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一抔净土慰故魂
——山东沂水县“逝有所安”殡葬改革探秘
这是一场涵盖所有殡葬环节全部免费的改革。
这是一场破天荒的关乎每个人“身后事”的探索。
这是一场让群众直接受益、吹来一阵移风易俗清风的大胆尝试。
就是这场被称为“小坟墓”展示“大民生”的改革,引发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顶级媒体以及山东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将之称为中国基层殡葬改革的“地方样本”。
谁曾想到,率先搅动中国基层殡葬格局的这场改革来自山东沂蒙山区腹地的一个相对欠发达县——沂水。
65元办好了“身后事”
4月5日正值清明,尽管垂柳吐翠,春花初绽,但倒春寒还是让小县沂水细雨蒙蒙,略带凉意。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县城西北方向规划建设50亩的跋山公墓依山傍水,一排排整齐的墓穴背北朝南,墓碑上摆放的束束献花,表达着亲人的追思和悼念。
“今年是我们县实施殡葬改革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政府花钱买了不少鲜花送给前来缅怀亲人的民众,用以倡导鲜花祭、植树祭等文明祭扫?!币仕匾食墙值赖彻の榧怯诿窀嫠呶颐?,当地殡葬改革以来,他们街道建有4处公墓,主要针对街道内企事业单位、下岗人员和低收入者家庭的“身后事”。目前,辖区720名逝者百分百入了公墓,仅安葬在跋山公墓的就有356人。
地处鲁南的沂水县人口115万,按照2015年国家统计的人口死亡率7.11‰计算,该县每年大约有7500-8000人去世。由于人多地少,“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较为突出,加之逝前修坟制棺、骨灰装棺再葬和丧事大操大办等旧习,群众丧葬负担沉重,特别是农村贫困群众、城郊失地村民、下岗职工等一些低收入群体面临“死不起”的问题,很多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2017年5月10日起,沂水在国内率先实施了以“殡葬全免费”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对具有沂水籍户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费全部免除,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
“殡葬改革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普遍关切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鼻迕鹘诘碧欤嗣裢钦哂龅缴碜牌铀氐囊仕匚榧茄Ψ迨?,他正冒雨带着相关人员在跋山公墓走访。
“我们把沂水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沿袭数千年的殡葬体制,既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需要,也是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的需要。要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我们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笨醋挪辉洞φ谏沟娜褐冢Ψ逅?,“沂水县的殡葬改革到5月份就整整一年了,从这一年的实践来看,我们趟出了一条基层殡葬改革的有效路径,得到了群众拥护认可并自觉参与。”
沂水县前南社村的袁丽,丈夫今年2月28日不幸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和数万丈夫治病时欠下的债务。在过去,安葬会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但在沂水县“殡葬全免费”的政策下,逝者殡葬涉及的所有费用全部由政府财政买单,袁丽只花了65元购买了些许祭祀用品,就解决了逝者的“身后事”。
在沂水,以前安葬费少则一万多元,多则几万、十几万元甚至更高,现在至多花费一千到几千元的亲戚接待等费用就可以圆满办好丧事。截止目前,该县已有7770多户家庭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政策。
当地群众说,现在沂水人去世后,不管是当过领导干部还是企业老板,也无论是普通老百姓抑或家境贫困者,他们死后火化炉是一样的、骨灰盒是一样的、墓穴是一样的、墓碑也是一样的,只有先来后到之别,绝无高低贵贱之分?!耙仕匚卣褐诎炝艘患蠛檬?,让逝者体面地、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殡葬 公墓 改革 群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