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遗产
倚重传统,文化遗产因“人”而精彩
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文化遗产,特别是隶属精神范畴的非遗,中华文化五千年文脉不断皆因倚重优秀传统,珍视文化创造,中国的非遗?;な导潜ё抛鹬匚幕ㄉ璧墓媛赏平摹N幕?,因积累而形成传统,传统又因积累而产生能量。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财富和精神资源。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了解,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自身定力、自信、自尊的精神源泉。因此,对于传统的认同和承继,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文化与历史是谈论遗产的基本语境,文化不仅是民族(族群)的,更应该是多样性的,传统要落地,经典要承继,文化要凝结,从而衍生出遗产的概念。文化发展至今,形成了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为特征的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其中数千年历史积累而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累世不绝的传统结晶,亦是人们在今天发展文化、形成新传统的宝贵基础。
不论一种遗产的物质属性如何,创造、继承、并发展文化遗产的主体,终归是人。人的身上,寄寓了文化遗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脱离文化遗产即是脱离人,脱离文化遗产即是脱离民众,脱离文化遗产使得人忘记“我是谁”。
社会历史中的人,是文化遗产各种实践的主体,文化的源头活水就在基层和民众。“人”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中充当着核心要素。非遗?;さ南驶罹楹痛葱轮腔矍辈赜谏缜窒铩7且帕煊虻娜?,是传统的持有者、传承者、保护者。深入群众,回归人民才能更好解答“我是谁”的问题。
社会历史中的人,也是潜移默化被影响的客体。受益于人类优秀文化和经验的累积,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其情感、价值观和习俗能够从社会历史中获得持续的尊重和支持。而文化遗产?;さ闹脊?,正是更好地诠释并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了解非遗传承人的情感诉求、改善传承人的创作生产环境、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素质,才能?;し且糯腥说木窨占?,让非遗的传统得以有序绵延。
在文化上认清“我是谁”,还可以帮助人们领悟传承人口传心授的现代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需要分门类、分批次地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系统培训、打开眼界、增进学养、尝试为传统手工艺等特定门类引入一些现代艺术理念、鼓励两条腿走路、让部分只懂传统“匠人”向“懂传统的艺术家”转型;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推进非遗传承与初级教育的融合,以中小学教育改革、中高等职业教育为契机,给传统手工技艺类特长生以一定的政策倾斜,把非遗传承人培养纳入国家正规学历教育范畴等等。
我们知道,文化遗产?;さ脑赐坊钏诨愫兔裰冢驶罹楹痛葱轮腔矍辈赜谏缜窒?。保护工作的关键是如何发掘民众的潜力,如何调动普通人参与文化遗产事业的热情,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这一理念既体现联合国公约要求,也是中国文化遗产?;な导闹匾椤?/p>
因而,对待传统,不能以片面遮蔽整体,不能以当代否定过去。我国文化遗产?;さ氖导潜ё抛鹬刂泄缁嵴宸⒄构媛傻奶日箍摹R岳返难酃?、发展的眼光看,文化遗产既是积累与沉淀,也是具有开创与自我更新的能力的事物。
反思传统,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糟粕和偏狭,去伪存真,不能以“片叶知秋”的态度、想当然地用当代否定过去。一味否定、一概推翻,只会导致全民性的心灵空虚和价值混乱。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非遗”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累累硕果,它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代表了中华文化的追求与走向,深蕴着民族的道德与思想,彰显着群体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体现着人类精神活动的纵深与精微。它既是一种积累,沉淀了整个社会历史的质量与品位;更是开创,显示着强劲的抗逆性、适应性、开放性与自我更新的能力。
新时代,开启文化传承新篇章
在今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融入当下生活,丰富公共文化并带动旅游就业成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求我们树立对文化遗产的自信,也需要我们将非遗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中,认清它在今日生活中的位置。
所以,我们要看到,一方面,当前非遗?;ず痛泄ぷ髅媪傧执畹奶粽?。非遗项目背后那些悠长的历史、动听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因历史久远、时代变迁显得不再鲜活,而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消失,更使一些地方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与地方戏曲被纷繁热闹、迅速快捷的现代生活所湮没,成为广大民众心中对吾乡吾土永远的痛;另一方面,文化对社会民众的吸引力依然强劲。主题娱乐协会TEA(ThemedEntertainmentAssociation)在近日发布的《2017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中,中国大陆助推亚太区游客总量实现了比上年5.5%的增长,赴北美地区游客总量也增长了2.3%,说明了中国游客助推下的全球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
面向未来,文旅结合已经对我们发出一系列追问:传承弘扬中如何显现滋养塑造,产业市场中如何确保社会效益,转化利用中如何体现价值审美?
