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上海近百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
原标题:上海近百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 800余项非遗传承活动在大街小巷全面展开

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近百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800余项非遗传承活动在大街小巷全面展开,显示出非遗传承的勃勃生机。今年“遗产日”的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市、区、街镇三级文化设施围绕“非遗在社区”开展普及活动。
非遗需活态传承
在上海大世界主会场,罗泾十字挑花市级传承人陈育娥的作品快完工了,长120厘米、宽70厘米的蓝布上,细密的红线绣出“鸟花”“八角花”“柏纸花”等传统纹样。戴着老花镜的陈育娥年过七旬,16岁时从嫂子那里学到了宝山姑娘必备的十字挑花手艺,50多年来针不离手,“一根细针,一条红线,就能挑花”。
罗泾十字挑花是在土布上“挑花插线”的民间艺术,曾在罗泾地区盛行三百余年,常用于制作头巾、手帕、围兜等物品。下针时距离保持一致,要求正面全部成“十”字,反面成均匀的点状。但随着社会发展,原来的兜头手巾逐渐褪去实用色彩,年轻人对这项手艺日渐陌生?!胺且疟;ば枰钐校昵崛讼不端?,愿意学,非遗就有生命力。”在罗泾镇,陈育娥与其他老艺人一起成立了工作室,在继承挑花技艺的同时,进行衍生品开发。
当天,摆放着传统头巾、手帕及挂坠、包袋、杯垫、香囊等衍生品的摊位一开张,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陈育娥说:“传统头巾只有老人在用,我们想通过创新,让十字挑花再度走入市民生活。”
非遗“活”用正是?;ご械墓丶?。在五里桥街道,创意手作“益集市”热闹开张,剪纸、翻花、石库门里弄风筝传承人将各自绝技带到现场。擅长“无稿剪纸”的尤彩侠从材料上入手,利用不易破损的无纺布、丝帛布,设计了耳环、项链、披肩、团扇等新产品,“丝帛剪纸加工后不会脱丝,剪出来的作品可以走向生活,走进千家万户”。石库门里弄风筝第三代传承人刘锁仁进一步缩小风筝的骨架,开发出不少衍生品,“风筝礼品寓意青云直上,很受大家欢迎”。在传承人看来,只有创新才能延续非遗的生命力。
让非遗扎根社区
“葫芦爷爷”黄阿金在主会场展示虹口区非遗项目海派葫芦雕刻技艺,刻有荷花、鲤鱼、松树的葫芦制品令人赞叹。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则迎来了精彩的筷子文化展览。现场既有筷子舞、筷子制作体验活动,还有详细阐释筷子文化的专题讲座。
市文广局公共文化处处长杨庆红认为,非遗诞生自民间,其传承更要回到民间,“传承人有绝技,但这项技艺属于社会,要积极推动非遗在社区生根”?!奥砼善び啊钡谒拇酥@钛┧担缜故酒び?,进学校开设皮影课,早已成为家常便饭,“我们在尝试改变,让皮影成为墙上的装饰画,让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据统计,目前上海共有国家级项目55项,市级项目220项,区级项目398项;国家级传承人120名,市级传承人647名,区级传承人800余名。市文广局透露,预计今年年内将分阶段实现“非遗在社区”布点全覆盖、机制全覆盖,形成“每个街镇有非遗、每个社区有传人,每个设施有活动”的活态传承局面。
编辑:杨岚
关键词:传承 文化 上海 非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