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曹帮萍:小舞台孕育大梦想
曹帮萍简介 安徽省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芜湖县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常委。安徽省剧协理事、芜湖县剧协主席,芜湖县黄梅剧团团长,乡村社戏的经营者与守望者。
“农村是我们最广阔的舞台,农民是我们最亲近的观众,剧团在那里大有作为,这是我们多年来的切身感受?!?/p>
60余人,600多台演出,50余万观众——曹帮萍的2017年,被这几个数字所概括。
这是一组简单的数字,也是一组令人肃然起敬的数字。
作为一个民营黄梅戏剧团的负责人,曹帮萍可以凭借这样的数据让剧团排在全省1500个左右兄弟院团的前列。
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在传统戏曲似乎普遍式微的今天,我们发现戏曲的土壤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般贫瘠,甚至能看到她堪称火爆的演出市场。
这也是一个值得人们审视的现象。因为如此火爆市场的营造者,是来自于民间的江湖戏班。
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大潮中,如何界定这类民营院团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进一步支持其生存与发展、更好地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贡献力量?或许值得认真思考……
流动戏班
2月4日,农历腊月十九,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红杨镇珩瑯山村的上空,鼓乐喧天。
巨大的铝合金龙骨上罩着厚厚的雨布,一层塑料薄膜将龙骨的四周包裹,这使得村庄的空旷处形成了一个临时剧场。在这个临时搭建的建筑物里,村民们正享受着“文化惠民”演出带来的惬意。
台上,正在上演的是黄梅戏剧目《慈母泪》。台下,数百名村民密切关注着台上演员们的一颦一笑。剧场之外,仍有很多村民不停地向这里聚拢。
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场地,考验着演员和观众对节目的热忱。在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中,频频升起一阵阵呼出的热气,直观地告知人们此时正处于数九寒冬。
然而,这并不妨碍演员们卖力地表演,也不影响台下观众认真地看戏。在这个没有任何保暖设备的场地中,台下安静异常,台上演员的唱词可以毫不费力地传递到每位观众的耳朵里。唱到精彩处,还会有掌声鼓舞着演员们的情绪。
台上台下,皆聚精会神。传统戏曲的生命力,在这一时刻绽放得尤为旺盛!
此时正在给村民们演出的,是芜湖县黄梅戏剧团,当家人是安徽省政协委员曹帮萍。
已接近年关,可在这里的演出却不是剧团全年的收官之作。按照演出计划,直到腊月二十六,全团才能刀枪入库,得到短暂休息。
至此,曹帮萍和她的伙伴们的农历2017年,才算画上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按照她的统计,在这一年内,她的剧团差不多唱了600多场戏。
实际上,在这600多场演出中,类似于珩瑯山村的演出占比并不高?!安渭诱庋难莩鲆环矫媸蔷∩缁嵩鹑?另一方面也是在演出淡季能补充一定进项?!本缤诺难菰备嫠呒钦摺?/p>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曹帮萍的剧团作为一个“跑江湖”的民营戏班,生存问题完全靠演出来解决。而让他们真正得以养家糊口的,是在各地承接到的纯商业性演出。
在安徽省内外,包括江苏、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广大农村,存在着体量庞大的黄梅戏演出市场。他们剧团的生机,也正蕴含其中。
“黄梅戏好听好懂,在很多地方老百姓都喜欢?!辈馨锲几嫠呒钦?新年正月初二,剧团要全员赶赴江西省,在那里安营扎寨一个礼拜之后,再辗转到浙江演出。按照往年惯例,如果没有任务性演出,他们可能要到夏天才能正式回来。
在剧团成立的近30年里,曹帮萍的人马几乎每年都有大半时间在外奔波。
“连唱一个月,剧目都不重复!”
芜湖市往南40公里是其所辖的芜湖县,在该县两条主干道迎宾大道和世纪大道的交汇处东南角,坐落着曹帮萍的剧团大本营。
这里原本是该县福利院的所在地。2010年7月,曹帮萍的剧团应邀进京参加了文化部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这对于一个人口仅30万人的县城而言,几乎等同于卫星上天一般震撼!
载誉归来后,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因搬迁而空置的福利院成为了曹帮萍剧团排练休整的场地。
在这个剧团大院走廊中,展示着各类剧照和荣誉,剧团所经的历程也因此展现在记者面前———
已近知天命的曹帮萍,出生于安徽泾县的一个普通山村,很小就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初中毕业后开始了学戏之路。1988年1月,仅为剧团跑龙套的曹帮萍顶替了当日身体不舒服的主演,一炮而红,逐渐成为了戏迷眼中的“角儿”。
1989年,曹帮萍报考新组建的芜湖县黄梅剧团(也就是现在剧团的前身)被录取,不久也当上了主角。
民营剧团的演出场地并不仅限于剧场之内,而是经常在庙会等室外场合?!昂途绯∠啾?庙会上的演出观众数量要庞大许多,每场都有成千上万人?!痹诓馨锲嫉募且渲?最高一次达3万余人。在这一场场的演出之中,剧团和她本人逐渐提升着知名度。
1995年,作为当家演员的曹帮萍因连唱三个月的戏,导致声带失声。做完手术后,只休息了1个月又重返舞台。第二年再连续两次手术,直到夏天演出淡季才恢复过来。
1996年,已成“角儿”的曹帮萍成为剧团团长。为了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她在剧团实行股份制,团里的业务骨干都有一定股份。同时请来好几位专家担任顾问,编排新剧目。此外,还不断吸收好演员支撑门面。
在剧团四处跑场的过程中,曹帮萍显示了与其他同行不太一样的见识:“我们不但戏要好,服装、道具等硬件都要跟上。”她将挣来的钱不断投入到演员的培养、演出质量和硬件的提升上,这让他们在各路人马中总是显得与众不同。
2009年,她曾一次性投入资金80万元,更新了服装、灯光、音响,特制了150平方米的升降式钢架活动舞台。
“其实,虽然演出市场不小,但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曹帮萍认为,自己是纯市场化运作的剧团,一定要将质量放在第一位。与此同时,剧团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他们从不演低级庸俗的戏曲,且表现出高度的契约精神。
剧团的演员回忆,一次他们在安徽当涂县的一个乡村演出结束后,要赶到江苏高淳县演晚场?!安涣舷挛缃崾毕缕鹩昀?道路泥泞汽车无法开?!蔽瞬挥跋焱砩系难莩?他们将道具用板车拖着,打着手电筒冒雨步行赶到了地点。最终,大戏得以准时开锣。
除了职业的水平和态度,剧团行走江湖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剧目。
“他们可以连唱一个月,剧目都不会重复。”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剧协原副主席侯露提起这个团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她看来,曹帮萍的剧团“很有追求”,“虽然是一个民营剧团,可他们团的剧目储备量在全省是最大的?!?/p>
截至目前,曹帮萍的剧团排演了70部100多本剧目,其中保留剧目40多部。这些剧目成为了剧团打开庞大演出市场的保证。
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剧目,每年的演出淡季剧团都要创排新戏,或打磨原有剧目。2008年,在原有数十台剧目的基础上,剧团根据一些观众爱看武戏的特点,高薪招聘8名武生,移植了京剧《雁门关》、《杨门女将》、《双龙会》等武戏。
在戏剧“唱念做打”的四门功课中,黄梅戏的“打”戏较为少见。而在曹帮萍的剧团中,这一短板得到了补强。
“我们有多年的农村演出经验,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辈馨锲冀樯艹?演出中经常有客户“点戏”的情况。所以,剧目的“适销对路”是剧团基本的生存法则之一。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剧团 曹帮萍 演出 戏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