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陆机《平复帖》:唯存数行 为希代宝
为希代宝
陆机《平复帖》赏读

西晋 陆机 平复帖 23.7×20.6cm 牙色麻纸墨迹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图片为原大)
据3月22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张伯驹捐献文物精品展”将在故宫文华殿展出,不仅展出张伯驹捐献文物精品20余件,故宫还精选近百件相关书画真品配展,最为引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平复帖》和《游春图》。
《平复帖》素有“天下第一帖”之盛誉,属于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上一次展出是2005年12月,仅展示7天。时隔12年能再次亲睹真容,这令爱好者们兴奋不已。
《平复帖》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短短9行共86个字讲述了什么?本期,我们通过2篇解读,做好观展前“攻略”。



西晋 陆机 草隶书平复帖卷 牙色麻纸墨迹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平复帖》的笔墨形态与艺术叙事
——王琪森(上海)
时代背景与创作成因
两晋,是中国书法史公认的巅峰期。《平复帖》是章草向今草演变的标杆?!独纪ば颉肥恰傲ケ洹焙笮率樘宓牡浞?。中国书法史就是以两晋为分水岭。商代至两晋,是书法本体与书体演变的双向同构期。两晋至清代,是书法本体与书体风格的二律组合期。为此,孙过庭颇有历史意识地在《书谱》中指出:“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垧脱馗铮锢沓H??!?/p>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现上海松江)人,与其弟陆云并称“云间二陆”。陆机出身于钟鸣鼎食的书香门第,祖父陆逊是三国时的一代名将,以智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而建功卓著;父亲陆抗亦能文能武,拜奋威大将军、大司马,因勤于职守而死在大司马任上。陆机自幼秉承庭训、青箱家学,精于诗文,工于书法,擅长武术,相貌伟岸?!督椤ぢ交分性兀骸盎沓て叱?,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优膺儒术,非礼不动?!甭交?4岁时父亲卒,袭职为牙门将。
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率兵灭吴。陆机之兄陆晏、陆景战死沙场,陆机、陆云被俘后流放安徽寿县。第二年,颇爱才的晋武帝念二陆乃名门之后,系青年才俊,遂释放了二陆,并开恩让他们扶着两位哥哥的灵柩回到松江小昆山。二陆当时分别为年仅18、17岁的青春男儿。他们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简单修复了位于小昆山北山脚下的陆氏故宅,并在小昆山的东北坡上修筑了一个简陋的读书台。二陆从此远离红尘的喧嚣,耐得寂寞,挥毫驰墨,赋诗作文。十年生聚,十年奋发。诚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言:“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托四海于一瞬?!笔甑亩潦樯?,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升华,笔墨得到了修炼,诗文得到了精进,从而为陆机创作出《文赋》与《平复帖》夯实了基础,奠定了实力。晋太康十年(289年),二陆应召入当时的皇都洛阳,尽管这是具有悲剧性的抉择,或是具有宿命性的险途。但如果不是这样,一部中国书法艺术史将改写,被尊为“墨皇”的《平复帖》也将不会出现。从陆机的家族遗传、世家禀赋、人生经历与性格基因来看,他不会选择在松江小昆山读书而白首遁世,他必将在乱世中进行人生的搏弈和仕途的苦旅,让生命迸发出光彩,用热血来书写华章。这就是西晋之所以诞生陆机《平复帖》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
历史地看,陆机入洛在庙堂官场上是不得志而失意的,但他在文坛艺苑上却是颇受青睐。其时皇都的文坛领袖、艺苑泰斗张华称二陆为“龙跃云津”、“凤鸣朝阳”,并赞叹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人之为文恨才少,而机患其多?!贝佣苟皆诰┏俏奶成笳瘢窦渌煊小岸饺肼?,三张(当时著名文学家张载及弟张协、张亢)减价”的评判。也正是这种文坛与官场的强烈反差,凸显了陆机的文化地位及艺术影响。由此也折射出陆机那种敏感、率性的个性,这亦是魏晋风度的时代底色。
