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夯实“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二、 正确把握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ず痛猩偈褡逵判愦澄幕澈凸页鎏艘幌盗姓?,中华文化大花园呈现出绚丽多彩、繁花似锦的喜人景象。继续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要克服的第一种错误倾向是,“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文化交融始终贯穿于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少数民族不仅给中华文化带来了胡琴、椅子等物质成果,磨制面粉等生产技术,也为中原人民增加了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中国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中,少数民族的占到1/3。亘古以来,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壮大了中华文化力量,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要克服的第二种错误倾向是,“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征。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屡经磨难而自强不息,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伟大文明,就在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有着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和无比强大的凝聚力。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华文化就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出多元化、区域性发展,相互影响、彼此渗透的趋势。随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巨大,唐代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古来汉人为我师”,而其他民族则一度流行“回鹘衣装回鹘马”,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令各民族谁也无法将自身从中华文化中割裂出来。
在多元一体格局下,56个民族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依存,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和中华文化的和谐统一。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更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共同装扮着中华文化百花园。
三、 在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长远和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同时要弘扬和?;じ髅褡逵判愦澄幕κ迪执丛煨宰痛葱滦苑⒄?。
推动各族群众在文化上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增强亲近感和认同感。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各有优点。比如,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民族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在祖先记忆、生活习俗、民间信仰等方面也有差异,这是历史形成的。同时也要看到,各民族都具有团结友爱、向善向上、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勤劳质朴、平等相待、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要正确对待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态度,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里交流交融,着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行“双语教育”,确保各民族能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无障碍地沟通与交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消费市场,努力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对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时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该由政府扶持的必须扶持到位。
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扬弃继承与转化创新相结合,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古为今用、守正开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心口相传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萃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生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产品;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队伍,着力培养乡土人才,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为“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丰厚多样的文化滋养。
(作者:国家民委副主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化 各民族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发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