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今夏如何阻断登革热传播?
最近,一条关于“越冬蚊子复苏,登革热风险提升”的消息引起公众关注。这与我国南方省份近期相继发生登革热疫情并呈现向北方扩展的趋势有关。日前北京市卫计委向媒体通报,根据市疾控中心监测,登革热的主要虫媒“花蚊子”在本市蚊种构成中的比例显著升高。尽管目前北京仍处于登革热低疫情区,但今年有出现本地登革热病例的可能性,因此各区统一开展了灭蚊行动。
登革热是一种什么疾???“花蚊子”又有何可怕之处?
媒介:“花蚊子”白天也叮人
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虫媒“花蚊子”学名为白纹伊蚊,蚊体为中小型,呈黑色,有银白色斑纹。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本市监测到的蚊虫分别属于库蚊属、伊蚊属和按蚊属。在捕获的蚊种中,优势蚊种是淡色库蚊,占近5年捕蚊总数的90.61%。位居第二的就是“花蚊子”,2013年至2017年分别占捕蚊总数的3.50%、6.08%、5.84%、7.77%和14.02%,可见其在蚊种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
“花蚊子”增多大致有几个原因:一是全球贸易增加,“花蚊子”可随着货物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二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蚊虫孳生,尤其是在雨水较多的夏季,积水难以清除;三是蚊子耐药越来越强,据2013年山东省报道,济南蚊子近几年的耐药性增长了20倍。
淡色库蚊是污水型媒介蚊类,在含有机物较多的积水(如污浊的死水、沟渠等)中均可孳生,是市区人居环境最常见的蚊种,在晚上叮咬吸血,飞行能力较强?!盎ㄎ米印蔽萜餍兔浇槲美?,在小型积水(如空罐、花瓶、弃置的轮胎、竹筒、坑洼、树洞、竹筒、叶腋、厨房及浴室的积水)中孳生,也是城市的常驻“蚊口”。它们白天叮咬吸血,在所有的蚊种中咬人最狠,又叫“亚洲虎蚊”,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疾病的主要媒介。
当“花蚊子”吸吮了登革热患者的血液后,病毒即在蚊体内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大量复制,两周后即能传播此病。感染登革热病毒后,“花蚊子”不但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并可经蚊卵将病毒传给后代,通过蚊卵带病毒过冬,使登革热不断发生。一旦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花蚊子”叮咬人体,即可将病毒传播给人。携带病毒的“花蚊子”叮咬人体时一边吸血,一边把自己的唾液注入人体内,登革热病毒也随之进入人体。而且,它们吸血时常常不是一次吸饱,总是东叮一下、西叮一口地间断吸血,这就更增加了传播疾病的风险。
传播:隐性感染者仍是传染源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3天至14天,平均为4天至7天。人感染后可表现为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两者比例大约为2.2︰1。虽然隐性感染者不发病,但也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染源。显性感染即是登革热,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分为3个类型:典型、轻型和重型。
其中,典型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三痛(眼眶痛、头痛、肌肉和骨头关节酸痛)、恶心呕吐和皮疹,部分患者可发生出血现象和淋巴结肿大,化验检查常发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等。轻型登革热症状则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没有出血倾向,类似流行性感冒,因此易被忽视,1天至4天可痊愈。重型登革热发病初期时类似典型登革热,3天至5天后突然加重并迅速进展,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生活在登革热疫区或近期到疫区旅行,出现发热症状,再加上以下任两条登革热的症状:恶心呕吐、皮疹、三痛、止血带试验阳性、白细胞减少、任何一项警告征象(腹痛或有压痛;持续性呕吐;临床积液或水潴留;黏膜出血;嗜睡、烦躁不安;肝肿大>2厘米;红细胞压积增加,血小板减少),即有可能是登革热。此外,出现警告征象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登革热(严重血浆外渗、严重出血、严重器官损害),应立即到医院观察治疗。
发现疑似登革热症状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如未发生并发症一般10天左右就会逐渐恢复。
疫苗:仅推荐高流行国家人群接种
50年前,全球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屈指可数,流行强度也很弱。进入本世纪以来,登革热流行的国家已经遍及全球五个洲,流行强度也明显增大。
据2018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全世界几乎一半人口都面临罹患登革热的危险,估计每年全球有3.9亿人感染登革热,其中9600万人为重症登革热患者。
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2013年以前每年登革热病例报告数仅几百例,2014年流行情况突然走高,全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6万例。经过有关部门积极干预和控制,2016年这一数据减少至2050例,但2017年又有所升高,达到5893例。
从登革热的流行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地方性流行,地方性流行地区常年有病例发生,这些病例称为“本地病例”;二是输入性流行,即流行地区的患者进入非流行地区,即称“输入性病例”。以往,北京出现过少量输入性病例,但如果北京地区的“花蚊子”增多,输入性病例又恰好被“花蚊子”叮咬,就有病毒传播的可能。这样一来,北京就有可能出现本地病例,进而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可能。
2016年初,首个登革热疫苗研制成功,但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在登革热高流行国家的9岁至45岁人群使用。
预防:重在清理室内外积水
登革热以“花蚊子”为主要传播媒介,但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通过直接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是灭蚊、防蚊。消灭“花蚊子”,需要对它的孳生场所进行彻底清除,如翻缸倒罐、清除积水、填平洼地等,蚊虫孳生季节,家中开窗通风时一定要关好纱窗,防止蚊虫进屋。
北京市疾控部门建议,现在是冬蚊复苏的季节,居民家庭要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及时疏通厨房、卫生间地漏,确保无积水;家中绿萝、富贵竹等水养植物每周换水;花盆托盘积水及时清除,每周清理1次;功能性容器(如养花用晒水容器)加盖,每周换水1次;废弃闲置花盆等盆盆罐罐,翻转倒置,避免积水孳生蚊虫。
社区、单位外环境要翻盆倒罐,清除房前屋后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不用的容器应翻转倒放;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垃圾及废弃物,尤其是塑料薄膜、一次性饭盒、水杯等易积水容器;为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加盖,每周换水1次;轮胎整齐存放室内或避雨场所,如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室外环境的树洞、竹筒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不再积水;各类下水管井如雨水箅子、污水井、地下室(人防工程)、排水沉污井及坑洼地的积水要及时清除。
此外,对于喷泉、水池等景观水体可以通过养鱼来灭蚊子幼虫。对于蚊子幼虫,若无法或不宜清理积水时可用微生物灭蚊幼剂或化学灭幼剂进行防治;对于成蚊,若环境里的蚊子密度较高,应在专业技术机构指导下,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杀灭。
延伸阅读
登革热简史
登革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79年,在印尼雅加达出现了一种怪?。夯颊呋肷砉峭芳肮亟诰缌姨弁?,高热不退。当时,人们把这种疾病称之为“关节热”。1780年美国费城以北也发生了这种疾病,被称为“断骨热”。登革(dengue)这个名词首先被使用是在1828年疫情在古巴流行时。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人说它来源于西班牙语,是形容患者由于发烧、关节痛和走路的步态不同于常人的样子,也有人认为是来自非洲,意思是“由邪魔所引起的突发性发疹性痉挛”等。总之,无论“登革”一词出自何处,其意都是指一种不明原因的怪病。最终在1869年,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将这一疾病定名为登革热。
(作者单位:北京地坛医院)
编辑:赵彦
关键词:登革热 传播 如何阻断 花蚊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