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商业航天风口渐近,中国准备好了吗?
新华社上海5月8日电 题:商业航天风口渐近,中国准备好了吗?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1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将尝试回收难度更高的第二级火箭;4月26日,我国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采用“一箭五星”方式,将商业卫星星座送入预定轨道;4月30日,美国贝索斯创办的蓝色起源公司完成今年首次发射,为载人太空观光旅行做收尾测试……
资料图
短短半个月,中外航天企业推出一系列密集动作。一些专家指出,表明全球商业航天风口渐近。曾经举国家之力才能发展的航天正在不断走向商业化,中国准备好了吗?
超60家民企涉足商业航天,起步虽晚但势头强劲
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超过60家民营企业涉足商业航天。其中,卫星组网应用发展最快,运载火箭次之,太空旅行、大型空间站的预研在抓紧布局。
据悉,早在2000年左右,美国航天局就开始培育和扶持民营航天企业,逐步退出低轨道商业航天发射和运营市场。相比之下,中国商业航天2015年才正式启动,但用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的话说,“商业航天领域,我国跟西方落得不太远,差距不太大”。
年初至今,我国商业航天喜讯连连:2月,我国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进入太空;4月5日,纯民营航天企业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S”商用火箭完成发射首秀;4月2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商业卫星“珠海一号”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星座组网同一轨道面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赵小津说,发展商业航天,第一步是建设空间基础设施,要把卫星发射到太空组网,形成服务能力。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商业航天实现腾飞取决于几方面:其一是国家政策支持。田玉龙表示,建设“航天强国”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商业航天已成国家航天创新的重要补充和新生力量。其二是技术创新。我国在火箭回收、一箭多星、空天飞机自由进出太空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在不断突破迭代。其三是资本助力。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研究所副所长曹金认为,我国卫星组网应用市场正在不断扩大,需要大规模民营资本和风投资本的支持。
两大主攻领域:商业火箭破局,卫星应用领跑
商业火箭和卫星应用,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两大主攻领域。
火箭是航天的基础,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和设计能力。2016年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国内率先成立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把快舟运载火箭与发射系统提升到商业级水平;同年10月,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成立,在火箭发射、太空旅游等方面提供个性化产品,平均发射服务成本降低超30%、最短履约周期压缩近八成。此外,蓝箭、零壹空间、星际荣耀等民营企业的火箭发射技术,也进入验证阶段。
与商业火箭相比,商业卫星应用发展速度更快,卫星遥感和卫星通信两大领域率先“开花”。2015年,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栋介绍,目前,公司在轨运行的十颗卫星,已经可在国土、林业、农业、环保、水利等领域为行业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随着更多卫星发射,许多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应用场景都会成为可能。例如,用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卫星影像直播、土地纠纷和争议中的确权、交通动态的实时掌控等。
此外,依靠商业航天,以高清卫星视频传输、物联网通讯为典型应用场景的卫星通信正迅猛发展。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由300余颗低轨道小卫星组成的“鸿雁星座”,可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
“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把‘基站搬到天上去’。不久,即使在偏远山区、飞机和海洋游轮上,消费者也能享受到远快于现有网速、价格适中的卫星通信服务?!敝泄教炜萍技庞邢薰镜诎搜芯吭嚎蒲幸徊扛辈砍こ略浪怠?/p>
抢占风口还有多少难关?
商业航天风口渐近已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来说还有诸多需要攻克的难关。
首先是安全短板如何补齐。业内专家认为,安全问题是商业航天发展的主要瓶颈。未来,航天“国家队”能否将更多技术授权给商业公司?据悉,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06年前后获得了美国航天局低价转让的成熟安全技术,节约了大笔技术研发成本。专家认为,我国体制内航天技术的授权应用还需加强。
其次是产业链能否整体推进。经过近3年时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原先很多制约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正在破解?!跋衷谧畲蟮奈侍馐侨盗吹纳桃祷枰徊郊忧俊!蓖醵八?商业航天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火箭的商业化、卫星的商业化、运管的商业化等都要同步跟上。目前,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存在障碍。
另外是监管问题。曹金、陈岳等专家认为,我国针对商业航天的运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商业火箭载入服务是系统工程,涉及火箭研制、发射实施、地面监控、残骸回收和陨落保障等诸多复杂环节。目前,我国火箭发射场有4个,主要由国家实施维护、保障和管理。商业火箭发射如何确保发射轨道安全、谁来做安全性评估、谁来监测飞行距离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和管理。(记者 王琳琳、马晓澄、孟含琪、余晓洁)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航天 商业 卫星 火箭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