观、教育观也要不断改变。教育者的目光放长远,全社会的目光更关注每个人的成才、一代人的成长,才是真正可喜可贺之处,也能帮助更多考生走好未来人生路。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高考 人生 未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