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确保中小学生睡眠需要多措并举
教育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中高考招生应打破“唯分数是举”选才机制,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以此推动学?;氐街督逃退刂式逃⒓萜肭墓斓馈?/p>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4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3%的受访家长坦言孩子不能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84%的受访家长为孩子睡眠不足而担忧。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课后作业任务重(63.3%)是最主要的原因,上课后补习班(46.1%)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睡眠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去年1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其中再次明确“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庇泄鼗乖诙嗟氐牡鞑橄允?,小学低年级段睡眠时间尚好,但很早就开始各种兴趣班的学生也难保证;小学高年级段以及初中生则很少能够达到标准睡眠时间。是什么劫走了孩子的睡眠时间?辅导班多、作业多、做事磨蹭、家长的焦虑,这是很多家长总结的共同原因。
早在1990年4月,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施行的《卫生工作条例》就有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么多年过去了,上述规定执行效果难言理想。现在中央下发意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以保障中小学生的睡眠,某种意义上也揭示了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受到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影响所致。
“考试才是真功夫,分数才是硬道理”,已成为一些学校和家长信奉的圭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甚至还有“人生总要长眠,何必今日多睡”的所谓“励志语录”。一方面,学习效率不提高,一味通过缩减学生的睡眠时间来延长学习的时间,更像是敷衍塞责,或者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而学生长期睡眠不足,也会导致厌学情绪和对抗的逆反心理。
另一方面,一些人内心深处最执著的理念是“刻苦刻苦再刻苦”,“向时间要学习效果”,在一天只有24小时的情况下,唯一具有弹性的就是睡觉时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压力呈现逐渐内化趋势,从原来学校施加的外在压力转变为家长、学生内心的焦虑。即使没有晚自习和作业量,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也是学校“减负”之后有的学生反而更累的原因。
53. 3%的受访家长称孩子不能保证睡眠时间,84%的受访家长为孩子睡眠不足担忧,这些沉重的数据再次敲响了减负警钟。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已成为令人警醒的社会问题,全社会应当积极应对。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家长也要明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的职责,不要“好心”反而扭曲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其次,教育“减负令”应强化问责追究,不仅针对教育部门、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家长也不能违反“减负令”,要通过“减负令”倒逼家长善待自己的孩子。
从长远看,教育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高考招生应打破“唯分数是举”选才机制,代之以全面综合的考量,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以此推动学校回到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的轨道。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小学生 睡眠 睡眠问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