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回忆中的腊八节:喝粥盼过年 其乐融融泡腊八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俗语里的“腊八”,指的就是腊八节,时间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民俗专家高巍说,腊八节出现的时间很早,但直到宋朝市民生活逐渐发展成熟,才作为一个完整节日定型,“腊八是过年开始的标志。人们会祭祀祖先、神灵,一系列民俗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
关于腊八节,还有好几个不同的传说,有的传说是源于古代“赤豆打鬼”的风俗,有的则说是源自对忠臣岳飞的怀念……但不管是哪种传说,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习俗,即节日这天要喝腊八粥。这个记忆,也深深根植在很多人的脑海之中。
“熬腊八粥,我家比别人家花样多,有老家亲戚拿来的各种豆儿、黏高粱米,花生核桃虽然不多,但总算是有。”在老北京人赵兴力的记忆中,小时候的腊八节气氛特别好,“平时生活压力大,父亲老绷着脸,现在也开始有了笑容:老人儿有讲究,要过年了不能‘丧’着脸,否则接下来一年都不好过”。
对孩子们来说,到了腊八就意味着学校已经放了寒假,快过年了。赵兴力说,农村老家开始来人探亲,不管是花生瓜子还是白薯干,总能带点儿好吃的,“最高兴的还是父亲会买些金果条桂花蜜,青丝红丝……当时甜果甜食不多,金果条经常被我们这些孩子偷吃”。
等到腊月初七,赵兴力说,父亲会把豆、米等原料泡上,“当然,先得挑出里头的沙子、小草棍儿、小虫子……然后一遍遍淘洗,盆里泡着江米、枣儿什么的得有十多样”。
“熬粥一般在腊八那天凌晨四点左右,用煤球炉子熬上3个多小时。小孩们睡得正香,就被大人叫起来喝粥?;狗派辖鸸酢⑶嗨亢焖炕蛘咂酒甭蚶吹暮彀滋?。”说起儿时那碗腊八粥,赵兴力至今觉得回味无穷,“我最爱吃放红糖的腊八粥,现在回想还是流口水”。
到了80后孙芸这里,做腊八粥的过程没有之前那么繁复了,“记忆里粥的原料并不一定是八样,多半是喜欢什么口味,哪种原料就多放一点。我特别喜欢吃红枣,所以每年的腊八粥,妈妈让我帮着选原料,我总是会趁机准备很多红枣,喝粥的时候甜甜的,口感特别好。小孩都盼着过年吃好的、穿好的,那时候觉着喝到腊八粥,年也就快到了。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期盼的感觉反而没那么强烈了”。
除了熬粥,腊八节的另外一个“规定动作”就是泡腊八蒜,做起来很简单,就是用老陈醋泡蒜。等过了十几天,由于醋的浸泡,蒜变成了好看的碧绿色,醋里则带着些蒜的辣味,春节前后,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很好。
腊八蒜是怎么来的,也有一个说法,即旧时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盈亏计算清楚,就叫“腊八算”。债主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通知其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焙罄从星啡思仪?,用蒜代替“算”字,表示忌讳。久而久之,泡腊八蒜逐渐作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泡腊八蒜,都是老人家提前就买好的‘大辫子蒜’,要是不够,到了节跟前还能再买点儿。那泡蒜的瓶子有医院装葡萄糖的瓶子、买咸菜剩下的玻璃罐……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五花八门?!闭孕肆λ?,一般是在腊月初七下午或晚上,一家子坐在一起先剥蒜,“然后刷瓶子、买醋,把蒜搁进去,全套的活儿完成了,其乐融融。过去泡的多,现在泡的蒜少了点儿”。
与赵兴力一样,孙芸一家人也会在腊月初七做好泡腊八蒜的准备?;乖诤苄〉氖焙?,她就帮着剥蒜、洗蒜、忙上大半天都不觉着累,“这几年常常能在微信朋友圈或者社交网站上看到科普传统节日风俗或者相关回忆文章,言语之间流露出浓浓的怀念。我想,大家可能想念的不只是活泼有趣的民俗,也是过节时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的氛围吧”。(孙芸为化名)(记者 上官云)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腊八 腊八节 过年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