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减负不是简单做减法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虽然减负这项重要的教育议题从未息音,然而这一牵扯了各方利益和诉求的问题却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是谁在说负担过重?减下去的究竟是什么?当前减负呈现出什么新特点?本版推出“解码·减负”系列报道,关注由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和学生等不同主体所形成和反映的教育生态。
——编 者
前不久,一篇名为《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火爆朋友圈。作者在文中感慨:“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学校减负,增加的是家庭和企业的负担。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
“学生减负,家长增负”“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声音比比皆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直至高考的几个关卡牢牢攥住了家长的心。当教育主管部门忙着给中小学生减负时,部分家长却不领情。北京海淀区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瞿女士直言不讳:“家长对减负感到不安,比较难的科目在某个阶段拉下了,孩子以后很难跟得上,还容易厌学?!?/p>
60余年来,减负令内容根据时代特征和教育观念的变化进行调整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60余年间我国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出台的学生“减负令”多达上百道,围绕学习时间、考核方式、教材内容、课外活动、教师水平、学校领导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细致严谨的规定。
分析历次的“减负令”,不难发现政策内容和方针,依据时代特征和教育观念的变化进行了调整。从5年前出台《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把缩减在校时长、课程设置、竞赛次数以及限制作业量、教辅使用量等当作“药方”,到今年2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剐M馀嘌祷棺ㄏ钪卫硇卸耐ㄖ?,针对孩子提前放学无人接送的“三点半难题”、校外培训机构泛滥等伴生问题“开刀”,范围和深度都在拓展和突破。
纷沓而至的减负考卷成绩如何?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统计,过去3年,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稍有好转,2015年日均花3.03小时写作业,2017年降至2.82小时。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间还是偏长。
事实上,减负问题是东亚文化圈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学习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要付出努力,克服困难。“日本、韩国等国均曾出现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状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日本开启‘宽松教育’和韩国实行‘初中自由学期制’改革的重要原因?!北本┦Ψ洞笱Ч视氡冉辖逃芯吭焊苯淌陔B分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必然要求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因此,我国频频出台的减负政策本质上是社会转型的产物,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减负 学生 教育 孩子 学习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