陆机所书《平复帖》,是问候顾贺循(字彦先)病情的一份信札,陆与顾是好友,情志相投,交往深契,平时常有诗文唱和。彦先在301年因“赵王伧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倍?03年,更大的战乱又起,在平叛大战即将打响之际,领军受命的陆机想到了既是文朋又是战友的彦先,挥毫写下了此封问候邀请的信札。从更深层的原因上讲:正是陆机的文人禀性和诗友之交,直接催生了《平复帖》的出现,这也就是《平复帖》诞生的创作成因和人文内涵。一边是金戈铁马,血火交融;一边却是挥毫濡墨,笔走龙蛇?!镀礁刺肪褪强捎龆豢汕蟮爻鱿衷谡庋桓龇浅5哪甏?,非常的时期。
《平复帖》的笔墨形态
如果说汉代确立了书法的大格局,特别是“隶变”为以后多种书体的演绎及变通作了重要的媒介,那么两晋正是在这个历史平台与开放领域展示了书体的谱系与笔墨的辉煌。
两晋书法是三国的延续,西晋陆机所写的《平复帖》,从书体上界定是属于章草,然而从更严格的范式上解读应是章草向今草过渡时的典型书体。《平复帖》历史地完成了从魏吴向西晋两大时间和空间的承载和跨越。三国时代的书法以魏吴为突出。魏有书法家钟繇、索靖,东吴作为南派书风,其书家有皇象、陆机。
从魏的钟繇、索靖到吴的皇象、陆机,他们的组合共同构成了魏晋间的书法精英大师群体,其中除了钟以正楷见长外,索、皇、陆均以章草驰骋书坛。陆机的书法贡献和历史意义,就是他章草的笔墨形态已带有相当鲜明的创新特征与变法要素,即与时俱进地彰显了独特的时代精神,反馈了强烈的书体信息及展示了高迈的魏晋风度。也就是说《平复帖》真正达到了上承章草古法,下开今草新意的终极目标。
从书法本体范畴及书学史意义上看,索靖、皇象的章草,无疑是该书体的经典,是章草高度成熟的范本。索靖、皇象的章草在运笔上有典型的波磔横挑,燕尾捺笔。结构上则是紧密严谨、扁方横展。章法上则是字字基本独立成型,无明显的上呼下应,牵引纵连之势。而《平复帖》的笔墨形态却格古韵新,传承而开拓,完成了革命性的变法和创新性的展示。
《平复帖》的笔法虽然保持了章草中锋特行的篆籀之意,并达到了奇谲古奥的境界,这正凸显了陆机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造诣。但其运笔却洒脱跌宕中见劲捷苍涩,信笔纷披而婉约使转,因而观其线条疾涩互用而扭绞交替,笔调生动而摇曳多姿,从而去掉了传统章草波磔横挑和燕尾捺笔。其结构则朗逸潇散而疏密自如,变化协律而顾盼自如。特别是颠覆了传统章草平正端庄,字心平稳的结体特点,欹侧对应而斜倾互依,险中求稳而动中见静,从而具有一种动感张力和视觉变幻。其章法则蓄势内敛而笔意纵横,气韵相连而意畅神合。尤其是将传统章草字字独立、横向收笔,改为了上下呼应,牵连纵引,从而笔断意连、呵成一气,产生了空间贯通性、线条承继性与节奏畅达性。其墨色则凝重沉郁而枯涩交替,华润雍容而燥妍相映,诚如孙过庭《书谱》所言:“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循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背浞终故玖苏虏菹蚪癫葑燮诘氖樘逍畔⒂氡誓趸?。在陆机之前的钟繇、索靖、皇象等人都是拓本,均无墨迹本传世?!镀礁刺纷魑Ч诺谝晃娜四V?,在墨法上具有物化范式的“墨皇”价值和质感效果的“祖帖”意义,第一次在中国书法史上以笔法、结构、章法、墨象等,演绎了:“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平复帖》的艺术叙事
原先不过是陆机问讯好友的一封信札,但一经出现,却进入了历史,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历代记载评述不断,文献考据纷繁复杂,形成了其漫长而又复杂的艺术叙事。
陆机博学多才,文武全能,被钟嵘称为:“才高词赡,举体华美?!辈⒏刑尽奥讲湃绾!!保ā妒贰罚┪鹘钡闹难Ъ遗四嵩谠交氖性疲骸袄ド胶斡?,有瑶有珉?!毖?、珉均是美玉,以比作陆氏兄弟。唯其如此,不说陆机如此超高显赫的文声遮蔽了他的书法,至少是影响了他的书名。因此,南朝的书法家王僧虔仅在他的《论书》中提到陆机是吴士书,其他未作评论。魏后的南朝书法评论家、文学家在庾肩吾《书品》中,把陆机与王导、庾亮等十八人列为“中之下”,但他坦率地认为“陆机以宏才掩迹。”而南朝热衷于书法评论的梁武帝,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评了钟繇、王羲之、张芝、索靖等,唯独陆机缺席。
《平复帖》的命运在唐代出现了转机。尽管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与张怀瓘的《书断》都未提到陆机。而李嗣真在《书后品》中把陆机与谢朓、李夫人、萧伦等列为“下上品”,仅是说:“陆平原,李夫人犹带古风?!钡笪熳拥奶铺诶钍烂穸月交嗟蓖瞥缱鹬?,亲撰《陆机传论》,评陆机谓:“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故远超枚马,高蹑王刘,百代文宗,一人而已?!背先?,李世民主要是褒扬其文学成就,尊其为“百代文宗,一人而已?!钡拔淖凇背莆降氖卓?,其《平复帖》的影响力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唐代李家王朝也成了最早将《平复帖》收入皇府的藏家。据史料记载,《平复帖》至唐代被收入《晋贤十四帖》,原与谢安的《慰问帖》同在一轴,被驸马都尉李玮所收。
