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企业,市场竞争中炼就创新特质
在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云智能)实验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检测。通过该公司研发的首个数字生命管理平台“觅我”APP,用户可持续监测自己的健康状态。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已经是一家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
“碳云智能这样的公司在银星科技园还有不少?!币羌哦鲁ひ段靶圩院赖厮怠U馕?988年辞掉公职下海的深圳本土企业家,如今拥有的企业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
企业的故事,也是城市的足迹。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时,GDP是2.7亿元。当时香港的经济总量相当于600个深圳。2017年,该市GDP为2.24万亿元,是38年前的8000多倍,超过新加坡和香港。
从改革开放前一家打马掌厂和一家修农机厂,到如今的180多万家企业、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版图的迭代更新,是深圳从无人知晓的小渔村蜕变成世界瞩目的创新之都的不竭动力。
市场经济给了它们成长空间
站在深圳湾创业广场,可以看到已成为地标建筑的腾讯、百度大楼,周边还有产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年轻的创业团队们在这里逐梦。
建市之初,和大学、科研院所一样,深圳的企业资源也“一穷二白”。为何能在不到40年里诞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深圳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鄙钲谑形榧峭跷爸幸谎员沃?。
有资料显示,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被国际权威专家认为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项重大创新中,有80%以上是企业完成的。企业具备天然的创新基因。正因此,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正如王伟中所说,深圳的探索起步更早。
把镜头回放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蛇口,会发现深圳的企业“先天不足”,但宽松的市场经济给了它们迅速成长的巨大空间。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蛇口,蛇口工业区探索的核心就是打破计划经济桎梏,给企业充分自主权。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打破干部“大锅饭”、工程承包靠投标……蛇口工业区摸着石头过河。
很快,有抱负的人奔向蛇口,创办企业。
广东湛江市八甲水电厂的工人马明哲来了,开始谋划成立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
复员转业的任正非来了,1987年创立华为;
……
这些人的命运和中国的商业版图即将改变。
蛇口的实践,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让追求效益和财富成为光荣的事。
蛇口是深圳的缩影。从一片荒芜中生长起来的深圳,少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从一开始就大口呼吸着市场经济的空气。在这里,企业得以自由生长。而这,也是这座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
在市场中厮杀的企业必须以创新求生存。对于深圳的企业而言,除了使命感和自觉意识,创新更多是源于市场竞争下的本能反应,是杀出来的一条血路。
如今全球闻名的华为最初靠代理香港的小型模拟交换机“红岩”起家,很快发展为香港在内地最好的代理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任正非看准了中国电信设备产业市场的巨大潜力,不甘心再做简单的代理加工,而是带领公司通过“反向工程”做自主的模拟开发。
深圳早期成立的很多企业多有类似经历。在这批企业的带动下,自主创新逐渐成为深圳企业的特质。
可贵的“4个90%”
深圳的管理者们细心呵护着企业的这份自由,探索出政府抓政策抓战略、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深圳对高科技企业研发提供各种资金扶持项目,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人才的交流对接和引进,定期收集企业需求,高效快速对接,切实解决企业问题。”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划中心的孔令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在近年来推进“双创”的过程中,深圳更是加快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大力促进科技资源与资本有效对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卡脖子”问题。
除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保姆式”的服务,深圳市政府更重要的工作是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出发布局战略新兴及前沿产业,引导企业走到技术和产业最前沿。
“碳云智能在成立伊始就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碳云智能实验室主管李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公司提出的数字生命产业发展,被列入2017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其旗下的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也被深圳市列入“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深圳市政府还大力支持碳云智能在深发展总部经济,带动“数字生命”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化发展。
部署新兴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及一大批中小企业,深圳的创新就这样步入良性循环。于是,深圳有了著名的“4个90%”,即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
企业矩阵引领创新
“4个90%”催生了深圳由大、中、小、微企业构成的创新梯级层次。
目前,深圳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仅次于北京、上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迅速崛起。腾讯成为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之一;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企业。
同时,大疆、柔宇科技等后起之秀已成为深圳创新的新名片——它们拥有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无人机占全球八成市场份额、机器人产值1年增长6倍……这些曾经名不见经传却一跃成为“隐形冠军”的企业,正是深圳从模仿跟风、吸收消化的“跟随式创新”,迈向无中生有、从零到一的“引领式创新”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这些行业“领头羊”在深圳已然形成蔚为壮观的“雁阵”,是“顶天立地”的力量,那么在王伟中看来,“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座城市不断向上生长的源动力。
截至2017年10月中旬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382家,其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188家,连续11年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深圳的中小企业成为上市的主力军。
庞大优质的企业群让深圳不断向全球创新链、价值链的上游攀升。2017年,深圳PCT国际专利2.04万件,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首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热点地区创新集群中,深圳居第二名,仅次于东京,领先硅谷。
更为重要的是,深圳正在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策源地。从伦敦市区奔驰的比亚迪纯电动双层大巴,到北冰洋上华为开通的全球最北的LTE站点,从深圳“走出去”的产品和服务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而深圳也以企业为载体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城市和引领世界创新的中坚力量。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企业 深圳 创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