文旅结合提示我们,文化遗产与市场、产业并不相悖。刚刚谈到,传承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需要,是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且与大众文化需求紧密相连。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软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中国非遗要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满足人民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第三创新文化业态,先有文化结构,后有产业布局,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难以持久。
那么,文旅结合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听得懂、传得开、信得过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的文化知识可以借鉴,先进科技可以学习,但关键要探索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传播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表述,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因为,中国故事里既有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技艺与精神,也有当代中国对待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非遗保护的方法和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是将文化遗产置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借助故事来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时代面貌,传递中国人的价值观。
以文化部自2009年开始建立的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先人以自己的生命匍匐,将个体、群体、民族的智慧结晶沉淀在祖国各地,形成了丰富和多样的文化生态特点。十多年来,文化部已经率先在遗产相对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存续状态良好的省、市、区县等多级行政区划内,展开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试点,进行人文生态修复为重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为辅的整体性?;?。截至2018年,已建立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な笛榍庵肿酆媳;ず臀幕薷矗烤⒌卮说钡厝嗣穸郧嗌铰趟淼奈幕占湫翁纳钊肴鲜逗妥晕冶泶?。
文化教化人心并担当灵魂牵引,无论人格的塑造、事业的建构、产业的布局,即便是艺术复制品、衍生品、文创产品,文化都要前置引领。在中国故事的讲述中,要充分发挥非遗作为故事内容和载体的作用,还可以透过政治、经济、文化、工艺等多重维度去实现文化的公益性和公共性职能,防止文化遗产的内涵被淡化或者掠夺式开发,沦为单纯的表演性产品。要发挥民众(故事讲述人)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核心要素作用。今日中国民众正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更应该充分重视非遗凝结传统、植根创造、面向未来的特殊性质,通过非遗保护和传承促进整个社会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滤掉那些狭隘的、猎奇性的碎片,齐心协力把真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防止非遗被束之高阁,变得教条、僵化,又要避免非遗脱离群众,离开根基和土壤,片面地讲创新、谈发展,要尽可能多地为广大民众打开走进非遗、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的窗口,以民众的视角、亲切的叙述去传达非遗故事,与普通民众贴近,向日常生活靠拢,让民众行进在文化和旅游结合的道路上,见人见物见精神。
刚刚过去的6月9日,是我国的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照例在当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今年的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并设置了“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等多种口号。为了实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目标,未来10年,我国文化遗产工作的重心将放在深化对非遗项目规律性的探讨和实践上,继续担起?;ご杏判愦澄幕闹厝危赫显盒W试矗剿鹘ⅰ胺且叛А毖Э铺逑?,规范完善的非遗学基础理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结构等;将非遗课题研究纳入国家自然基金、人文社科基金的申报范围,鼓励高等院校牵头,集聚各方智慧,使非遗?;ぱ芯砍L⒖蒲Щ?;严格控制国家级非遗项目规模,适度扩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规模,逐步完善传承人结构,审慎调整传承人资金补贴标准;植根丰富的非遗资源,发展旅游、创意产业,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品牌,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去。
总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作独特战略资源,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寄望中国非遗担纲新阐发、新挖掘和新转化的文化使命,率先在带有战略性、统摄性、持久性的精神层面寻求观念性突破,在体制机制、公益事业、创意产业等操作层面寻求源头式创新,取得一批前瞻性、引领性和开拓性的制度性成果,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化遗产 文化 非遗 ?;?#32;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