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科技强国助圆民族复兴梦
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大到铁路贯穿、桥梁飞架、飞机上天、巨轮出海,小到机械零件、集成电路等,工程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无限可能。
成立24年来,中国工程院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建成国家高端智库,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走向世界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中国工程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建设等科技创新任务中积极发挥作用,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点燃创新火种
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我国现代化而奋斗,是中国工程院的使命
4年前,中国工程院迎来建院20周年,开始了全新的征程。4年来,中国工程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提高质量、服务发展”,积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一大批工程科技项目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工程科技难题逐一破解攻克。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北斗导航、高性能计算机、高铁、特高压输变电等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连续领跑世界、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超级杂交水稻亩产上千公斤、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奋力托举中国梦的,正是一大批不忘初心、矢志报国的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人员?!敝泄こ淘涸菏恐芗帽硎荆凳┐葱虑⒄拐铰允鞘贝秤栉夜愦罂萍脊ぷ髡叩睦肥姑?,认真贯彻和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工程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
被誉为“火炸药王”的王泽山院士用62年的执著与奋斗,书写了我国火炸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传奇,使中国古老的发明绽放出创新的光彩;88岁仍然奋战在抗击病毒第一线的侯云德院士用70年的顽强与拼搏,铸就了传染病防控之盾,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4年来,袁隆平、李立浧、何华武、李兰娟等上百位院士和他们的团队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创新团队奖。
广大院士以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技术铸就大国重器,始终奋斗在自主创新的第一线,团结带领千万名工程科技人员一起点燃创新的火种,谱写中国通往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篇章。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敝泄こ淘涸撼だ钕毂硎?,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工程院应发挥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设高端智库
中国工程院已初步建成“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国家高端智库,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为保障雄安新区得到最科学有效的规划和发展,中央决定成立由徐匡迪院士牵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工程院。自2014年6月成立以来,委员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提供咨询建议,为实施“千年大计”国家战略发挥着重大作用。
如此这般的大型工程咨询难题在工程院的历史上不胜枚举。作为国家工程科技界最高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加强顶层谋划,推进制度建设,先后研究拟定了《中国工程院关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改革措施串点成线,研究工作成果丰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也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4年来,中国工程院共立项咨询项目528项,结题逾400项。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报送院士建议近200份,92份研究报告或院士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有力支撑了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先发优势,中国工程院开展了“人工智能”战略咨询研究。2016年5月,中国工程院向中央报送了关于启动“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计划的建议。随后,又组织专家编制《中国“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为国家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握方向、抢占先机、引领潮流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认为,党的十九大对建设中国特色高端智库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院作为我国工程科技的“国家队”,要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端智库建设工作的贡献者。
“科技咨询支撑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工程院要从全局的高度、长远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决策方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说。
引领人才成长
中国工程院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院士队伍在科技创新、科学道德、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建院以来,中国工程院肩负起培育人才的重任,积极为工程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为建设世界人才强国注入强劲动力,释放源头活水。
周济认为,人才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事业强。
中国工程院采取“强核心、大协作、开放式”的方式,充分依靠9个学部,在发挥院士群体领军作用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领域专家参加战略咨询研究,并通过完善战略咨询工作组织方式,持续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建设了一支以院士为核心的战略咨询领军队伍、组织了一支以专家为骨干的咨询研究队伍。
目前,中国工程院共有872名院士,队伍年龄结构更趋优化、学科覆盖更加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2015年和2017年,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6.2岁和56.37岁。
李晓红表示,中国工程院需要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资源。要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聪明才智,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创新保驾护航。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创新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科技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