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刘占虎: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刘占虎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如今又写入了宪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从“天下大同”理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国对和谐世界和美好生活的自觉建构,不仅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命运的深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前瞻性规划。在全球化时代,探析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生成图式,可为携手共建全球治理新秩序提供必要的思想支撑。
“天下”在“共存”意义上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在“共荣”意义上是发展而非凝固的,在“共赢”意义上是包容而非排他的
“天下”是中国古人对世界的知识体认和意义表达,是表征地理空间、文化心理、秩序理念的有机体。
“天下”首先作为一个地理词汇,是指天空下的一切存在物。它作为先哲对客观世界的感性体验和直观想象,既指“天圆地方”的空间场域,又将“天圆地方”作为天下秩序的基本框架,即“天人一体”的空间秩序。因为有“人”的参与而贯通“域”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形成涵盖自然界与人化自然在内的所有“世界”?!叭司悠湟谎伞?是因为赋予天地以人的意志和情感,并通过“天人感应”来建构生活世界的意义合法性。由此引申来的“中国”概念,同样兼具地理意义和文化意义,即通过对“中原之国”的形象感知,以“中道”思维建构起“大一统”的邦国秩序。与“中国”概念一样,“天下”在“共存”意义上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在“共荣”意义上是发展而非凝固的,在“共赢”意义上是包容而非排他的。它作为人与万物共在的场域,既是与四方合一的物理空间,也是人文与地理相交汇的意义空间。
“天下”具有本体意义的统领性,构成“天人一体”的价值基础。古人以天道作为人道的法则,“天下”因此具有本体意义的价值统领性。“天人一体”既是“以人观天”与“以天观人”的双向认知,又是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的双向建构。“观乎天文”的“自然主义”最终落实到“观乎人文”的“人本主义”之上?!疤煜隆币虼硕庵妇佑谔斓爻∮蚣涞摹八腥恕?是“家”与“国”一体意义上的“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凹摇笔窃谘蹬Υ∩系摹扒浊住弊橹?是血缘性的自组织秩序?!肮笔腔凇凹摇钡难倒叵笛诱购屠┏浜笮纬傻姆杭易遄橹?是宗法性的群体性秩序。家族是按照血缘和宗法原则组织起来的基本单元,国家是家族的扩展和聚合,而“天下”是经由“家”——“国”的无限扩充而构成的共同体,是由“天道”所灌注的“文化和制度的世界”。正是基于“天下”的意义支撑,形成“家国同构”的秩序理念和“修齐治平”的建构理路。
“天下”基于地理空间与文化心理的有机性而具有秩序统一性?!疤煜隆本哂兄占鼗澈妥罡吣康牡囊庖逋骋恍?。《易经》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痹谡饫?“观乎天文”在于“观乎人文”,止于“以化成天下”?!疤煜隆笔侵刃虻淖芤谰?作为世界的制度结构就具有了相应的合法性。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多维度对象化关系的社会存在物。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敞显和确证其本质力量,也只有在地理空间与文化心理的有机性上来建构天下秩序的统一性?;谡庖宦呒摹疤煜鹿邸?在国家关系上体现为“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在社会关系上体现为“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在人际关系上体现为“仁心和善”的道德观?!疤煜隆庇纱俗魑允澜绲闹短迦虾鸵庖灞泶?在本体上形成一个“天人一体”的秩序理念,旨在建构以“意义”统领“秩序”的人类社会有机体。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天下大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