《平复帖》名扬天下,真正得到书法本体的确认及艺术地位的确立是始于宋代。北宋宣和年间,《平复帖》进入皇家内府,宋徽宗赵佶于宣和二年(1113年)在宫中亲自用泥金题写瘦金书“晋陆机平复帖”,并钤盖上“宣和”、“政和”两皇家收藏印,成为庙堂钦定的名人墨迹。在宋代重要的一部书学专著《宣和书谱·卷十四·草书二》一章中,陆机的排名上升为第一,其后才是索靖、郗鉴、王廙、王珣等人,并第一次对陆机的生平、经历及书法作了综合性的评述。
综观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史过程中的艺术叙事,像陆机《平复帖》那样得享殊荣、尽获尊贵,能得到两位帝王的青睐推崇,一为作传,一为题鉴的是绝无仅有的。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宣和书谱》才对陆机作了全面的肯定和至尊的评价。至此,陆机书法地位得到了回归和升华。特别是《宣和书谱》还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皇家御府所藏不仅有章草《平复帖》,亦有行书《望想帖》。也就是说,在章草向今草的过渡阶段中,陆机已能书写带有新体意味的行书。以“宝晋斋”为其书斋名的米芾,他在其所著《书史》中,把《平复帖》归为“西晋晋贤十四帖”之一,可见这位“米颠”对陆机的尊重。
《平复帖》至明代又得到了庙堂重臣、艺界泰斗董其昌的推崇,最终确立了其在书法史上“祖帖”的地位与“墨皇”的尊贵。由宋经元入明后,《平复帖》在万历初年由韩世能、韩逢禧收藏,二韩父子作为明代大收藏家对此帖十分珍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董其昌为《平复帖》题签,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董其昌又再次为《平复帖》题跋,此跋至今还留在帖后:“右平原真迹,有徽宗缥字及宣政小玺。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之宝。余所题签在辛卯春,时为庶吉士,韩宗伯方为馆师,故时时得观名迹,品第甲乙,以此为最。惜世无善摹者,予刻《戏鸿堂帖》,不复能收之耳。申辰嘉平月朔,董其昌题。”董其昌不仅从整个书法发展史上评定了《平复帖》的地位,而且在得观古代名迹的基础上,对《平复帖》的艺术价值作了首肯。至此,终于奠定了《平复帖》为“晋初开山第一祖。”应当承认董其昌是以高瞻的历史眼光,高蹈的文化抉择,不仅最后评定了陆机《平复帖》的“祖帖”尊位,而且弘扬了晋书的美学精神。
明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鉴藏家张丑从韩世能之子韩逢禧手中收得《平复帖》,“丑近购得陆机《平复帖》,王羲之《此事帖》……”并高兴地将自己书斋取名为“真晋斋”:“乃因《平复帖》颜其斋曰真晋,诚重之也,诚慎之也。”而晚明另一重要的鉴藏家詹景凤也在《东图玄览编》中谓:“陆士衡平复帖,以秃笔作稿草,笔精而法古雅,真迹也。”至此,《平复帖》的艺术叙事在明代已达到了高潮。特别是在“两帝一臣”及数代重要的书法家、鉴藏家的推崇评述下,《平复帖》已完成了其艺术、历史、学术及鉴藏的系统建构。
《平复帖》在清代的艺术叙事,基本上是明代的延续,如吴其贞在《书画记》、安岐在《墨缘汇观》中均有叙录。而顾复在《平生壮观》中,从艺术创作及笔法渊源上认为怀素、杨凝式等皆从《平复帖》中得笔:“乃知怀素《千字文》、《苦笋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诸草圣咸从此得笔?!毖钍鼐丛蚱馈镀礁刺肺剑骸拔抟槐首嗣钠?,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薄镀礁刺啡肭搴笙染鹁?、冯铨、梁清标后,据王世襄在《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中讲“从安岐家中散出,入清内府,连成亲王瑆都说‘其年月不可考’(见《诒晋斋记》)。但大致的年代是可以推得出的,应该是在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年)或稍后。”成亲王永瑆获得后,取斋名为《诒晋斋》。光绪年间又为奕所得,入恭王府。后由其孙溥伟、溥濡继承。1937年溥濡因为母治丧而将《平复帖》以四万大洋售给大收藏家张伯驹。1956年1月,张伯驹将《平复帖》等无偿捐给国家。学者、书法家启功诗曰:“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辈⒓欣芬馐兜刂赋觯骸霸诮航焦募螂勾罅砍鐾烈郧?,数百年的时间,人们所见到的最古的,并非摹本的墨迹,只有这九行字?!?009年在陆机的家乡上海松江,举办了《〈平复帖〉杯国际书法大赛》、《〈平复帖〉暨二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平复帖》的艺术叙事在经历了漫长的1700多年后,终于在当代又一次风云聚会,并走向国际。
(本文节选自《从〈平复帖〉到〈兰亭序〉——论两晋书法的笔墨形态与艺术叙事》,有删减)
编辑:杨岚
关键词:陆机《平复帖》 唯存数行 为希代宝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